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56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结构,属于轨道维护检修技术领域,其通过将沉降区的CRTS Ⅱ型轨道板对应更换为CRTS Ⅲ型轨道板,并对应设置沉降区的隔离层和自密实混凝土层,有效实现了沉降区轨道板纵连结构体系向单元结构体系的转变,不仅实现了沉降区的无砟轨道沉降调整,还为后续出现二次沉降时轨道板的调整提供了便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沉降调整结构,其结构简单,施工便捷,能在夜间天窗时间内有效实现沉降调整结构的设置,同时整治期间还能保证白天线路的正常运营,有效提升了无砟轨道沉降调整的效率,降低了无砟轨道沉降调整的成本,减少了无砟轨道沉降调整对线路正常运行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结构
本技术属于轨道维护检修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轨道交通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出行的便捷性和货运运输的快速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在轨道交通领域,无砟轨道的应用十分广泛,根据连接体系的不同,现有的无砟轨道结构形式主要包括三类,即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和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三种无砟轨道连接形式的连接方式各有区别,也具备各自的优缺点。其中,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通常采用纵连结构体系,即相邻轨道板之间通过钢筋对应连接,并以混凝土浇筑连接处,通过相邻轨道板的相互制约,使得上述无砟轨道具有平顺性好、变形量小的优点;但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设置形式也使得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旦某段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下部基础产生较大沉降或者偏移等结构变形,其轨道的正常使用便会受到影响;而且,由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采用的是纵连结构体系,因而其整治也较困难。通常情况下,针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局部沉降,现有的做法是通过将轨道板下方的砂浆层拆除,再增加对应厚度的砂浆层,以确保沉降位置的轨道板可以与未沉降区域的轨道板保持连续性。上述做法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实现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但其往往只能适用于沉降量较小区域的轨道高度调整,对于沉降高度较大的区域,大厚度的砂浆层设置无法充分满足无砟轨道的受力需求,不满足设置规范的需求;而且,一旦调整后的无砟轨道出现后续沉降,又得重复上述调整过程,工序繁琐,调整周期长,调整工作量大,调整涉及的轨道板范围大。同时,多次凿除砂浆层很可能会对既有轨道板造成损伤,严重时导致既有轨道板无法正常使用,增加无砟轨道的使用、维护成本,存在较大的应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结构,其中通过将沉降区的CRTSⅡ型轨道板对应更换为CRTSⅢ型轨道板,并对应设置沉降区的隔离层和自密实混凝土层,能有效实现无砟轨道在沉降区的沉降调整,并为后续出现二次沉降时轨道的二次沉降调整提供便利,有效降低了无砟轨道沉降调整的工作量,缩短了轨道调整的周期,节约了轨道沉降调整的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沉降区的若干第一轨道单元,所述第一轨道单元对应设置在所述沉降区的底座板上,即发生沉降的第一底座板上,且该第一轨道单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层和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板的顶面,且所述第一轨道板沿纵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圆弧形凹槽,以使得两所述第一轨道板沿纵向对应匹配后,两轨道板之间可形成竖向圆柱形空腔;且对应所述第一轨道单元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板的顶面,其包括呈圆柱形的第一限位凸台和呈半圆柱形的第二限位凸台;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可设于两相邻所述第一轨道板之间,以用于两相邻所述第一轨道板的限位与固定,所述第二限位凸台设置在所述沉降区沿纵向的两端,其对应设置在沉降区的所述第一轨道板与未沉降区的第二轨道板的端部之间,且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可以其圆弧壁面匹配对应第一轨道板端部的圆弧形凹槽,以实现所述第一轨道板在所述沉降区两端的限位与固定;继而通过改变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的厚度,可对应实现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轨道单元为沿纵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即所述限位凸台包括一对分设于所述沉降区两端的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和至少一个对应设置在两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之间的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凸台的顶部突出于所述第一轨道板的顶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凸台的顶部突出于所述第一轨道板顶面的高度为50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未沉降区与所述沉降区交界处的所述第二轨道板端部设置有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若干沿竖向设置的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未沉降区的底座板上,且其顶部与所述第二轨道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层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土工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一轨道板之间具有一定宽度的缝隙,且该缝隙中灌注有树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对应所述树脂的灌注在所述第一轨道板和所述限位凸台之间对应设置有树脂灌注袋,所述树脂灌注袋平整粘结在所述第一轨道板和所述限位凸台的侧壁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对应各所述限位凸台在相邻两轨道板之间的夹缝中安装有泡沫侧挡和防护垫。