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nergy absorption box, a body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 and an automobile, wherein the energy absorption box includes: a first energy absorption part (101) and a second energy absorption part (102) formed by the first energy absorption part (101) extending in the first direction; the first energy absorption part (101) includes: a first cylinder body (1011) and at least three second cylinder bodies (1012) arranged around the first cylinder body (1011), wherein, the first cylinder body The length directions of the cylinder body (1011) and the second cylinder body (1012) are arranged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the part protruding from the first cylinder body (1011)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is formed into the second energy absorption part (102). Through the two-stage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energy absorption part (102) and the first energy absorption part (101), the technical schem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the energy absorption box have good bending resistance, can ensure the effective transmission of force,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and the simple structure of the energy absorption box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vehicle lightweight, and is conducive to reducing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能盒、车身吸能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车身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吸能盒、车身吸能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更多的人对纯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越来越重视,随着电动汽车里程的增加,电池包质量比重在整车中不断增大,为了减小能耗,实现车身轻量化,越来越多的车型采用铝车身,但铝合金车身受材料特性限制,零部件结构特征受到制约,如连接前防撞梁和纵梁的吸能盒,如仍是传统吸能盒结构,在碰撞中容易发生折弯,不能稳定溃缩变形,碰撞作用力不能有效传递,造成前围侵入严重及加速度增大风险,这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影响很大,如何让纯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提升成为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要达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能盒、车身吸能结构及汽车,用以解决电动汽车在全铝车身的趋势下,原有的吸能盒结构在碰撞中易发生弯折,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影响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能盒,包括:第一吸能部以及由第一吸能部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吸能部;第一吸能部包括:第一筒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能部(101)以及由所述第一吸能部(101)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吸能部(102);/n所述第一吸能部(101)包括:第一筒身(1011)以及至少三个环绕所述第一筒身(1011)设置的第二筒身(1012),其中,所述第一筒身(1011)以及所述第二筒身(1012)的长度方向均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筒身(1011)沿所述第一方向突出的部分形成为所述第二吸能部(1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能部(101)以及由所述第一吸能部(101)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吸能部(102);
所述第一吸能部(101)包括:第一筒身(1011)以及至少三个环绕所述第一筒身(1011)设置的第二筒身(1012),其中,所述第一筒身(1011)以及所述第二筒身(1012)的长度方向均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筒身(1011)沿所述第一方向突出的部分形成为所述第二吸能部(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部(101)以及所述第二吸能部(102)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第二筒身(1012)与所述第一筒身(1011)之间至少共用一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能部(10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筒身(101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长度的差值为非负数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长度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筒身(1011)所围成的图形的第一中心与每一所述第二筒身(1012)所围成的图形的第二中心与的连线,与所述第一筒身(1011)的侧壁形成一交点,其中,所述第二中心与对应的所述交点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中心与所述交点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三分之一,且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距离的二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身(1011)以及所述第二筒身(1012)的在所述横截面上所围成的图形包括:矩形以及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