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联通中大型多腔模具热流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261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流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联通中大型多腔模具热流道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第二模板开设有溢流槽,溢流槽内固接有主分流板,第三模板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互不联通的溢流孔,各个溢流孔中安装有副分流板,第一模板内嵌有与主分流板入口连通的主射咀,溢流槽的槽底内嵌有多个与主分流板出口相对应的通孔,各个通孔内均设置有副射咀,副射咀的顶端部与主分流板的出口连通,其底端部与副分流板的入口连通;各个通孔与其相对应的副射咀之间留有间隙且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封胶环,以使溢流槽与溢流孔相隔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系统维修方便,有效解决以往维修麻烦的问题。

A kind of hot runner system of non connected medium and large multi cavity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联通中大型多腔模具热流道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流道
,具体涉及一种不联通中大型多腔模具热流道系统。
技术介绍
大型热流道系统一般都设有多层分流板,这些分流板是热流道系统的中心部件,分流板不仅能够使得塑胶熔液的流速更加平稳,还能够使模具的模腔填充的更加均匀、充分。在注塑过程中,从主流道流出的塑胶熔液依次流经各层分流板中的各个分流道分流传输至各个热咀,最后经热咀流入模具的模腔内。对于目前的大型热流道系统,热流道漏胶是造成模具磨损和停用的主要因素,而热流道系统的漏胶多发区一般发生在相邻两个分流板的对接处,在该处漏胶后,塑胶熔液会继续渗到相邻两个分流板处,进而使整个热流道系统都被塑胶填满,最终导致整套热流道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大大增加修模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检修和清理的不联通中大型多腔模具热流道系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申请提供一种不联通中大型多腔模具热流道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第二模板开设有溢流槽,溢流槽内固接有主分流板,第三模板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互不联通的溢流孔,各个溢流孔中安装有副分流板,第一模板内嵌有与主分流板入口连通的主射咀,溢流槽的槽底内嵌有多个与主分流板出口相对应的通孔,各个通孔内均设置有副射咀,副射咀的顶端部与主分流板的出口连通,其底端部与副分流板的入口连通;各个通孔与其相对应的副射咀之间留有间隙且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封胶环,以使溢流槽与溢流孔相隔开。其中,封胶环设置于通孔内壁的顶端部。其中,主分流板内嵌有多个主分流通道转换镶件,主分流板的内部开设有主分流通道,主分流通道转换镶件镶嵌在主分流板内并位于主分流通道的拐角处,主分流通道转换镶件内设置有与主分流通道相连通的主拐角通道;第一模板内嵌有多个与主分流通道转换镶件相对应的主分流通道转换器,主分流通道转换器的工作端与主分流通道转换镶件固接。其中,溢流槽的槽底与主分流板之间设置有第一介子,以使主分流板与溢流槽的槽底之间形成溢流间隙。其中,主分流板与第一模板之间留有间隙。其中,副分流板内嵌有多个副分流通道转换镶件,副分流板的内部开设有副分流通道,副分流通道转换镶件镶嵌在副分流板内并位于副分流通道的拐角处,副分流通道转换镶件内设置有与副分流通道相连通的副拐角通道;第二模板内嵌有多个与副分流通道转换镶件相对应的副分流通道转换器,副分流通道转换器的工作端与副分流通道转换镶件固接。其中,还包括第四模板,第四模板顶面固接第三模板的底面,各个副分流板的底面与第四模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二介子,以使副分流板与第四模板之间形成溢流空间。其中,第四模板内嵌有多个热咀,各个热咀分别对应连通副分流板的其中一个出口。其中,副分流板与第二模板之间设置有第二介子,以使副分流板与第二模板之间形成溢流空间。其中,主分流通道转换器或副分流通道转换器为电机、气缸或油缸中的其中一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不联通中大型多腔模具热流道系统,通过设置封胶环将主分流板和副分流板进行了分隔,一旦发生漏胶,能够直观快捷地反应出是主分流板出现问题还是副分流板出现问题,配合溢流槽和溢流孔的设计,有效地控制热流道系统故障后的受损面积,使系统维修方便,减少维修时间与维修成本,适用于各种中大型开放、针阀热流道模具或多腔开发、针阀热流道模具;与传统热流道相比,本系统流道设计更具灵活性,流道加工相对简单,可有效降低注塑压力,简化分流结构,分流板设计体积可减少50%,减少注塑机的负载,节约电能。另外,主分流板和副分流板均采用国标的电气元件对相应的流道进行流量控制,使安装与维修更方便,更节约成本,有利于大型产品调机。