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速器自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5973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减速器领域,提供一种减速器自润滑装置,包括箱体、输出轴和连轴蜗杆,所述箱体包括凸轮箱、凸轮箱盖,所述箱体内部焊有挡板和承油槽,所述挡板上部焊接在凸轮箱盖上,挡板下部内折形成导油槽,所述承油槽为圆弧状,焊接在凸轮箱上的连轴蜗杆的两个穿孔内侧,两端的承油槽位于挡板的导油槽下方,所述输出轴包括凸轮连齿轴,所述凸轮连齿轴上设有从动盘,所述从动盘上设有圆柱滚子。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节油环保,使用时润滑油加至一定高度,减速器运行,从动盘及圆柱滚子将润滑油从底部带到连轴蜗杆上,利用连轴蜗杆的离心力把润滑油甩到挡板上,再通过导油槽将润滑油导入到承油槽中,达到润滑轴承作用,实现自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速器自润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速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减速器自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减速机结构当中,存在以下问题:检修窗盖可能发生局部变形产生接触缝隙导致润滑油泄漏;制造过程中铸件没有进行退火处理发生变形产生间隙导致漏油;箱体上没有设计回油槽,当过多的润滑油累积在减速器箱体的端盖和结构结合面处时,压差造成润滑油从结合间隙处向外泄漏;因为油封损伤、密封垫破损、油塞松脱或是油标破损引起箱体漏油;油量过多、油位过高或多次冷启动造成润滑油发生起泡现象,引起通气塞处出现大量漏油而严重污染环境;油量不足会影响润滑系统,但润滑油过多也会使溅到壁上的油多而产生烧机油排蓝烟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减速器自润滑装置,其结构简单,节油环保,方便检修。润滑油加至一定高度即可,减速器运行时,从动盘及圆柱滚子将润滑油从底部带到连轴蜗杆上,利用连轴蜗杆的离心力把润滑油甩到挡板上,再通过导油槽将润滑油导入到承油槽中,达到润滑轴承作用,实现自润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速器自润滑装置,包括箱体、输出轴和连轴蜗杆,所述箱体包括凸轮箱、凸轮箱盖,所述箱体内部焊有挡板和承油槽,所述挡板上部焊接在凸轮箱盖上,挡板下部内折形成导油槽,所述承油槽为圆弧状,焊接在凸轮箱上的连轴蜗杆的两个穿孔内侧,两端的承油槽位于挡板的导油槽下方,所述输出轴包括凸轮连齿轴,所述凸轮连齿轴上设有从动盘,所述从动盘上设有圆柱滚子,圆柱滚子均匀分布在从动盘上同一圆周上,圆柱滚子通过滚珠轴承与从动盘连接,连轴蜗杆为主动件,连轴蜗杆轴线在空间上垂直于从动盘的轴线,圆柱滚子轴线与凸轮连齿轴轴线平行,当连轴蜗杆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转时,其轮廓面通过给圆柱滚子施加压力,传递到从动盘,从而驱使从动盘与凸轮连齿轴旋转,圆柱滚子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长度为460~580mm,宽度为253~380mm,高度为512~546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承油槽圆弧半径为48~64mm,弧长153~201mm,宽度为37mm;所述挡板长度为410mm,宽度为115mm,高度为61~92mm,挡板距离连轴蜗杆为10~15mm,与连轴蜗杆深度为40~50mm,导油槽宽度为8~10mm,高度约为7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轮箱盖上设有通气槽,用于排放减速器运行过程中箱体内部温度升高产生的高压气体。其中,通气槽结构和工作原理均为业内公知技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轮箱上设有检修窗盖,连轴蜗杆、输出轴与凸轮箱之间分别通过密封盖封紧。本专利技术减速器自润滑装置,其结构简单,润滑油只需加至一定高度就可通过减速器自身运动实现润滑,无需加满。减速器运行时,从动盘及圆柱滚子将润滑油从底部带到连轴蜗杆上,利用连轴蜗杆的离心力把润滑油甩到挡板上,再通过导油槽将润滑油导入到承油槽中,达到润滑连轴蜗杆两端轴承的作用,实现自润滑,环保节油,降低漏油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轴侧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轴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轴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正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侧视示意图。图6为凸轮箱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凸轮箱的轴侧示意图。