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油脂溢出的齿轮箱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22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油脂溢出的齿轮箱体结构,包括:上箱体,设有供输出轴伸出的输出孔;下箱体,设有供输入轴伸入的输入孔和容纳所述输出轴的输出轴承槽;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轮廓契合,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通过螺接孔螺接,所述下箱体上与所述上箱体的契合轮廓边缘设有挡油槽,所述上箱体嵌于所述挡油槽内;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通过变速齿轮组啮合传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油脂溢出的齿轮箱体结构,在配合的两个齿轮箱体中的下箱体部分增加一定高度的挡油槽,防止齿轮箱内堆满的油脂在长时间运转和温度升高时溢出,避免溢出的油脂破坏其它元器件和化学污染,使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A kind of gear box structure to prevent grease overf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油脂溢出的齿轮箱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油脂溢出的齿轮箱体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家电领域的齿轮箱电机在设计时,两个配合的齿轮箱体,一般只考虑装配工艺而不综合考虑客户长时间的实际应用环境和状况,现有的两个配合的齿轮箱体仅通过螺接连接,齿轮箱内堆满的油脂容易在长时间运转和温度升高时从两个配合的齿轮箱体之间的间隙溢出,破坏其它元器件和造成化学污染,同时若客户处理不当还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止油脂溢出的齿轮箱体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油脂溢出的齿轮箱体结构,包括:上箱体,设有供输出轴伸出的输出孔;下箱体,设有供输入轴伸入的输入孔和容纳所述输出轴的输出轴承槽;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轮廓契合,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通过螺接孔螺接,所述下箱体上与所述上箱体的契合轮廓边缘设有挡油槽,所述上箱体嵌于所述挡油槽内;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通过变速齿轮组啮合传动。进一步的,所述变速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变速齿轮组和第二变速齿轮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与所述输入轴啮合,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输出轴啮合,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对应的第一轴承槽,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对应的第二轴承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和所述输出轴呈三角分布,所述输入轴设置在所述三角中部。进一步的,所述螺接孔至少为三组。进一步的,所述挡油槽包括遮挡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之间的缝隙向所述上箱体方向凸起延伸的挡板,以及支撑所述上箱体的支撑部。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相对于所述支撑部的延伸高度为0.5-2CM。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厚度为0.5-2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配合的两个齿轮箱体中的下箱体部分增加一定高度的挡油槽,防止齿轮箱内堆满的油脂在长时间运转和温度升高时溢出,避免溢出的油脂破坏其它元器件和化学污染,使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止油脂溢出的齿轮箱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止油脂溢出的齿轮箱体结构的变速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止油脂溢出的齿轮箱体结构的下箱体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00、上箱体;110、输出孔;200、下箱体;210、挡油槽;211、挡板;212、支撑部;220、输入孔;230、输出轴承槽;240、第一轴承槽;250、第二轴承槽;300、输出轴;410、第一变速齿轮组;420、第二变速齿轮组;500、螺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一种防止油脂溢出的齿轮箱体结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见图1-图3,一种防止油脂溢出的齿轮箱体结构,包括:上箱体100,设有供输出轴300伸出的输出孔110;下箱体200,设有供输入轴伸入的内挡板输入孔220和容纳输出轴300的输出轴承槽230;上箱体100和下箱体200轮廓契合,上箱体100和下箱体200通过螺接孔500螺接,下箱体200上与上箱体100的契合轮廓边缘设有挡油槽210,上箱体100嵌于挡油槽210内;输入轴和输出轴300通过变速齿轮组啮合传动。在配合的两个齿轮箱体中的下箱体200部分增加一定高度的挡油槽210,防止齿轮箱内堆满的油脂在长时间运转和温度升高时溢出,避免溢出的油脂破坏其它元器件和化学污染,使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设置挡油槽210将上箱体100和下箱体200之间的直线缝隙变为折现型,有效的避免了油脂溢出。一般的,下箱体200连接电机箱体,重量较大,将挡油槽210设置在下箱体200,安装稳定,挡油槽210不容易损坏。挡油槽210不仅可以防止漏油,挡油槽210轮廓与上箱体100契合,还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可以理解的,输出孔110和输入孔220是错开的,且下箱体设有请参见图2,变速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变速齿轮组410和第二变速齿轮组420,第一变速齿轮组410与输入轴啮合,第二变速齿轮组420与输出轴300啮合,上箱体100和下箱体200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变速齿轮组410对应的第一轴承槽240,上箱体100和下箱体200设置有与第二变速齿轮组420对应的第二轴承槽250。通过第一变速齿轮组410和第二变速齿轮组420,方便传递转矩。一般的,第一变速齿轮组410和第二变速齿轮组420分别设有大齿轮和同轴的小齿轮,同轴的大齿轮和小齿轮一般可以固定连接或者内啮合。请参见图2,第一变速齿轮组410、第二变速齿轮组420和输出轴300呈三角分布,输入轴设置在三角中部。上述设置,可以使得齿轮之间配合紧密,齿轮箱整体体积小。优选的,螺接孔500至少为三组。设置至少3组螺接孔500,固定稳定平衡。请参见图1-图3,挡油槽210包括遮挡上箱体100和下箱体200之间的缝隙向上箱体100方向凸起延伸的挡板211,以及支撑上箱体100的支撑部212。优选的,设置内挡板将上箱体100限制在挡板211、支撑部212和内挡板内。进一步提高防油效果。优选的,在挡板211与上箱体100之间的缝隙处粘接或套设吸油圈,避免溢出的油脂掉落,甚至污染食物,吸油圈可采用海绵等吸油材料制作。优选的,挡板211相对于支撑部212的延伸高度为0.5-2CM。挡板211确保足够的高度,有效避免油脂溢出,一般的挡板211越长防油效果越好但是成本越高,长度过长挡板211容易发生断裂。优选的,挡板211的厚度为0.5-2CM。挡板211确保足够的厚度,使得挡板211能稳定固定上箱体100,避免发生破损。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油脂溢出的齿轮箱体结构,在配合的两个齿轮箱体中的下箱体部分增加一定高度的挡油槽,防止齿轮箱内堆满的油脂在长时间运转和温度升高时溢出,避免溢出的油脂破坏其它元器件和化学污染,使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优化了内部变速齿轮组的结构,使得箱体。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油脂溢出的齿轮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箱体,设有供输出轴伸出的输出孔;/n下箱体,设有供输入轴伸入的输入孔和容纳所述输出轴的输出轴承槽;/n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轮廓契合,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通过螺接孔螺接,所述下箱体上与所述上箱体的契合轮廓边缘设有挡油槽,所述上箱体嵌于所述挡油槽内;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通过变速齿轮组啮合传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油脂溢出的齿轮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箱体,设有供输出轴伸出的输出孔;
下箱体,设有供输入轴伸入的输入孔和容纳所述输出轴的输出轴承槽;
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轮廓契合,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通过螺接孔螺接,所述下箱体上与所述上箱体的契合轮廓边缘设有挡油槽,所述上箱体嵌于所述挡油槽内;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通过变速齿轮组啮合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油脂溢出的齿轮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变速齿轮组和第二变速齿轮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与所述输入轴啮合,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输出轴啮合,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对应的第一轴承槽,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对应的第二轴承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志东陈坤桂易恭才闫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力辉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