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强度高的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73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客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强度高的风道,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梁一端与车顶架上侧连接固定,第一支撑梁另一端与车顶架侧部连接固定,车顶架侧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风道横梁,第一支撑梁的下端设置有风道接头,第一风道由第一风道第一板和第一风道第二板连接组成,第二风道由第二风道第一板和第二风道第二板连接组成,第一风道第一板、第一风道第二板均能够与风道接头左侧卡接,第二风道第一板和第二风道第二板均能够与风道接头右侧卡接,第一风道第二板后端通过紧固件与车顶架侧部左端的风道横梁相连,第二风道第二板后端通过紧固件与车顶架侧部右端的风道横梁相连。本装置的客车上部结构强度大、风道不易变形、乘客安全性高。

A kind of air duct with high support streng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强度高的风道
本技术属于客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强度高的风道。
技术介绍
客车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有铰接的,也有牵引挂车型的。有两门、单门式,或备有行李舱。多数客车采用柴油机驱动,目前也有纯电动车,全金属车身,按照乘车人数计算所耗用的能源和所占的道路面积,公共交通车辆要比个人车辆经济,这是许多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客车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世界范围而言,轿车制造和普及比较广泛,因此作为公共交通主体的客车制造业,无论是从设计理念还是设计技术,都表现出相当成熟,。如CN201420521791.8公开了一种客车风道固定装置以及客车风道,其通过风道固定装置将风门组件60直接固定到车身骨架50上;CN201420437163.1公开了一种客车易撤卸的组合内饰件风道,其也是直接将风道成型件基体1及其上、下型材装配空间与车身21相连。然而现有的客车上部结构强度较低,在客车收到撞击或侧翻的情况下不能保证风道和乘客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客车上部结构强度大、风道不易变形、乘客安全性高的支撑强度高的风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支撑强度高的风道,第一支撑梁(4)一端与车顶架(7)上侧连接固定,第一支撑梁(4)另一端与车顶架(7)侧部连接固定,车顶架(7)侧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风道横梁(6),第一支撑梁(4)的下端设置有风道接头(2),第一风道(1)由第一风道第一板(1-1)和第一风道第二板(1-2)连接组成,第二风道(3)由第二风道第一板(3-1)和第二风道第二板(3-2)连接组成,第一风道第一板(1-1)、第一风道第二板(1-2)均能够与风道接头(2)左侧卡接,第二风道第一板(3-1)和第二风道第二板(3-2)均能够与风道接头(2)右侧卡接,第一风道第二板(1-2)后端通过紧固件(8)与车顶架(7)侧部左端的风道横梁(6)相连,第二风道第二板(3-2)后端通过紧固件(8)与车顶架侧部右端的风道横梁(6)相连。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梁(5)一端与车顶架(7)上侧连接固定,第二支撑梁(5)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梁(4)连接固定。进一步地,紧固件(8)为螺钉。进一步地,两个紧固件(8)之间的距离为300mm。进一步地,所述螺钉为M3.5×25的半圆头自攻螺钉。进一步地,车顶架(7)上侧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风道横梁(6)。进一步地,风道接头(2)上端与车顶架(7)上侧的两个风道横梁(6)分别连接,风道接头(2)下端与车顶架(7)侧部的两个风道横梁(6)分别连接。进一步地,两个风道横梁(6)关于车顶架(7)对称。进一步地,第一风道第二板(1-2)和第二风道第二板(3-2)呈阶梯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梁(4)与车顶架(7)的焊点处涂覆有防锈底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通过支撑梁下设置风道接头及相应风道,提高客车上部结构强度,在客车侧翻的情况下,尽量保证乘客的乘坐空间,保证乘客的安全。2.