图8为凸轮箱盖的轴侧示意图。图中:凸轮箱1.1、凸轮箱盖1.2、通气槽1.3、密封盖1.4、检修窗盖1.5、承油槽1.6、挡板1.7、凸轮连齿轴2.1、圆柱滚子2.2、从动盘2.3、连轴蜗杆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8所示的一种减速器自润滑装置,包括箱体、输出轴和连轴蜗杆3,所述箱体包括凸轮箱1.1、凸轮箱盖1.2,所述箱体内部焊有挡板1.7和承油槽1.6,所述挡板1.7上部焊接在凸轮箱盖1.2上,挡板1.7下部内折形成导油槽,所述承油槽1.6为圆弧状,焊接在凸轮箱1.1上的连轴蜗杆3的两个穿孔内侧,两端的承油槽位于挡板1.7的导油槽下方,所述输出轴包括凸轮连齿轴2.1,所述凸轮连齿轴2.1上设有从动盘2.3,所述从动盘2.3上设有圆柱滚子2.2,圆柱滚子均匀分布在从动盘2.3上同一圆周上,圆柱滚子2.2通过滚珠轴承与从动盘2.3连接,连轴蜗杆3为主动件,连轴蜗杆3轴线在空间上垂直于从动盘2.3的轴线(输出轴的轴线),圆柱滚子轴线与输出轴轴线平行,当连轴蜗杆3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转时,其轮廓面通过给圆柱滚子2.2施加压力,传递到从动盘2.3,从而驱使从动盘2.3与凸轮连齿轴2.1旋转,圆柱滚子2.2能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将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所述凸轮箱盖1.2上设有通气槽1.3,所述凸轮箱1.1上设有检修窗盖1.5,连轴蜗杆、输出轴与凸轮箱1.1之间分别通过密封盖1.4封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长度为460~580mm,宽度为253~380mm,高度为512~546mm。所述承油槽圆弧半径为48~64mm,弧长153~201mm,宽度为37mm。所述挡板1.7长度为410mm,宽度为115mm,高度为61~92mm,挡板距离连轴蜗杆为10~15mm,与连轴蜗杆深度为40~50mm,导油槽宽度为8.2~9.6mm,高度为7mm。实际使用时:润滑油(普通机油)加至大约没过凸轮连齿轴2.1,对凸轮连齿轴2.1的轴承进行浸入式润滑,减速器运行开始,从动盘2.3及圆柱滚子2.2将润滑油从底部带到连轴蜗杆3上,利用连轴蜗杆3的离心力把润滑油甩到挡板1.7上,再通过导油槽将润滑油导入到承油槽1.6中,对连轴蜗杆3两端的轴承起到润滑作用,实现自润滑。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多种变形。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速器自润滑装置,包括箱体(1)、输出轴和连轴蜗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凸轮箱(1.1)、凸轮箱盖(1.2),所述箱体(1)内部焊有挡板(1.7)和承油槽(1.6),所述挡板(1.7)上部焊接在凸轮箱盖(1.2)上,挡板(1.7)下部内折形成导油槽,所述承油槽(1.6)为圆弧状,焊接在凸轮箱(1.1)上的连轴蜗杆(3)的两个穿孔内侧,两端的承油槽位于挡板(1.7)的导油槽下方,所述输出轴包括凸轮连齿轴(2.1),所述凸轮连齿轴(2.1)上设有从动盘(2.3),所述从动盘(2.3)上设有圆柱滚子(2.2),圆柱滚子(2.2)均匀分布在从动盘(2.3)上同一圆周上,圆柱滚子(2.2)通过滚珠轴承与从动盘(2.3)连接,连轴蜗杆(3)为主动件,连轴蜗杆(3)轴线在空间上垂直于从动盘(2.3)的轴线,圆柱滚子(2.2)轴线与凸轮连齿轴(2.1)轴线平行,当连轴蜗杆(3)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转时,其轮廓面通过给圆柱滚子(2.2)施加压力,传递到从动盘(2.3),从而驱使从动盘(2.3)与凸轮连齿轴(2.1)旋转,圆柱滚子能绕自身轴线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器自润滑装置,包括箱体(1)、输出轴和连轴蜗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凸轮箱(1.1)、凸轮箱盖(1.2),所述箱体(1)内部焊有挡板(1.7)和承油槽(1.6),所述挡板(1.7)上部焊接在凸轮箱盖(1.2)上,挡板(1.7)下部内折形成导油槽,所述承油槽(1.6)为圆弧状,焊接在凸轮箱(1.1)上的连轴蜗杆(3)的两个穿孔内侧,两端的承油槽位于挡板(1.7)的导油槽下方,所述输出轴包括凸轮连齿轴(2.1),所述凸轮连齿轴(2.1)上设有从动盘(2.3),所述从动盘(2.3)上设有圆柱滚子(2.2),圆柱滚子(2.2)均匀分布在从动盘(2.3)上同一圆周上,圆柱滚子(2.2)通过滚珠轴承与从动盘(2.3)连接,连轴蜗杆(3)为主动件,连轴蜗杆(3)轴线在空间上垂直于从动盘(2.3)的轴线,圆柱滚子(2.2)轴线与凸轮连齿轴(2.1)轴线平行,当连轴蜗杆(3)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转时,其轮廓面通过给圆柱滚子(2.2)施加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望柳翰清辜勇倪用星李传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