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器隔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276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器隔音结构,用于汽车车身为转向器的输入轴开设的过孔上,包括保护罩、外圈及内圈;保护罩固定于汽车车身上并盖扣于过孔上方,其上形成有空腔;外圈包括第一竖管及第一凸台;第一凸台沿空腔径向卡持固定于空腔内壁上,使第一竖管容纳于空腔内或穿出空腔;内圈包括第二竖管及第二凸台;第二竖管轴向穿入第一竖管中,使其外壁与第一竖管的内壁形成间隙配合,使其内壁套设于转向器的输入轴的外壁上并固定,让第二凸台的底部进入空腔内并与第一凸台的顶部相抵靠。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装配便捷等特点,不仅能密封车身上为转向器的输入轴开设的过孔,还能阻止噪音由发动机舱传入乘员舱。

A sound insulation structure of steering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器隔音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转向器隔音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汽车的转向是通过方向盘与转向器上的输入轴相连接,使方向盘上的动力由输入轴传递到转向器上来实现的。转向器设置在驾驶室的前部下方,方向盘通过杆体穿过驾驶室后与转向器相连,因此需要通过在汽车车身上为转向器的输入轴开设过孔。然而,汽车车身上为转向器的输入轴开设的过孔较大,一般只采用防尘盖来密封该过孔,却无法阻止噪音由发动机舱传入乘员舱。即便是考虑采用一些转向器隔音结构来实现对发动机舱传入乘员舱的噪音隔离,但现有的转向器隔音结构较复杂、装配不便,对周边空间需求大,且重量大、成本高,使得低成本的小型车难以承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转向器隔音结构,具备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装配便捷等特点,不仅能密封汽车车身上为转向器的输入轴开设的过孔,还能阻止噪音由发动机舱传入乘员舱。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器隔音结构,用于汽车车身为转向器的输入轴开设的过孔上,包括保护罩、外圈及内圈;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器隔音结构,用于汽车车身为转向器的输入轴开设的过孔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罩(1)、外圈(2)及内圈(3);其中,/n所述保护罩(1)固定于所述汽车车身上并盖扣于所述汽车车身为转向器的输入轴开设的过孔的上方,其上形成有贯穿顶部及底部端面并与所述过孔相导通的空腔(11);/n所述外圈(2)固定于所述空腔(11)内,包括呈中空管状的第一竖管(21)以及由所述第一竖管(21)顶部边缘的四周向外延伸而成的第一凸台(22);其中,所述第一凸台(22)沿所述空腔(11)径向卡持固定于所述空腔(11)内壁上,使所述第一竖管(21)容纳于所述空腔(11)内或穿出所述空腔(11);/n所述内圈(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器隔音结构,用于汽车车身为转向器的输入轴开设的过孔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罩(1)、外圈(2)及内圈(3);其中,
所述保护罩(1)固定于所述汽车车身上并盖扣于所述汽车车身为转向器的输入轴开设的过孔的上方,其上形成有贯穿顶部及底部端面并与所述过孔相导通的空腔(11);
所述外圈(2)固定于所述空腔(11)内,包括呈中空管状的第一竖管(21)以及由所述第一竖管(21)顶部边缘的四周向外延伸而成的第一凸台(22);其中,所述第一凸台(22)沿所述空腔(11)径向卡持固定于所述空腔(11)内壁上,使所述第一竖管(21)容纳于所述空腔(11)内或穿出所述空腔(11);
所述内圈(3)穿入所述外圈(2)中并与所述外圈(2)形成间隙配合连接,包括呈中空管状的第二竖管(31)以及由所述第二竖管(31)顶部边缘的四周向外延伸而成的第二凸台(32);其中,所述第二竖管(31)轴向穿入所述第一竖管(21)中,使其外壁与所述第一竖管(21)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配合,以及使其内壁套设于所述转向器的输入轴的外壁上并与所述转向器的输入轴相固定,让所述第二凸台(32)的底部进入所述空腔(11)内并使所述第二凸台(32)的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一凸台(22)的顶部端面相抵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22)的顶部端面在其与所述第二凸台(32)的底部端面相接触的区域内形成有多个盲孔(221);其中,每一盲孔(221)中均填充有润滑油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器隔音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程翔卢付奎周建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