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靠背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131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5
本技术提供一种座椅靠背及车辆,包括座椅靠背骨架、头枕导管总成、顶推组件、感应织带、杠杆支架和拉线,杠杆支架有连接部、背对连接部延伸第一臂杆和背对连接部延伸第二臂杆,第一臂杆比第二臂杆长,连接部连座椅靠背骨架,感应织带一端连第二臂杆一端连座椅靠背骨架,拉线一端连第一臂杆一端连顶推组件;第一子骨架和第二子骨架呈夹角且第一端相连,内有顶推组件,第一端连第二子骨架,第二端抵接第一子骨架,第一子骨架与第二子骨架距离缩小,头枕导管总成在第一子骨架;后碰时感应织带形变,带动杠杆支架转动,拉线带动顶推组件运动,推动第一子骨架远离第二子骨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影响乘坐舒适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具体涉及一种座椅靠背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对于车内乘员安全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对后排乘员的安全保护要求,增加了二排座椅的鞭打性能要求,以提升在低速后碰情况下后排乘员的颈部保护。在现有技术中,后排座椅设计时没有相关的鞭打性能要求,影响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靠背及车辆,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靠背,包括:

4、包括座椅靠背骨架、头枕导管总成、顶推组件、感应织带、杠杆支架和拉线,所述杠杆支架包括连接部、从所述连接部向背对所述连接部延伸的第一臂杆和从所述连接部向背对所述连接部延伸的第二臂杆,所述第一臂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臂杆的长度,所述杠杆支架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转动连接,所述感应织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臂杆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感应织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连接,所述杠杆支架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骨架远离所述头枕导管总成的一端;

5、所述头枕导管总成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骨架上,所述头枕导管总成包括头枕、头枕导管和导管旋转支架,所述头枕导管和所述导管旋转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骨架内,所述头枕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骨架远离所述杠杆支架的一端;

6、所述拉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臂杆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拉线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推组件连接;所述拉线设置在所述顶推组件与所述导管旋转支架之间;

7、所述座椅靠背骨架包括第一子骨架和第二子骨架,所述第一子骨架与所述第二子骨架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子骨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骨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座椅靠背骨架沿远离所述头枕的方向,所述第一子骨架与所述第二子骨架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头枕导管总成设置在所述第一子骨架;

8、所述顶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骨架与所述第二子骨架之间,所述顶推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骨架滑动连接,且所述顶推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子骨架抵接;

9、在乘员挤压所述座椅靠背的情况下,所述感应织带形变,且所述感应织带带动所述杠杆支架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转动,所述拉线带动所述顶推组件朝远离所述头枕一侧的方向运动,以推动所述第一子骨架远离所述第二子骨架转动。