本技术通过这种风道结构,能够使风道有调节余量,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视角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例1的右视示意图;图4为图1实施例2的右视示意图;其中,1:第一风道,1-1:第一风道第一板,1-2:第一风道第二板,2:风道接头,3:第二风道,3-1:第二风道第一板,3-2:第二风道第二板,4:第一支撑梁,5:第二支撑梁,6:风道横梁、7:车顶架,8: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支撑强度高的风道,第一支撑梁(4)一端与车顶架(7)上侧连接固定,第一支撑梁(4)另一端与车顶架(7)侧部连接固定,车顶架(7)侧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风道横梁(6),第一支撑梁(4)的下端设置有风道接头(2),第一风道(1)由第一风道第一板(1-1)和第一风道第二板(1-2)连接组成,第二风道(3)由第二风道第一板(3-1)和第二风道第二板(3-2)连接组成,第一风道第一板(1-1)、第一风道第二板(1-2)均能够与风道接头(2)左侧卡接,第二风道第一板(3-1)和第二风道第二板(3-2)均能够与风道接头(2)右侧卡接,第一风道第二板(1-2)后端通过紧固件(8)与车顶架(7)侧部左端的风道横梁(6)相连,第二风道第二板(3-2)后端通过紧固件(8)与车顶架侧部右端的风道横梁(6)相连。车顶架(7)上侧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风道横梁(6)。第二支撑梁(5)一端与车顶架(7)上侧连接固定,第二支撑梁(5)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梁(4)连接固定。车顶架(7)侧部的两个风道横梁(6)关于车顶架(7)对称,车顶架(7)上侧的两个风道横梁(6)关于车顶架(7)对称。风道接头(2)上端与车顶架(7)上侧的两个风道横梁(6)分别连接,风道接头(2)下端与车顶架(7)侧部的两个风道横梁(6)分别连接。进一步地,紧固件(8)为螺钉。两个相邻紧固件(8)之间的距离为300mm。所述螺钉为M3.5×25的半圆头自攻螺钉。第一风道第二板(1-2)和第二风道第二板(3-2)呈阶梯状。所述第一支撑梁(4)与车顶架(7)的焊点处涂覆有防锈底漆。如图3所示,第一风道第一板(1-1)、第二风道第一板(3-1)及与其相连的风道接头(2)部分均为弧形结构。安装时,直接将图1所示的结构安装在车体内顶部侧端,第一风道(1)、第二风道(3)与车内面(图1中未示出)形成环状空腔,以便传输空调冷风。实施例2如图4所示,第一风道第一板(1-1)、第二风道第一板(3-1)及与其相连的风道接头(2)部分均为直线形结构。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不能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强度高的风道,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梁(4)一端与车顶架(7)上侧连接固定,第一支撑梁(4)另一端与车顶架(7)侧部连接固定,车顶架(7)侧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风道横梁(6),第一支撑梁(4)的下端设置有风道接头(2),第一风道(1)由第一风道第一板(1-1)和第一风道第二板(1-2)连接组成,第二风道(3)由第二风道第一板(3-1)和第二风道第二板(3-2)连接组成,第一风道第一板(1-1)、第一风道第二板(1-2)均能够与风道接头(2)左侧卡接,第二风道第一板(3-1)和第二风道第二板(3-2)均能够与风道接头(2)右侧卡接,第一风道第二板(1-2)后端通过紧固件(8)与车顶架(7)侧部左端的风道横梁(6)相连,第二风道第二板(3-2)后端通过紧固件(8)与车顶架侧部右端的风道横梁(6)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强度高的风道,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梁(4)一端与车顶架(7)上侧连接固定,第一支撑梁(4)另一端与车顶架(7)侧部连接固定,车顶架(7)侧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风道横梁(6),第一支撑梁(4)的下端设置有风道接头(2),第一风道(1)由第一风道第一板(1-1)和第一风道第二板(1-2)连接组成,第二风道(3)由第二风道第一板(3-1)和第二风道第二板(3-2)连接组成,第一风道第一板(1-1)、第一风道第二板(1-2)均能够与风道接头(2)左侧卡接,第二风道第一板(3-1)和第二风道第二板(3-2)均能够与风道接头(2)右侧卡接,第一风道第二板(1-2)后端通过紧固件(8)与车顶架(7)侧部左端的风道横梁(6)相连,第二风道第二板(3-2)后端通过紧固件(8)与车顶架侧部右端的风道横梁(6)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强度高的风道,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梁(5)一端与车顶架(7)上侧连接固定,第二支撑梁(5)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梁(4)连接固定。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兴明盛恩涛尚菁芳张丽陈梦文罗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方华德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