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行李箱拉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022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行李箱拉杆结构,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所述主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杆器,所述套杆器的上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卡位管,所述伸缩杆的上端活动链接已旋调装置,所述旋调装置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握把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控制按钮,所述主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卡固板与置物装置,所述卡固板位于置物装置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智能行李箱拉杆结构,设有旋调装置与置物装置,能够调节握把下端转动角度,并能便于放置使用者手提物件,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行李箱拉杆结构
本技术涉及智能行李箱
,具体为智能行李箱拉杆结构。
技术介绍
智能行李箱是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它是行李箱的其中一种类型,通常行李箱是用来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个人护理用品及纪念品,且一般的行李箱多组装有可拉伸的拉杆,进而凭借拉长拉杆以供拖移行李箱,或将拉杆收回以进行搬运或收纳的动作,但是,现有的行李箱拉杆存在把手部位使用不舒适,实用性较为单一等缺点。智能行李箱拉杆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位置进行角度的变换,以便发挥最大的作用,但是一般的智能行李箱拉杆不方便调节握把底部的角度,使用舒适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智能行李箱拉杆结构,具备调节握把下端转动角度和便于放置使用者手提物件等优点,解决了握把下端角度不便调节且使用者手提物件不便放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调节握把下端转动角度和便于放置使用者手提物件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行李箱拉杆结构,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所述主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杆器,所述套杆器的上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卡位管,所述伸缩杆的上端活动链接已旋调装置,所述旋调装置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握把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控制按钮,所述主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卡固板与置物装置,所述卡固板位于置物装置的上端。优选的,所述旋调装置包括旋转把、弹力垫、把手槽、档位块和调节转钮,所述旋转把的下端与伸缩杆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把的上端与弹力垫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弹力垫的内壁与把手槽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把的一侧与弹力垫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把的一侧与档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置物装置包括连接条、置物板、记忆板和折叠板,所述连接条的后端与固定槽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条的前端与置物板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置物板的上端与记忆板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置物板的下端与折叠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旋转把的上端与弹力垫的下端设有强力弹性胶层,所述旋转把的一侧与档位块的一侧设有固定卡槽。优选的,所述连接条的后端与固定槽的前端设有十字槽盘头机丝牙螺钉,所述置物板的下端与折叠板的上端设有R型塑料铆钉。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下端与连接座的上端设有焊接块,所述主杆、支撑杆与套杆器的外壁设有防刮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智能行李箱拉杆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智能行李箱拉杆结构,在使用前,先对调节转钮的灵敏度机械能调节,避免因外在因素影响旋调装置的使用效果,接着,可根据调节转钮上端的档位块来转动调节转钮到合适的角度,然后旋转把会随着调节转钮的转动发生角度的变化,让使用者可以选择合适的固定使用角度,最后,旋转把上端的弹力垫可以有效的提高使用者手感的舒适度。2、该智能行李箱拉杆结构,在安装置物装置前,可以根据箱体的大小对折叠板的规格进行选配,接着将连接条固定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固定槽的前端,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然后,当使用者需要放置物件时,可以将置物板与折叠板向外拉伸至水平板状态,然后将物件放在置物板上端,由此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使用者的承重负担,最后,置物板上端的两组记忆板可以帮助增强置物板衔接的部位的收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智能行李箱拉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智能行李箱拉杆结构旋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智能行李箱拉杆结构置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杆;2、支撑杆;3、套杆器;4、伸缩杆;5、卡位管;6、旋调装置;7、握把;8、控制按钮;9、固定槽;10、连接座;11、卡固板;12、置物装置;601、旋转把;602、弹力垫;603、把手槽;604、档位块;605、调节转钮;121、连接条;122、置物板;123、记忆板;124、折叠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智能行李箱拉杆结构,包括主杆1,主杆1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2,主杆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杆器3,套杆器3的上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4,伸缩杆4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卡位管5,伸缩杆4的上端活动链接已旋调装置6,旋调装置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握把7,握把7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控制按钮8,主杆1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固定槽9,固定槽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0,连接座10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卡固板11与置物装置12,卡固板11位于置物装置12的上端。进一步的,旋调装置6包括旋转把601、弹力垫602、把手槽603、档位块604和调节转钮605,旋转把601的下端与伸缩杆4的上端活动连接,旋转把601的上端与弹力垫602的下端固定连接,弹力垫602的内壁与把手槽603的外壁固定连接,旋转把601的一侧与弹力垫602的外壁活动连接,旋转把601的一侧与档位块604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实际操作中,先对调节转钮605的灵敏度机械能调节,避免因外在因素影响旋调装置6的使用效果,接着,可根据调节转钮605上端的档位块604来转动调节转钮605到合适的角度,然后旋转把601会随着调节转钮605的转动发生角度的变化,让使用者可以选择合适的固定使用角度,最后,旋转把601上端的弹力垫602可以有效的提高使用者手感的舒适度。进一步的,置物装置12包括连接条121、置物板122、记忆板123和折叠板124,连接条121的后端与固定槽9的前端固定连接,连接条121的前端与置物板122的后端可拆卸连接,置物板122的上端与记忆板123的下端活动连接,置物板122的下端与折叠板124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实际操作中,在安装置物装置12前,可以根据箱体的大小对折叠板124的规格进行选配,接着将连接条121固定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固定槽9的前端,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然后,当使用者需要放置物件时,可以将置物板122与折叠板124向外拉伸至水平板状态,然后将物件放在置物板122上端,由此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使用者的承重负担,最后,置物板122上端的两组记忆板123可以帮助增强置物板122衔接的部位的收缩性。工作原理:首先将控制按钮8向下按动,将主杆1、支撑杆2与伸缩杆4向上拉出,接着在对握把7角度进行转动时,先对调节转钮605的灵敏度机械能调节,避免因外在因素影响旋调装置6的使用效果,接着,可根据调节转钮605上端的档位块604来转动调节转钮605到合适的角度,然后旋转把601会随着调节转钮605的转动发生角度的变化,让使用者可以选择合适的固定使用角度,最后,当使用者需要放置手提物品时,可以将置物板122与折叠板124向外拉伸至水平板状态,然后将物件放在置物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行李箱拉杆结构,包括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所述主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杆器,所述套杆器的上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卡位管,所述伸缩杆的上端活动链接已旋调装置,所述旋调装置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握把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控制按钮,所述主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卡固板与置物装置,所述卡固板位于置物装置的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行李箱拉杆结构,包括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所述主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杆器,所述套杆器的上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卡位管,所述伸缩杆的上端活动链接已旋调装置,所述旋调装置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握把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控制按钮,所述主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卡固板与置物装置,所述卡固板位于置物装置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行李箱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调装置包括旋转把、弹力垫、把手槽、档位块和调节转钮,所述旋转把的下端与伸缩杆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把的上端与弹力垫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弹力垫的内壁与把手槽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把的一侧与弹力垫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把的一侧与档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浩罗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爱途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