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052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8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包括第一正线、第二正线以及车辆基地,还包括接轨站台,包括第一接轨站以及与第一接轨站相对的第二接轨站,所述第一接轨站和车辆基地位于第一正线同一侧,所述第二接轨站台位于第二正线的一侧;以及两单渡线,均设于第一正线与第二正线之间,且分别位于接轨站前台后用于车辆折返;所述车辆基地经由出段线接入第一正线,再经由单渡线从第二接轨站的站前接入第二正线;所述第一正线从第一接轨站台的站后经由入段线接入车辆基地。本技术的结构缩短了出入线的线路长度,降低桥梁工程造价,缩小车站用地建设规模,有效解决了出入线受地形影响而导致爬坡受限的困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悬挂式单轨,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1、悬挂式单轨作为一种适用于中低运量的新型轨道交通,具有工程周期短、工程成本低等特点。目前,悬挂式单轨出入线接轨形式主要参照城市轨道交通接法,根据出入线与正线相互关系不同可以分为平交和立交两种方式。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考虑到沿线地形条件特点以及客流量大小,为了保证列车安全运行、满足客流需求,通常情况下出入线采用立交接轨方式。

2、传统轨道交通的正线与出入线立交布置结构,如图1所示:以侧式接轨站为例,出段线c和第一正线a由单渡线4连接,单渡线4由辙叉号相同道岔f和道岔g组成,入段线d和第二正线b由第三单渡线3连接,第四单渡线4由辙叉号相同道岔h和道岔i组成。第一正线a和第二正线b之间由两组平行的第一单渡线1、第二单渡线2连接,第一单渡线1由辙叉号相同道岔a和道岔b组成,第二单渡线2由辙叉号相同道岔c和道岔d组成,第一单渡线1、第二单渡线2平行分布在第一接轨站台7、第二接轨站台8的两侧。出段线c从车辆基地9出来后沿第一曲线6经由道岔g和道岔f接入第一正线a,第一曲线6与第一正线a、第二正线b产生立交,第二正线b上列车经由道岔h、道岔i连接入段线d,后沿第二曲线5进入车辆段9。

3、该布置形式虽然能够有效满足客流需求,但出段线c、入段线d的线路长度较长,工程造价较高,同时当地形条件较为复杂时,出段线c、第一正线a和第二正线b爬坡受限,采用立交形式将会增大出段线c的技术接轨难度,传统的立交形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轨道交通建设要求。此外,考虑到悬挂式单轨属于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在满足客流需求的基础上优化正线与出入线接轨形式、降低工程造价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

2、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包括第一正线、第二正线以及车辆基地,还包括

4、接轨站台,包括第一接轨站以及与第一接轨站相对的第二接轨站,所述第一接轨站和车辆基地位于第一正线同一侧,所述第二接轨站台位于第二正线的一侧;以及

5、两单渡线,均设于第一正线与第二正线之间,且分别位于接轨站前台后用于车辆折返;所述车辆基地经由出段线接入第一正线,再经由一所述单渡线从第二接轨站的站前接入第二正线;所述第一正线从第一接轨站台的站后经由入段线接入车辆基地。

6、可选的,所述出段线、入段线分别设于接轨站台的同侧。

7、可选的,两所述单渡线为相平行设置。

8、可选的,所述接轨站台均设为侧式站台。

9、可选的,所述入段线包括第一直线段、第一曲线以及第五道岔,所述第一直线段设于车辆基地与第一正线之间,所述第一直线段的一端通过第一曲线接入车辆基地,所述第一直线段的另一端通过第五道岔接入第一正线。

10、可选的,所述第一曲线的半径≥50m。

11、可选的,所述出段线包括第二直线段、第二曲线以及第六道岔,所述第二直线段设于车辆基地与第一正线之间,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一端通过第二曲线接入车辆基地,所述第二直线段的另一端通过第六道岔接入第一正线。

12、可选的,所述第二曲线的半径≥50m。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4、本技术提供的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适用于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列车进出车辆基地的主要功能需求及作业效率,而且与图1中传统的轨道交通正线与出入线立交布置结构相比,出入线与正线采用平交形式,缩短了出入线的线路长度,降低桥梁工程造价,缩小车站用地建设规模,有效解决了出入线受地形影响而导致爬坡受限的困难。同时,在满足列车停车折返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减少了2组道岔使用,节省了项目工程投资,增强了列车运营的灵活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包括第一正线、第二正线以及车辆基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段线、入段线分别设于接轨站台的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单渡线为相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轨站台均设为侧式站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段线包括第一直线段、第一曲线以及第五道岔,所述第一直线段设于车辆基地与第一正线之间,所述第一直线段的一端通过第一曲线接入车辆基地,所述第一直线段的另一端通过第五道岔接入第一正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线的半径≥50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段线包括第二直线段、第二曲线以及第六道岔,所述第二直线段设于车辆基地与第一正线之间,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一端通过第二曲线接入车辆基地,所述第二直线段的另一端通过第六道岔接入第一正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线的半径≥50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包括第一正线、第二正线以及车辆基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段线、入段线分别设于接轨站台的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单渡线为相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轨站台均设为侧式站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正线与出入线平交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段线包括第一直线段、第一曲线以及第五道岔,所述第一直线段设于车辆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斌赵强周小华臧向王洪刚陈玉江罗聪颜燕舞杨清梅王恒瑞张天成王向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