一种复合结构的絮凝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1662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5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结构的絮凝沉淀池。所述池体为圆形,圆形池体上部由沉淀池(1)构成,下部由絮凝池(2)构成;所述沉淀池(1)内设有斜板(3),所述沉淀池(1)的上部设有集水槽(4),絮凝池(2)中间配水区设置排泥管(7)并接到池体外部,絮凝池(2)絮凝区外圈设置环型排泥管(6),所述沉淀池(1)的中间设有刮泥机(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有的絮凝斜板沉淀池由纵排列改为竖向排列,极大地减少占地面积。

Flocc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with composit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locc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with a composite structure. The tank body is circular and circular pool from the upper sedimentation tank (1), lower part of the flocculation tank (2); the sedimentation tank (1) is arranged in the inclined plate (3), the sedimentation tank (1)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tank is provided with (4), flocculation tank (2) middle water discharge pipe set (7) and received the external tank body (2), the flocculation flocculation zone outer ring set ring discharge pipe (6), the sedimentation tank (1)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mud scraper (5).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original flocculation inclined plate sedimentation tank is changed from vertical arrangement to vertical arrangement, thereby greatly reducing the occupied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结构的絮凝沉淀池。
技术介绍
在常规水处理工艺流程中,混凝、沉淀是水处理的重要工艺环节,经过混凝沉淀后可以除去水中80%的杂质。絮凝池的作用是使混凝剂加入原水后,与水体充分混合,水中的大部分胶体杂质失去稳定,脱稳的胶体颗粒在絮凝池中相互碰撞、凝聚,形成可以用沉淀方法去除的絮体。沉淀池的作用是将混凝后的水,依靠重力分离作用,使水中絮体沉降下来,使水由浑变清。传统水处理厂一般采用平流沉淀池的工艺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量需求的增大,城市用地相对紧张,斜板沉淀池工艺越来越多的应用,一般絮凝斜板沉淀池都是纵向排列,占地面积仍然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复合结构的絮凝沉淀池,可以极大地减少占地面积。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复合结构的絮凝沉淀池,所述池体为圆形圆形池体上部由沉淀池构成,下部由絮凝池构成;所述沉淀池内设有斜板,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有集水槽,絮凝池中间配水区设置排泥管并接到池体外部,絮凝池外圈絮凝区设置环型排泥管,所述沉淀池的中间设有刮泥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絮凝池中间配水区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管道混合器、原水提升泵。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絮凝池是折板式或者隔板、翼片式。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集水槽是三角堰式或者穿孔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将原有的絮凝斜板沉淀池由纵排列改为竖向排列,可以极大的减少占地面积;(2)在配水区上部有设置刮泥机,将上部沉淀池沉泥刮到中心配水区域,可以增加进水污泥浓度,有利于形成更大的絮凝体,且可以节省普通絮凝沉淀池污泥回流部分设备;(3)提高了水流上升时间,也就提高了絮凝体在中心配水区及沉淀区域的污泥停留时间;(4)由于提高了水位,压力增加,更有利于采用重力排泥,不必设置污泥泵等设备;排泥外圈絮凝区和中心配水区域可以分别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定时排泥。附图说明图1是复合结构的絮凝沉淀池结构示意图。图2是折板式絮凝池结构图。图3是隔板、翼片絮凝池结构图。图中:1-沉淀池;2-絮凝池;3-斜板;4-集水槽;5-刮泥机;6-环型排泥管;7-排泥管;8-絮凝池外部框架;9-折板;10-翼片;11-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复合结构的絮凝沉淀池,所述池体为圆形,圆形池体上部由沉淀,1构成,下部由絮凝池2构成;所述沉淀池1内设有斜板3,所述沉淀池1的上部设有集水槽4,絮凝池2中间配水区设置排泥管7并接到池体外部,絮凝池2絮凝区外圈设置环型排泥管6,所述沉淀池1的中间设有刮泥机5。原水经过管道混合器进入絮凝池2,进过絮凝后,通过絮凝池2中间配水管道进入沉淀池1,经过斜板3沉淀后的处理水经过上部澄清区后进入集水槽4流出。原水提升泵将原水提升到絮凝池,原水提升泵要求扬程不宜过高,原水提升泵出口设置止回阀和出口电动阀。管道混合器采用直列式,混合时间最佳为大于3s,混合器进口设置混凝剂和次氯酸钠加药借口,出口设置助凝剂加药接口,为防止腐蚀,材质一般为ss304或者316l为宜。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絮凝池3采用折板式或者隔板、翼片式,参见图2,所述折板9连接在絮凝池外部框架8上;参见图3,所述隔板11连接在絮凝池外部框架8上,翼片10设置在隔板11上;为了使絮凝效果比较充分,间距不宜过大,由于更换不方便,因此絮凝设备宜采用耐腐蚀材料,一般采用不锈钢或者改性PVC材质。刮泥机5为了使沉淀池1底部的沉泥更方便的回收,将沉淀池1底部排泥刮到絮凝池2的中间配水区,这样不仅可以使上升的混合水的浓度增大,污泥颗粒增大,污泥下降比重增大;刮泥机5的转速不宜过快,对沉淀池1底部的扰动最小最佳。斜板3是经过过特殊工艺的改性材料乙丙共聚、不规则形状构造而成,具有比表面积大、亲水性好、能够在表面形成活性污泥,且能够较快的在斜板3内形成悬浮泥渣层,对于去除较小的絮凝体有着极佳的效果,而且乙丙共聚材料无毒无污染,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集水槽4为了美观和实用,宜采用不锈钢或者玻璃钢材质,形式采用三角堰式或者穿孔式,集水槽4能够有效的保证出水稳定,沉淀区水上升均匀。采用重力式排泥,外圈絮凝区采用环型排泥管6,单个絮凝格排泥口采用DN50管径,池体外设置一个排泥手动阀和一个排泥电动阀,絮凝区中间配水区设置单独的排泥管7接到池体外部,也设置一个排泥手动阀和排泥电动阀,两个排泥口通过中控,设置不同的排泥周期和排泥时间。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结构的絮凝沉淀池,所述池体为圆形,其特征在于圆形池体上部由沉淀池(1)构成,下部由絮凝池(9)构成;所述沉淀池(1)内设有斜板(3),所述沉淀池(1)的上部设有集水槽(4),絮凝池(2)中间配水区设置排泥管(7)并接到池体外部,絮凝池(2)絮凝区外圈设置环型排泥管(6),所述沉淀池(1)的中间设有刮泥机(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结构的絮凝沉淀池,所述池体为圆形,其特征在于圆形池体上部由沉淀池(1)构成,下部由絮凝池(9)构成;所述沉淀池(1)内设有斜板(3),所述沉淀池(1)的上部设有集水槽(4),絮凝池(2)中间配水区设置排泥管(7)并接到池体外部,絮凝池(2)絮凝区外圈设置环型排泥管(6),所述沉淀池(1)的中间设有刮泥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水怡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