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通用型高效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11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用型高效冷却器,包括风管壳体、风扇和冷却液管道,所述风扇安装在风管壳体的前端,所述冷却液管道设在风管壳体内部,其包括热管段和冷管段,所述热管段和冷管段联通形成循环管路,在所述冷管段内靠前端位置设置有驱动叶轮,所述驱动叶轮前端通过一连接轴伸出冷却液管道与风扇的转轴连接,使所述驱动叶轮由风扇转轴带动同步转动,通过该驱动叶轮转动使冷却液在冷却液管道内循环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对现有设备进行有效散热冷却。

Universal high efficiency cool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general-purpose high-efficiency cooler, which comprises an air duct shell, a fan and a coolant pipe, the fan is install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air duct shell, the coolant pip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air duct shell, which comprises a hot pipe section and a cold pipe section, the hot pipe section and the cold pipe section are connected to form a circulation pipe, a driving impeller is arranged in the front end position of the cold pipe section, and the cooling pipe section is connected to form a circulation pipe The front end of the driving impeller extends out the coolant pipe through a connecting shaft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fan, so that the driving impeller is driven by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fan to rotate synchronously, and the coolant circulates in the coolant pipe through the rotation of the driving impell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an effectively cool the exis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用型高效冷却器
本技术涉及冷却散热装置,具体为一种通用型高效冷却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设备发热是一个让人棘手的问题,不能有效散热将会极大降低设备的工作效率。为了实现设备的散热,需要在设备设计时专门设计对应的散热装置。目前,缺少一种通用型的冷却装置,可以较好的适配到现有的设备上,对散热不足的设备进行局部增强散热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通用型高效冷却器,其结构简单,能够对现有设备进行有效散热冷却。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用型高效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管壳体、风扇和冷却液管道,所述风扇安装在风管壳体的前端,工作时风由该风扇引入风管壳体内并向后从风管壳体后端吹出,所述冷却液管道设在风管壳体内部,其包括热管段和冷管段,所述热管段和冷管段联通形成循环管路,所述热管段呈扁平管状,热管段铺装在风管壳体底板的内表面上,所述冷管段位于风管壳体中央并与所述风扇同轴布置,在所述冷管段内靠前端位置设置有驱动叶轮,所述驱动叶轮前端通过一连接轴伸出冷却液管道与风扇的转轴连接,使所述驱动叶轮由风扇转轴带动同步转动,通过该驱动叶轮转动使冷却液在冷却液管道内循环流动。进一步的,所述风管壳体由金属材质制成。进一步的,在所述冷却液管道的热管段的表面设置若干散热片。进一步的,在所述风管壳体底板的外表面上设有温差发电片,所述温差发电片的热端朝下布置,温差发电片与升压转换器连接,所述升压转换器的输出端与风扇连接。本技术可加装在需要散热的设备上,不需要额外供电,通过温差发电即可,利用风扇结合冷却液管路实现散热冷却。本装置结构简单,通用性强,能够适用于多种设备的散热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冷却器的截面图;图3为风扇和驱动叶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所示的通用型高效冷却器,包括风管壳体1、风扇2和冷却液管道,所述风管壳体1由金属材质制成。所述风扇2安装在风管壳体的前端,工作时风由该风扇引入风管壳体1内并向后从风管壳体后端吹出。所述冷却液管道设在风管壳体内部,其包括热管段3和冷管段4,所述热管段3和冷管段4联通形成循环管路,所述热管段呈扁平管状,热管段铺装在风管壳体底板的内表面上,所述冷管段位于风管壳体中央并与所述风扇同轴布置,在所述冷却液管道的热管段的表面设置若干散热片5。在所述冷管段4内靠前端位置设置有驱动叶轮6,所述驱动叶轮6前端通过一连接轴伸出冷却液管道与风扇2的转轴连接,使所述驱动叶轮6由风扇2转轴带动同步转动,通过该驱动叶轮转动使冷却液在冷却液管道内循环流动。在所述风管壳体底板的外表面上设有温差发电片7,所述温差发电片的热端朝外布置,温差发电片经位于其前端的升压转换器8升压稳定后为风扇供电。上述冷却器在工作时,通过导热硅胶将风管壳体底面的温差发电片一侧贴装在设备需要散热的局部表面上。当设备工作一段时候后,该处表面发热,使得温差发电片两端形成足够温差,温差发电片产生的电流经过生涯转换器升压稳定之后为充电电源充电。然后,电源向风扇供电,使风扇联通冷却液管道内的驱动叶轮一起转动,推动冷却液在冷却液管道的热管段和冷管段间循环流动,同时风扇加速散热片散热。随着工作时间设备延长发热量会逐渐增大,温差发电片两侧的温差也会增大,发电量增加,功率也增大,本装置的散热量也会增大,也就是说随着设备的工作时间增大,散热器的效率会越来越高,由此提高散热器的工作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用型高效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管壳体、风扇和冷却液管道,所述风扇安装在风管壳体的前端,工作时风由该风扇引入风管壳体内并向后从风管壳体后端吹出,/n所述冷却液管道设在风管壳体内部,其包括热管段和冷管段,所述热管段和冷管段联通形成循环管路,所述热管段呈扁平管状,热管段铺装在风管壳体底板的内表面上,所述冷管段位于风管壳体中央并与所述风扇同轴布置,在所述冷管段内靠前端位置设置有驱动叶轮,所述驱动叶轮前端通过一连接轴伸出冷却液管道与风扇的转轴连接,使所述驱动叶轮由风扇转轴带动同步转动,通过该驱动叶轮转动使冷却液在冷却液管道内循环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型高效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管壳体、风扇和冷却液管道,所述风扇安装在风管壳体的前端,工作时风由该风扇引入风管壳体内并向后从风管壳体后端吹出,
所述冷却液管道设在风管壳体内部,其包括热管段和冷管段,所述热管段和冷管段联通形成循环管路,所述热管段呈扁平管状,热管段铺装在风管壳体底板的内表面上,所述冷管段位于风管壳体中央并与所述风扇同轴布置,在所述冷管段内靠前端位置设置有驱动叶轮,所述驱动叶轮前端通过一连接轴伸出冷却液管道与风扇的转轴连接,使所述驱动叶轮由风扇转轴带动同步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鑫肖军周孝宽李子越陈思尧李诗恬席慕晴孙卫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