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C-DC电源电路引线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543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AC‑DC电源电路引线框架,散热片、第一载片岛、第二载片岛和若干外引脚,所述散热片和第一载片岛连接,所述外引脚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外引脚、第二外引脚、第三外引脚、第四外引脚、第五外引脚和第六外引脚,且第一外引脚、第二外引脚、第三外引脚、第四外引脚、第五外引脚和第六外引脚通过中筋连接,所述第六外引脚和第三外引脚分别连接第一载片岛和第二载片岛,且所述第六外引脚和第五外引脚之间留有较大间隙,所述AC‑DC电源电路引线框架,可增加Drain和GND之间的安全距离,且可加强引线框架与环氧树脂塑封体的结合强度,避免湿气引起产品功能失效和性能降低,另外引线框架结构紧凑强度大。

An AC-DC power circuit lead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C-DC电源电路引线框架
本技术涉及集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C-DC电源电路引线框架。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可分为AC/DC和DC/DC两大类,AC/DC变换是将交流变换为直流,其功率流向可以是双向的,DC/DC变换器现已实现模块化,且设计技术及生产工艺在国内外均已成熟和标准化,并已得到用户的认可,但AC/DC的模块化,因其自身的特性使得在模块化的进程中,遇到较为复杂的技术和工艺制造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以上缺点,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AC-DC电源电路引线框架。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AC-DC电源电路引线框架,散热片、第一载片岛、第二载片岛和若干外引脚,所述散热片和第一载片岛连接,所述外引脚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外引脚、第二外引脚、第三外引脚、第四外引脚、第五外引脚和第六外引脚,且第一外引脚、第二外引脚、第三外引脚、第四外引脚、第五外引脚和第六外引脚通过中筋连接,所述第六外引脚和第三外引脚分别连接第一载片岛和第二载片岛,且所述第六外引脚和第五外引脚之间留有较大间隙。作为上述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C-DC电源电路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散热片(1)、第一载片岛(2)、第二载片岛(3)和若干外引脚,所述散热片(1)和第一载片岛(2)连接,所述外引脚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外引脚(4)、第二外引脚(5)、第三外引脚(6)、第四外引脚(7)、第五外引脚(8)和第六外引脚(9),且第一外引脚(4)、第二外引脚(5)、第三外引脚(6)、第四外引脚(7)、第五外引脚(8)和第六外引脚(9)通过中筋(10)连接,所述第六外引脚(9)和第三外引脚(6)分别连接第一载片岛(2)和第二载片岛(3),且所述第六外引脚(9)和第五外引脚(8)之间留有较大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C-DC电源电路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散热片(1)、第一载片岛(2)、第二载片岛(3)和若干外引脚,所述散热片(1)和第一载片岛(2)连接,所述外引脚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外引脚(4)、第二外引脚(5)、第三外引脚(6)、第四外引脚(7)、第五外引脚(8)和第六外引脚(9),且第一外引脚(4)、第二外引脚(5)、第三外引脚(6)、第四外引脚(7)、第五外引脚(8)和第六外引脚(9)通过中筋(10)连接,所述第六外引脚(9)和第三外引脚(6)分别连接第一载片岛(2)和第二载片岛(3),且所述第六外引脚(9)和第五外引脚(8)之间留有较大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C-DC电源电路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1)上开设装配孔(101),且散热片(1)两侧连接第一边筋(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C-DC电源电路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1)与第一载片岛(2)的连接部两侧开设U形通孔(11),所述U形通孔(11)开口向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C-DC电源电路引线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宏承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宏湖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