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轻吹塑塑料中空底护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916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轻吹塑塑料中空底护板结构,属于汽车外饰件技术领域。该超轻吹塑塑料中空底护板结构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吸音部,第一侧板为第一PP塑料侧板,第二侧板为第二PP塑料侧板,吸音部为PP塑料吸音部,第一侧板为平滑曲板,吸音部为内部中空、封闭的吸音盒子,厚度为1.4~1.6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吸音部将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噪音吸收掉,吸音部内部中空,吸音部的厚度为1.4~1.6mm,第一侧板为第一PP塑料侧板,第二侧板为第二PP塑料侧板,吸音部为PP塑料吸音部,PP塑料密度小,降低底护板结构的重量,降低汽车整体的重量,节省油耗,第一侧板为平滑曲板,避免阻挡空气使得空气阻力影响汽车前进,降低油耗,结构简单。

An ultra light blown plastic hollow bottom guard board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轻吹塑塑料中空底护板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外饰件
,涉及一种超轻吹塑塑料中空底护板结构。
技术介绍
拖运砂石的车子在道路上行走,难免会有少数砂石滑出车子,落在道路上,这样车子在道路上行走时,轮胎碰到砂石,砂石弹起会碰到发动机的油底壳,会给发动机造成损坏。同时车子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走时,路上的泥水溅到裸露的发动机上,会给发动机造成不同程度的侵蚀。近年来,为了达到降低油耗、减少环境污染以及节约资源的目标,汽车行业正在大力进行两方面的研究,一是提升空气动力学;二是推进汽车轻量化。有研究显示,对纯电动汽车而言,整车重量降低10kg,续驶里程可以增加2.5km。汽车底护板是一个能有效提升空气动力学性能零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超轻吹塑塑料中空底护板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重量低、可以降低汽车前进的空气阻力的超轻吹塑塑料中空底护板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超轻吹塑塑料中空底护板结构,包括第一侧板、一端连接于第一侧板一端的第二侧板和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轻吹塑塑料中空底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板(1)、一端连接于第一侧板(1)一端的第二侧板(2)和设置于第二侧板(2)另一端的多个吸音部(3),所述第一侧板(1)为第一PP塑料侧板,所述第二侧板(2)为第二PP塑料侧板,所述吸音部(3)为PP塑料吸音部(3),所述第一侧板(1)为平滑曲板,所述吸音部(3)为内部中空、封闭的吸音盒子,所述吸音部(3)的厚度为1.4~1.6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轻吹塑塑料中空底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板(1)、一端连接于第一侧板(1)一端的第二侧板(2)和设置于第二侧板(2)另一端的多个吸音部(3),所述第一侧板(1)为第一PP塑料侧板,所述第二侧板(2)为第二PP塑料侧板,所述吸音部(3)为PP塑料吸音部(3),所述第一侧板(1)为平滑曲板,所述吸音部(3)为内部中空、封闭的吸音盒子,所述吸音部(3)的厚度为1.4~1.6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轻吹塑塑料中空底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部(3)的高度为5~25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轻吹塑塑料中空底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部(3)等距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轻吹塑塑料中空底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部(3)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半球体或者多边形柱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轻吹塑塑料中空底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部(3)之间的距离为20~50mm。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轻吹塑塑料中空底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军锋王海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