10、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座椅靠背。

11、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座椅靠背骨架上设置了杠杆支架、头枕导管总成、顶推组件、感应织带和拉线,在杠杆支架上设置了连接部、从连接部向背对连接部延伸的第一臂杆和从连接部向背对连接部延伸的第二臂杆,且第一臂杆的长度大于第二臂杆的长度,杠杆支架通过连接部与座椅靠背骨架是转动连接的,感应织带的一端是与第二臂杆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感应织带的另一端与座椅靠背骨架连接,杠杆支架设置在座椅靠背骨架远离头枕导管总成的一端;头枕导管总成设置在座椅靠背骨架上,头枕导管总成包括了头枕、头枕导管和导管旋转支架,头枕导管和导管旋转支架分别设置在座椅靠背骨架内,头枕是设置在座椅靠背骨架远离杠杆支架的一端;拉线的一端是与第一臂杆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且拉线的另一端与顶推组件连接;拉线设置在顶推组件与导管旋转支架之间;座椅靠背骨架包括第一子骨架和第二子骨架,第一子骨架与第二子骨架呈夹角设置,第一子骨架的第一端与第二子骨架的第一端是转动连接,座椅靠背骨架是沿远离头枕的方向,第一子骨架与第二子骨架之间的距离是逐渐减小,头枕导管总成设置在第一子骨架上;顶推组件设置于第一子骨架与第二子骨架之间,且顶推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子骨架是滑动连接,且顶推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子骨架抵接;在乘员挤压座椅靠背的情况下,感应织带发生形变,且感应织带带动杠杆支架相对于座椅靠背骨架转动,拉线带动顶推组件朝远离头枕一侧的方向运动,以推动第一子骨架远离第二子骨架转动,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将变形量通过拉线传递到靠背头枕导管上,并推动头枕导管前倾,达到主动式头枕效果,减小乘客头部与头枕间隙,进而进一步减小颈部伤害值nic,提高鞭打得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靠背骨架、头枕导管总成、顶推组件、感应织带、杠杆支架和拉线,所述杠杆支架包括连接部、从所述连接部向背对所述连接部延伸的第一臂杆和从所述连接部向背对所述连接部延伸的第二臂杆,所述第一臂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臂杆的长度,所述杠杆支架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转动连接,所述感应织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臂杆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感应织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连接,所述杠杆支架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骨架远离所述头枕导管总成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组件包括可移动支架和转换销,所述头枕导管插设在所述第一子骨架上,所述导管旋转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骨架连接,所述导管旋转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头枕导管连接,所述可移动支架朝向所述导管旋转支架的一侧伸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为直线型的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平行于所述第三连接杆,且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平行于所述第二子骨架,所述第二连接杆为曲线型的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导管总成还包括导管复位簧,在乘员正常倚靠所述座椅靠背的情况下,所述导管复位簧拉伸;所述导管复位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骨架连接,所述导管复位簧另一端与所述头枕导管连接,在乘员挤压所述座椅靠背的情况下,所述感应织带形变,且所述感应织带带动所述杠杆支架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转动,所述导管复位簧压缩,所述拉线带动所述顶推组件朝远离所述头枕一侧的方向运动,以推动所述第一子骨架远离所述第二子骨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包括倚靠面和与所述倚靠面相背对的背面,所述座椅靠背骨架包括第一子骨架和第二子骨架,所述第一子骨架和所述第二子骨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子骨架设置于所述倚靠面,所述第二子骨架设置于所述背面,所述导管复位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骨架和所述第二子骨架之间,且所述导管复位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骨架固定连接,所述导管复位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骨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还包括复位簧,所述复位簧设置在所述转换销上,所述可移动支架中间设置有凹槽,所述转换销安装在所述可移动支架的所述凹槽上,在乘员正常倚靠所述座椅靠背的情况下,所述复位簧拉伸;在乘员挤压所述座椅靠背的情况下,所述感应织带形变,且所述感应织带带动所述杠杆支架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转动,所述复位簧压缩,所述拉线带动所述顶推组件朝远离所述头枕一侧的方向运动,以推动所述第一子骨架远离所述第二子骨架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骨架还包括条形导轨,所述导轨的一端紧贴在所述第二子骨架的一侧,且所述可移动支架通过所述导轨朝向所述导管旋转支架的一端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内填充有发泡填充体,且所述感应织带嵌设于所述发泡填充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旋转支架包括第一导管支架、第二导管支架和第三导管支架,所述第一导管支架呈倒L型,所述第三导管支架呈直线型,所述第二导管支架呈圆环型,所述第二导管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管支架和所述第三导管支架之间,且所述第二导管支架的第五端与所述第一导管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导管支架的第六端与所述第三导管支架连接,所述拉线穿过所述第二导管支架,所述第一导管支架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三导管支架所在平面平行。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靠背骨架、头枕导管总成、顶推组件、感应织带、杠杆支架和拉线,所述杠杆支架包括连接部、从所述连接部向背对所述连接部延伸的第一臂杆和从所述连接部向背对所述连接部延伸的第二臂杆,所述第一臂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臂杆的长度,所述杠杆支架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转动连接,所述感应织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臂杆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感应织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连接,所述杠杆支架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骨架远离所述头枕导管总成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组件包括可移动支架和转换销,所述头枕导管插设在所述第一子骨架上,所述导管旋转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骨架连接,所述导管旋转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头枕导管连接,所述可移动支架朝向所述导管旋转支架的一侧伸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为直线型的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平行于所述第三连接杆,且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平行于所述第二子骨架,所述第二连接杆为曲线型的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导管总成还包括导管复位簧,在乘员正常倚靠所述座椅靠背的情况下,所述导管复位簧拉伸;所述导管复位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骨架连接,所述导管复位簧另一端与所述头枕导管连接,在乘员挤压所述座椅靠背的情况下,所述感应织带形变,且所述感应织带带动所述杠杆支架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骨架转动,所述导管复位簧压缩,所述拉线带动所述顶推组件朝远离所述头枕一侧的方向运动,以推动所述第一子骨架远离所述第二子骨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包括倚靠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衍东沈军赵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