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管柱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75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管柱组件和车辆,其中,转向管柱组件,包括:上管柱体,所述上管柱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下管柱体,所述下管柱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下管柱体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上管柱体的第一端内,所述下管柱体的第一端具有下凹面,所述下管柱体位于所述下凹面处的外径小于所述上管柱体的第一端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组件容易被压溃,从而能够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管柱组件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机械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转向管柱组件和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上的方向盘下方设置有转向管柱,用于支撑方向盘,并将方向盘的转向操作传递至转向器,以控制车辆转向。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方向盘将对驾驶员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从而威胁到驾驶员的人身安全,为了减少方向盘对驾驶员的伤害,可压溃式转向管柱应运而生。在相关技术中,可压溃式转向管柱的压溃力难以精确控制,往往设置较高的压溃力,从而造成可压溃式转向管柱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难以压溃,进而使方向盘对驾驶员造成伤害。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的转向管柱存在难以压溃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管柱组件和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向管柱存在的难以压溃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组件,应用于车辆,所述转向管柱组件包括:上管柱体,所述上管柱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下管柱体,所述下管柱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下管柱体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上管柱体的第一端内,所述下管柱体的第一端具有下凹面,所述下管柱体位于所述下凹面处的外径小于所述上管柱体的第一端的内径。可选的,所述下凹面环绕所述下管柱体的第一端。可选的,所述上管柱体的第一端开设有沿所述上管柱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狭缝,所述转向管柱组件还包括:夹紧轴销,所述夹紧轴销的相对两端分别夹设所述第一狭缝的相对两侧壁,以调节所述第一狭缝的开度,在所述夹紧轴销处于夹紧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上管柱体与所述下管柱体过盈配合,且所述下管柱体位于所述下凹面处的外径小于所述上管柱体的第一端的内径。可选的,所述第一狭缝在所述下管柱体上的投影与所述下管柱体的第一端所在的区域至少部分重叠。可选的,所述第一狭缝于所述上管柱体的第一端的边缘开口。可选的,所述上管柱体上还开设有沿所述上管柱体的周向延伸的第二狭缝,所述第二狭缝与所述第一狭缝的一端连通。可选的,所述上管柱体上还设置有沿其轴向设置的两个轴向卡槽,所述两个轴向卡槽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狭缝的相对两侧壁,所述转向管柱组件还包括:上支架,所述上支架用于固定于所述车辆上;调节支架,包括转接板和位于所述转接板的相对两侧并同向延伸形成的两个相互平行的夹板,所述转接板与所述上支架铆接,所述两个夹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夹紧轴销同时贯穿所述两个夹板上的通孔和所述两个轴向卡槽,且所述两个夹板贴设于所述上管柱体的位于两个轴向卡槽的外侧。可选的,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防脱卡槽,所述两个防脱卡槽的长侧边与所述上管柱体的轴向平行;所述调节支架上还设置有两个销钩,所述两个销钩分别卡接于所述两个防脱卡槽内,并可沿所述防脱卡槽的长侧边方向移动。可选的,所述两个夹板上开设的通孔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侧边与所述上管柱体的轴向垂直,所述转向管柱组件还包括:下支架,所述下支架的一侧固定于所述车辆,另一侧与所述下管柱体的第二端铰接,在所述夹紧轴销处于松弛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夹紧轴销可沿所述条形孔的长侧边方向移动。可选的,还包括:公差环,套设于所述下管柱体外,且位于所述下支架与所述上管柱体之间,所述下管柱体的与所述下支架铰接的部位的外径大于所述公差环的靠近所述下支架一端的内径,所述公差环可克服其内表面与所述下管柱体的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而相对所述下管柱体的轴向移动。可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夹紧轴销传动连接的手柄,所述手柄转动以驱动所述夹紧轴销处于夹紧状态或者松弛状态。可选的,所述上管柱体上设置有沿所述上管柱体的轴向延伸的加强肋。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转向轴、下转向轴和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所述转向管柱组件,所述上转向轴的一端与所述上管柱体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辆的方向盘连接,所述下转向轴的一端与所述下管柱体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辆的转向器传动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向管柱组件包括上管柱体和下管柱体,且所述下管柱体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上管柱体的第一端内,所述下管柱体的第一端具有下凹面,所述下管柱体位于所述下凹面处的外径小于所述上管柱体的第一端的内径。这样,可以避免下管柱体上的下凹面与上管柱体的内表面接触,从而减小了下管柱体与上管柱体之间的摩擦系数,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减小下管柱体与上管柱体之间的摩擦力,使方向盘在受到较小的下压力时便能够向远离驾驶员的方向发生溃缩,进而减小了方向盘对驾驶员产生的冲击力,达到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组件以及上转向轴和下转向轴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组件中的下管柱体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组件中的上管柱体的结构图之一;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组件中的上管柱体的结构图之二;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组件中的下管柱体与上管柱体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组件中的上支架的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组件中的调节支架的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组件中的手柄和夹紧轴销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管柱组件,该转向管柱组件应用于车辆,如图1所示,该转向管柱组件包括:上管柱体1和下管柱体2。其中,上管柱体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下管柱体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下管柱体2的第一端套设于上管柱体1的第一端内,下管柱体2的第一端具有下凹面21,下管柱体2位于下凹面21处的外径小于上管柱体1的第一端的内径。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下凹面21以外,下管柱体2的第一端的其他部分的外表面可以与上管柱体1的第一端的内表面过盈配合,在下管柱体2与上管柱体1之间受到沿其轴向的预设压力时,下管柱体2与上管柱体1之间克服摩擦力而相向移动,在应用中,上述预设压力可以根据车辆或者用户的需求而发生变化,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改变下管柱体2的第一端的其他部分的外表面与上管柱体1的第一端的内表面之间的公差或者改变下管柱体2和上管柱体1的材质等方式实现调整所述预设压力的大小。另外,如图1所示,上管柱体1的第一端为靠近下管柱体2的一端,其第二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管柱组件,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组件包括:/n上管柱体,所述上管柱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n下管柱体,所述下管柱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下管柱体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上管柱体的第一端内,所述下管柱体的第一端具有下凹面,所述下管柱体位于所述下凹面处的外径小于所述上管柱体的第一端的内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管柱组件,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组件包括:
上管柱体,所述上管柱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下管柱体,所述下管柱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下管柱体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上管柱体的第一端内,所述下管柱体的第一端具有下凹面,所述下管柱体位于所述下凹面处的外径小于所述上管柱体的第一端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面环绕所述下管柱体的第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管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柱体的第一端开设有沿所述上管柱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狭缝,所述转向管柱组件还包括:
夹紧轴销,所述夹紧轴销的相对两端分别夹设所述第一狭缝的相对两侧壁,以调节所述第一狭缝的开度,在所述夹紧轴销处于夹紧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上管柱体与所述下管柱体过盈配合,且所述下管柱体位于所述下凹面处的外径小于所述上管柱体的第一端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狭缝在所述下管柱体上的投影与所述下管柱体的第一端所在的区域至少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狭缝于所述上管柱体的第一端的边缘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柱体上还开设有沿所述上管柱体的周向延伸的第二狭缝,所述第二狭缝与所述第一狭缝的一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柱体上还设置有沿其轴向设置的两个轴向卡槽,所述两个轴向卡槽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狭缝的相对两侧壁,所述转向管柱组件还包括:
上支架,所述上支架用于固定于所述车辆上;
调节支架,包括转接板和位于所述转接板的相对两侧并同向延伸形成的两个相互平行的夹板,所述转接板与所述上支架铆接,所述两个夹板上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欧贺国李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