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流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6071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流道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热流道系统,其包括温控箱、分流板、第一感温组件、绕设于分流板的外侧壁上并能与温控箱电连接的第一加热组件及设置于分流板内的分流通道,所述第一感温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感温元件及分别与温控箱和多个第一感温组件电连接的第一感温电缆。通过温控箱提醒使用者及时对热流道系统的异常问题进行检修。通过温控箱、第一感温组件对分流板的局部温度进行精准监测和控温,从而避免分流板的局部出现超温导致注塑异常的问题,热流道系统能适应于多种不同的注塑环境,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流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流道
,尤其是指一种热流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塑胶产品多样化,在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塑胶材质也会有很大的区别,不同塑料的材料特性所需要的成型温度范围会有很大的差异。在申请号为CN201720373179.4、申请名称为一种热流道分流板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包括第一分流板、第二分流板、热介子螺丝孔、第一分流板a面、固定螺丝孔、加热铜管、感温线孔、注射嘴螺丝孔、进胶槽、进胶孔、第一热缩管、第二分流板a面、通孔、第二热缩管、铜管层、导热层、加热层、导热片、第二分流板b面和流道。在此专利申请中,无法对热流道模具(分流板)的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行精准监测和控制,热流道模具会出现局部过热或者温度过低的问题,影响注塑的正常进行,而且使用者无法及时了解热流道模具各个位置的温度状况,增加了注塑难度。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热流道系统,其包括温控箱、分流板、第一感温组件、绕设于分流板的外侧壁上并能与温控箱电连接的第一加热组件及设置于分流板内的分流通道,所述第一感温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分流板内的多个第一感温元件及分别与温控箱和多个第一感温组件电连接的第一感温电缆;所述第一感温元件用于对分流板内的温度进行监测,所述第一加热组件用于对分流板进行加热。
[0006]进一步地,所述温控箱包括第一组合式温控卡,所述第一组合式温控卡包括单片机控制系统及分别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显示模块、报警模块、指令输入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感温电缆与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组件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多条分别绕设于分流板外的发热丝,多条所述发热丝分别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连接,多条所述发热丝分别一一对应地绕设于多个所述第一感温组件外。
[0008]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第二感温组件、设置于分流板上的热咀、绕设于热咀的外侧壁上并能与温控箱电连接的第二加热组件及设置于热咀内的注塑通道,所述注塑通道与分流通道连通,第二感温组件包括多个分别设置于热咀内的第二感温元件及分别与温控箱和多个第二感温元件电连接的第二感温电缆;所述第二感温元件用于对热咀内的温度进行监测,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用于对热咀进行加热。
[0009]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第三感温组件、设置于分流板上的主射咀、绕设于主射咀的外侧壁上并能与温控箱电连接的第三加热组件及设置于主射咀内的进胶通道,所述进胶通道与分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感温组件包括多个分别设置于主射咀内的第三感
温元件及分别与多个第三感温元件和温控箱电连接的第三感温电缆;所述第三感温组件用于对主射咀内的温度进行监测,所述第三加热组件用于对主射咀进行加热。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的结构与第一加热组件的结构相同。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加热组件的结构和第一加热组件的结构相同。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显示模块分别显示出各个第一感温元件所监测到的温度数值,便于使用者实时了解分流板各个位置的温度。通过第一组合式温控卡提醒使用者及时对热流道系统的异常问题进行检修。通过温控箱、第一感温组件对分流板的局部温度进行精准监测和控温,从而避免分流板的局部出现超温导致注塑异常的问题,热流道系统能适应于多种不同的注塑环境,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热流道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温控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组合式温控卡的原理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温控箱;2、分流板;3、第一感温组件;4、第一加热组件;5、分流通道;6、第一感温电缆;7、第一感温元件;8、热咀;9、第二感温组件;10、注塑通道;11、第二感温电缆;12、第二感温元件;13、第二加热组件;14、主射咀;15、第三感温组件;16、第三加热组件;17、进胶通道;18、第三感温元件;19、第三感温电缆;20、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流道系统,其包括温控箱1、分流板2、第一感温组件3、绕设于分流板2的外侧壁上并能与温控箱1电连接的第一加热组件4及设置于分流板2内的分流通道5,所述第一感温组件3包括分别设置于分流板2内的多个第一感温元件7及分别与温控箱1和多个第一感温组件3电连接的第一感温电缆6;所述第一感温元件7用于对分流板2内的温度进行监测,所述第一加热组件4用于对分流板2进行加热。
[0020]具体地,所述温控箱1包括第一组合式温控卡,所述第一组合式温控卡包括单片机控制系统及分别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显示模块、报警模块、指令输入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感温元件7通过第一感温电缆6与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组件4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连接。将多个第一感温元件7间隔地设置于分流板2上的不同位置,通过多个第一感温元件7分别感应分流板2不同位置的温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熔融状态下的胶料通过分流通道5流经分流板2,为了避免胶料凝固,需要对分流板2进行加热或升温。通过单片机控制系统控制第一加热组件4对分流板2进行加热,多个第一感温元件7能分别对分流板2的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温度数值通过通信模块输送至单片机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再将接收到的温度数值输送至显示模块,通过显示模块分别显示出各个第一感温元件7所监测到的温度数值,便于使用者实时了解分流板2各个位置的温度。另外,通过指令输入模块手动预设多个温度范围并将预设的温度范围分别输送至单片机控
制系统,多个温度数值的范围分别与多个第一感温元件7所监测的温度数值一一对应,当通讯模块输送至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某一第一感温元件7的温度数值超过预设的温度数值的范围后,单片机控制系统会控制第一加热组件4停止对此第一感温元件7附近的分流板2进行加热,从而避免分流板2的局部出现超温的现象。当第一感温组件3出现异常时,第一感温组件3会将异常数据通过通讯模块输送至单片机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将异常数据经过处理后分别输送至报警模块和显示模块,显示模块显示出现异常的错误代码,报警模块发出警报信号,从而提醒使用者及时对热流道系统的异常问题进行检修。本技术通过温控箱1、第一感温组件3对分流板2的局部温度进行精准监测和控温,从而避免分流板2的局部出现超温导致注塑异常的问题,本技术的热流道系统能适应于多种不同的注塑环境,实用性强。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组件4包括多条分别绕设于分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控箱(1)、分流板(2)、第一感温组件(3)、绕设于分流板(2)的外侧壁上并能与温控箱(1)电连接的第一加热组件(4)及设置于分流板(2)内的分流通道(5),所述第一感温组件(3)包括分别设置于分流板(2)内的多个第一感温元件(7)及分别与温控箱(1)和多个第一感温组件(3)电连接的第一感温电缆(6);所述第一感温元件(7)用于对分流板(2)内的温度进行监测,所述第一加热组件(4)用于对分流板(2)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箱(1)包括第一组合式温控卡,所述第一组合式温控卡包括单片机控制系统及分别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显示模块、报警模块、指令输入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感温电缆(6)与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组件(4)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4)包括多条分别绕设于分流板(2)外的发热丝,多条所述发热丝分别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连接,多条所述发热丝分别一一对应地绕设于多个所述第一感温组件(3)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第二感温组件(9)、设置于分流板(2)上的热咀(8)、绕设于热咀(8)的外侧壁上并能与温控箱(1)电连接的第二加热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热恒注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