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锁扣机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4166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门锁扣机构及车辆,其中,该机构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卡设于固定柱的型腔内,弹性件设置有翻孔,固定柱的安装面开设有第一过孔,翻孔位于第一过孔内,并且,翻孔能够在第一过孔内移动;螺母板,螺母板位于型腔内,并且,螺母板与弹性件相连接,螺母板开设有孔,孔与翻孔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弹性件依靠自身弹性卡设在型腔内,则螺母板和弹性件在不受外力或受力不超过一定数值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在固定柱的确定位置上,为锁扣的调整创造方便,特别是避免了螺母板与固定柱焊接,且此结构尤其适合铝质车身,解决了在铝质车身难以实施点焊的问题,省去了焊机、焊接夹具和焊接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车身精度。

Door latch mechanism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锁扣机构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门固定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门锁扣机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在车门和车身的制造过程中,均无法避免地存在尺寸偏差,当车门装配到车身上以后,为了保证车门相对车身的平度及门锁工作顺畅,都要对车门锁扣进行调整,这种调整量主要是通过锁扣带动固定柱内的螺母板来完成的。一般来说,对于传统的铁质车身,门锁扣安装螺栓固定在固定柱内的螺母板上,螺母板可活动范围限制在螺母盒内,螺母盒为铁质材料,直接焊接在固定柱上。然而,这种传统的方式在铝质车身上却遇到了挑战。为了保证同样的强度,铝质车身固定柱处一般厚度较大,螺母盒与固定柱的点焊难以实施,而且铝点焊焊机比较贵;烧焊比较耗费工时,生产效率低下,且热变形容易影响车身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车门锁扣机构及车辆,旨在解决目前难以将螺母盒焊接在铝制车身上的问题。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车门锁扣机构,该机构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卡设于固定柱的型腔内,弹性件设置有翻孔,固定柱的安装面开设有第一过孔,翻孔位于第一过孔内,并且,翻孔能够在第一过孔内移动;螺母板,螺母板位于型腔内,并且,螺母板与弹性件相连接,螺母板开设有孔,孔与翻孔相对应。进一步地,上述车门锁扣机构中,螺母板的一个表面与弹性件的一个表面相贴合且相连接。进一步地,上述车门锁扣机构中,弹性件为具有多处弯折的折弯件,折弯件的一部分与安装面相贴合,折弯件的另一部分抵压于固定柱的型面,其中,型面与安装面围设成型腔。进一步地,上述车门锁扣机构中,弹性件包括:平直的连接部,连接部设置有翻孔,螺母板与连接部相连接;弹性部,弹性部与连接部相连接,并且,弹性部具有多个折弯段。进一步地,上述车门锁扣机构中,连接部与安装面相贴合。进一步地,上述车门锁扣机构中,弹性部先向远离连接部的方向折弯,再向靠近连接部的方向折弯,并且,弹性部抵压于固定柱的型面。进一步地,上述车门锁扣机构中,弹性部包括至少一个抵接脚,弹性部通过抵接脚与型面接触,抵接脚为弯折弧形。进一步地,上述车门锁扣机构,还包括:锁扣,锁扣设置于固定柱的一侧,并且,锁扣开设有第二过孔,安装螺栓依次穿设于第二过孔、第一过孔和孔。进一步地,上述车门锁扣机构中,第二过孔、第一过孔、翻孔和孔的个数相等且均至少为两个,各第二过孔、各第一过孔、各翻孔和各孔一一对应。本技术中,螺母板与弹性件连接,弹性件依靠自身弹性卡设在固定柱的型腔内,则螺母板和弹性件在不受外力或受力不超过一定数值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在固定柱的确定位置上,从而为锁扣的调整创造方便,特别是避免了螺母板与固定柱焊接,且此结构尤其适合铝质车身,解决了铝质车身固定柱厚度较大,难以实施点焊的问题,省去了焊机、焊接夹具和焊接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焊接导致的热变形容易影响车身精度的问题。同时,翻孔和第一过孔均至少为两个且个数相等,各翻孔插设在各自相对应的第一过孔内,以便于准确确定螺母板的安装位置。且该车门锁扣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上述车门锁扣机构。本技术中,该车辆具有车门锁扣机构,该车门锁扣机构中,螺母板与弹性件连接,弹性件依靠自身弹性卡设在固定柱的型腔内,则螺母板和弹性件在不受外力或受力不超过一定数值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在固定柱的确定位置上,从而为锁扣的调整创造方便,特别是避免了螺母板与固定柱焊接,且此结构尤其适合铝质车身,解决了铝质车身固定柱厚度较大,难以实施点焊的问题,省去了焊机、焊接夹具和焊接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焊接导致的热变形容易影响车身精度的问题,提高了整车制造精度。