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不联通中大型多腔模具热流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不联通中大型多腔模具热流道系统在副分流板漏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第一模板1、主射咀11、第二模板2、溢流槽21、副射咀22、第三模板3、溢流孔31、第四模板4、热阻41、通孔5、主分流板6、主分流通道61、副分流板7、副分流通道71、封胶环8、第一介子91、第二介子92、主分流通道转换器101、主分流通道转换镶件102、副分流通道转换器103、副分流通道转换镶件104。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不联通中大型多腔模具热流道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第三模板3和第四模板4。应当说明的是,在大型的多腔热流道系统中,通常漏胶出现的地方都是在射咀与分流板对接处,请见图3,图3为本实施例的热流道系统在副分流板7(第三模板3)出现漏胶问题后的状态图,图中箭头A所指的区域为漏胶区域,可见,漏胶并不会进入第二模板2,以此为例进行以下说明。在本实施例中,请见图1和图2,第二模板2开设有溢流槽21,溢流槽21内固接有主分流板6,溢流槽21的槽底与主分流板6之间设置有第一介子91,以使主分流板6与溢流槽21的槽底之间形成溢流间隙,同样地,主分流板6与第一模板1之间也留有溢流间隙,总的来说,主分流板6的上下左右与溢流槽21之间都是存在溢流间隙的,这个溢流间隙的作用,主要是当出现漏胶故障时,溢流间隙能够暂存一定量的漏胶,避免出现小许漏胶就要停机的问题,而且,溢流间隙的设置,还能够防止漏胶漏入第三模板3中,以免出现第三模板3漏胶的假象。同样地,第三模板3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互不联通的溢流孔31,各个溢流孔31中安装有副分流板7,各个副分流板7的底面与第四模板4之间均设置有第二介子92,以使副分流板7与第四模板4之间形成溢流空间,副分流板7与第二模板2之间设置有第二介子92,以使副分流板7与第二模板2之间也形成溢流空间,与主分流板6相同的是,副分流板7上下左右均与溢流孔31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其作用与溢流槽21一样,其所达到的效果与溢流槽21也一样,在此,不再进行重复说明。作为改进的是,第一模板1内嵌有与主分流板6入口连通的主射咀11,溢流槽21的槽底内嵌有多个与主分流板6出口相对应的通孔5,各个通孔5内均设置有副射咀22,副射咀22的顶端面高于溢流槽21的槽底(方向参照图1),副射咀22的底端面低于第二模板2的底面(方向参照图1),副射咀22的顶端部与主分流板6的出口连通,其底端部与副分流板7的入口连通;各个通孔5与其相对应的副射咀22之间留有间隙且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封胶环8,以使溢流槽21与溢流孔31相隔开。应当说明的是,封胶环8可以单独设置,采用耐高温的塑胶材料制备,也可以与通孔5(第二模板2)一体成型出来,将通孔5设置成倒置的沉头孔即可,其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联通中大型多腔模具热流道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板开设有溢流槽,溢流槽内固接有主分流板,所述第三模板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互不联通的溢流孔,各个溢流孔中安装有副分流板,第一模板内嵌有与主分流板入口连通的主射咀,溢流槽的槽底内嵌有多个与主分流板出口相对应的通孔,各个通孔内均设置有副射咀,副射咀的顶端部与主分流板的出口连通,其底端部与副分流板的入口连通;各个通孔与其相对应的副射咀之间留有间隙且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封胶环,以使溢流槽与溢流孔相隔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联通中大型多腔模具热流道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板开设有溢流槽,溢流槽内固接有主分流板,所述第三模板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互不联通的溢流孔,各个溢流孔中安装有副分流板,第一模板内嵌有与主分流板入口连通的主射咀,溢流槽的槽底内嵌有多个与主分流板出口相对应的通孔,各个通孔内均设置有副射咀,副射咀的顶端部与主分流板的出口连通,其底端部与副分流板的入口连通;各个通孔与其相对应的副射咀之间留有间隙且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封胶环,以使溢流槽与溢流孔相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联通中大型多腔模具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封胶环设置于通孔内壁的顶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联通中大型多腔模具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主分流板内嵌有多个主分流通道转换镶件,主分流板的内部开设有主分流通道,主分流通道转换镶件镶嵌在主分流板内并位于主分流通道的拐角处,主分流通道转换镶件内设置有与主分流通道相连通的主拐角通道;第一模板内嵌有多个与主分流通道转换镶件相对应的主分流通道转换器,主分流通道转换器的工作端与主分流通道转换镶件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联通中大型多腔模具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溢流槽的槽底与主分流板之间设置有第一介子,以使主分流板与溢流槽的槽底之间形成溢流间隙。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热恒注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