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轨道板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轨道板的长度。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适用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结构,其通过将沉降区的CRTSⅡ型轨道板对应更换为CRTSⅢ型轨道板,并对应设置沉降区的隔离层和自密实混凝土层,有效实现了沉降区轨道板纵连结构体系向单元结构体系的转变,继而通过对应调整自密实混凝土层的厚度,可准确实现沉降区的无砟轨道沉降调整,并为后续出现二次沉降时轨道板的调整提供了便利,一旦出现二次沉降,由于设置了隔离层,只需将第一轨道板对应抬高即可,并且由于轨道结构单元化,调整时可以针对单块轨道板进行调整,极大地节约了沉降调整的成本,缩短了轨道沉降调整的周期,减少了因无砟轨道沉降调整而对轨道运营的影响;(2)本技术的适用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结构,其沉降区的沉降调整可通过若干个施工单元的对应施工来完成,每个施工单元的长度为对应数量第一轨道板的长度和,例如两个第一轨道板的长度和,且通过对应各施工单元的施工设置相应的过渡轨枕,可有效适应线路白天的运营过程,实现了施工单元在夜晚轨道天窗时间内的施工和日间轨道的临时恢复通行,有效降低了因无砟轨道沉降调整而对线路正常运营的影响,降低了无砟轨道检修维护过程中的列车调度成本,提升了无砟轨道运营的经济性和稳定性;(3)本技术的适用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结构,其通过设置呈圆柱形的第一限位凸台和呈半圆柱形的第二限位凸台,有效实现了第一轨道板端部的限位和固定,且通过优选设置限位凸台的高程,使得第一轨道板与限位凸台对应匹配后,限位凸台的顶部可以伸出第一轨道板的顶面,这为后续出现二次沉降时的二次沉降提供了便利,缩短了二次调整的周期,降低了二次调整的工作量;(4)本技术的适用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结构,其结构简单,施工便捷,能有效实现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实现沉降调整过程中线路的临时通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n包括设置于沉降区的若干第一轨道单元,所述第一轨道单元对应设置在所述沉降区的底座板上,即发生沉降的第一底座板上,且该第一轨道单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层和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板的顶面,且所述第一轨道板沿纵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圆弧形凹槽,以使得两所述第一轨道板沿纵向对应匹配后,两轨道板之间可形成竖向圆柱形空腔;且/n对应所述第一轨道单元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板的顶面,其包括呈圆柱形的第一限位凸台和呈半圆柱形的第二限位凸台;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可设于两相邻所述第一轨道板之间,以用于两相邻所述第一轨道板的限位与固定,所述第二限位凸台设置在所述沉降区沿纵向的两端,其对应设置在沉降区的所述第一轨道板与未沉降区的第二轨道板的端部之间,且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可以其圆弧壁面匹配对应第一轨道板端部的圆弧形凹槽,以实现所述第一轨道板在所述沉降区两端的限位与固定;继而通过改变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的厚度,可对应实现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置于沉降区的若干第一轨道单元,所述第一轨道单元对应设置在所述沉降区的底座板上,即发生沉降的第一底座板上,且该第一轨道单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层和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板的顶面,且所述第一轨道板沿纵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圆弧形凹槽,以使得两所述第一轨道板沿纵向对应匹配后,两轨道板之间可形成竖向圆柱形空腔;且
对应所述第一轨道单元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板的顶面,其包括呈圆柱形的第一限位凸台和呈半圆柱形的第二限位凸台;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可设于两相邻所述第一轨道板之间,以用于两相邻所述第一轨道板的限位与固定,所述第二限位凸台设置在所述沉降区沿纵向的两端,其对应设置在沉降区的所述第一轨道板与未沉降区的第二轨道板的端部之间,且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可以其圆弧壁面匹配对应第一轨道板端部的圆弧形凹槽,以实现所述第一轨道板在所述沉降区两端的限位与固定;继而通过改变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的厚度,可对应实现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轨道单元为沿纵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即所述限位凸台包括一对分设于所述沉降区两端的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和至少一个对应设置在两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之间的所述第一限位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结构,其中,所述限位凸台的顶部突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王森荣林超朱应娟宋国亮谭社会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