同时,翻孔和第一过孔均至少为两个且个数相等,各翻孔插设在各自相对应的第一过孔内,以便于准确确定螺母板的安装位置。且该车门锁扣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锁扣机构安装于固定柱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锁扣机构的A-A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锁扣机构中,弹性件与螺母板连接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锁扣机构中,锁扣的机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锁扣机构的爆炸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锁扣机构的中,弹性件与螺母板连接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锁扣机构的中,弹性件与螺母板连接的B-B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车门锁扣机构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门锁扣机构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机构包括:弹性件1和螺母板3。其中,固定柱2具有安装面22,安装面22的背面连接有型面23,安装面22和型面23围设成型腔21,弹性件1可利用自身弹性卡设在型腔21内,弹性件1可以为钣金弹片。弹性件1设置有翻孔11,同时,安装面22与翻孔11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过孔24,翻孔11位于第一过孔24内。第一过孔24的直径大于翻孔11的外径,这使得翻孔11能够在第一过孔24内移动,同时还被限制在第一过孔24内。翻孔11可在第一过孔24内可进行上下左右任何方方向的移动,具体实施时,R为第一过孔24的直径,R1为翻孔11的外径,A为锁扣4的调整量,R=R1+A。螺母板3也位于型腔21内,并且螺母板3与弹性件1连接成为一体,参见图3,螺母板3与翻孔11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孔31,翻孔11与孔31对应后,螺母板3的一个表面与弹性件1的一个表面相贴合,这两个表面可以以焊接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参见图4和图5,锁扣4位于固定柱2的一侧,即位于型腔21外且与安装面22贴合,锁扣4上开设有第二过孔41,第二过孔41为倒锥形过孔,安装螺栓5依次通过第二过孔41、第一过孔24、翻孔11和孔31。具体实施时,固定柱可以为B柱或C柱,孔31可设置有内螺纹。调整锁扣4位置时,拧松安装螺栓5,根据需要调整的方向,对锁扣4施加外力,锁扣4带动安装螺栓5移动,从而带动螺母板3移动,螺母板3带动弹性件1在安装面22上滑动,从而调节锁扣4的位置,同时弹性件1的翻孔11被限制在第一过孔24内,以保证调整量不超出一定范围。当锁扣4到达合适的位置后,锁扣4可以依靠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弹性件(1),所述弹性件(1)卡设于固定柱(2)的型腔(21)内,所述弹性件(1)设置有翻孔(11),所述固定柱(2)的安装面(22)开设有第一过孔(24),所述翻孔(11)位于所述第一过孔(24)内,并且,所述翻孔(11)能够在所述第一过孔(24)内移动;/n螺母板(3),所述螺母板(3)位于所述型腔(21)内,并且,所述螺母板(3)与所述弹性件(1)相连接,所述螺母板(3)开设有孔(31),所述孔(31)与所述翻孔(11)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性件(1),所述弹性件(1)卡设于固定柱(2)的型腔(21)内,所述弹性件(1)设置有翻孔(11),所述固定柱(2)的安装面(22)开设有第一过孔(24),所述翻孔(11)位于所述第一过孔(24)内,并且,所述翻孔(11)能够在所述第一过孔(24)内移动;
螺母板(3),所述螺母板(3)位于所述型腔(21)内,并且,所述螺母板(3)与所述弹性件(1)相连接,所述螺母板(3)开设有孔(31),所述孔(31)与所述翻孔(11)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板(3)的一个表面与所述弹性件(1)的一个表面相贴合且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1)为具有多处弯折的折弯件,所述折弯件的一部分与所述安装面(22)相贴合,所述折弯件的另一部分抵压于所述固定柱(2)的型面(23),其中,所述型面(23)与所述安装面(22)围设成所述型腔(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包括:
平直的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设置有所述翻孔(11),所述螺母板(3)与所述连接部(12)相连接;
弹性部(13),所述弹性部(13)与所述连接部(12)相连接,并且,所述弹性部(13)具有多个折弯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毛立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