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少齿差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87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少齿差减速器,由机壳内串联的一级外啮合传动机构和一级内啮合少齿差传动机构组成,机壳分为前、后两部分,中间加入轴承座,输出轴穿过行星齿轮腹腔,其前、后两支承分别位于内啮合齿轮副的两侧,成为简支承,在不改变减速器作用原理的情况下,有效地缩短了减速器的轴向尺寸,整机结构紧凑,体积减小,成本降低,承载能力提高,能够实现长孔输出,作为悬挂式安装。(*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少齿差减速器,特别是一种输出轴简支承,能实现长孔输出,作为悬挂式安装或作为轴伸式输出的少齿差减速器。少齿差减速器的形式很多,通常行星齿轮靠一个在其内部高速运转的偏心转臂来驱动,再通过行星齿轮啮合传动,实现减速输出。由于偏心转臂高速运转,整机的动负荷大,并且偏心转臂在行星齿轮腹中占有较大的空间,因而输出轴无法穿过行星齿轮的腹腔,输出轴的两个支承只能放置在内啮合付的同一侧,造成轴向寸较长,体积大,难以实现长孔输出和用作悬挂式安装。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输出轴具有简支承结构,缩短轴向尺寸,减小体积的新型少齿差减速器。本技术由机壳内串联的一级外啮合传动机构和一级内啮合少齿差传动机构组成,外啮合齿轮付包括中心轴、其左、右支承,固定在中心轴上的齿轮,偏心曲轴单元(每个单元由偏心曲轴、其主支承、辅支承和固定在偏心曲轴上并与中心轴齿轮啮合的齿轮组成),内啮合付包括固定在偏心曲轴另一端的行星支承、行星齿轮、内齿轮、输出轴和输出轴的前、后支承,其特点是机壳分为前、后两部分,中间加入轴承座,偏心曲轴的主、辅支承都固定在轴承座上,外啮合齿轮付和内啮合齿轮付分别位于轴承座的两侧,输出轴穿过行星齿轮腹腔,其前支承固定在轴承座上,后支承固定在后机壳上。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输出轴前、后两支承得以分置于内啮合付的两侧,成为输出轴简支承,在不改变减速器作用原理的情况下,轴向尺寸有效地缩短了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整机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降低,能够适应减速器尺寸限制严格,采用长孔输出,悬挂式安装等特殊要求。同时,由于本技术的结构,使得行星齿轮上行星支承的外径不受一般少齿差减速器转臂轴承空间的限制,行星支承规格加大,从而提高本技术的承载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承载力,本技术进一步的特征是偏心曲轴单元为3至6个,围绕中心轴齿轮等分安装,偏心曲轴单元个数的增加,改善了减速器的薄弱环节行星支承的受力情况,因此减速器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如图所示,机壳分前机壳2,后机壳15,中间加入轴承座1,它们通过销及螺钉固定连结。由中心输入轴10,固定在其上的齿轮8,轴10的左支承9,右支承7,偏心曲轴单元(图中仅示意两个偏心曲轴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偏心曲轴5,其主支承13,辅支承12,固定在轴5上并与齿轮8啮合的齿轮4)组成一级外啮合付齿轮传动机构。由固定在偏心曲轴5另一端的行星齿轮17、行星支承14、内齿轮16、输出轴11、轴11的前支承6、后支承19组成一级内啮合付少齿差传动机构。偏心曲轴5的主支承13和辅支承12都固定在轴承座1上,外啮合齿轮付和内啮合齿轮付分别位于轴承座1的两侧,行星齿轮17固定在偏心曲轴5上的行星支承14上,行星齿轮腹腔空间增大,输出轴11穿过行星齿轮腹腔,其前支承6固定在轴承座1上,后支承19固定在后机壳15上,图中3、18为平衡块,用于克服行星齿轮偏心引起的不平衡。实施例中,偏心曲轴单元可以为3至6个,围绕中心轴10上齿轮8等分安装,每个偏心曲轴上的齿轮4与中心齿轮8同时啮合,同步运转,利用偏心,固定在偏心曲轴另一端上的行星齿轮17与内齿轮16啮合,实现减速。图示的后一级少齿差传动为N型少齿差传动,实践中也可以是NN型少齿差传动,如果偏心曲轴5在行星支承端设计为双偏心,用两对不同齿数的少齿差传动机构减速,可以实现混合少齿差传动。因此本技术单级减速器的减速比为16至350,效率在90%以上,双级减速器串联,减速比可高达100000,效率在80%左右。由于本使用新型具有轴向尺寸短,体积小,减速比范围大,效率高等优点,故能广泛地用于各行各业。权利要求1.一种少齿差减速器,由机壳内串联的一级外啮合传动机构和一级内啮合少齿差传动机构组成,外啮合齿轮付包括中心轴、其左支承、右支承,固定在中心轴上的齿轮,偏心曲轴单元,每个单元由偏心曲轴、其主支承、辅支承、固定在偏心轴上并与中心轴齿轮啮合的齿轮组成,内啮合齿轮付包括固定在偏心曲轴另一端的行星齿轮、行星支承、内齿轮、输出轴、输出轴的前、后支承,其特征是机壳分为前后两部分,中间加入轴承座,偏心曲轴的主、辅支承都固定在轴承座上,外啮合付和内啮合付分别位于轴承座的两侧,输出轴穿过行星齿轮腹腔,其前支承固定在轴承座上,后支承固定在后机壳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少齿差减速器,其特征是偏心曲轴单元为3至6个,围绕中心轴齿轮等分安装。专利摘要一种少齿差减速器,由机壳内串联的一级外啮合传动机构和一级内啮合少齿差传动机构组成,机壳分为前、后两部分,中间加入轴承座,输出轴穿过行星齿轮腹腔,其前、后两支承分别位于内啮合齿轮副的两侧,成为简支承,在不改变减速器作用原理的情况下,有效地缩短了减速器的轴向尺寸,整机结构紧凑,体积减小,成本降低,承载能力提高,能够实现长孔输出,作为悬挂式安装。文档编号F16H1/28GK2097321SQ90225878公开日1992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1990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1990年12月20日专利技术者王卫东 申请人:马鞍山市传动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少齿差减速器,由机壳内串联的一级外啮合传动机构和一级内啮合少齿差传动机构组成,外啮合齿轮付包括中心轴、其左支承、右支承,固定在中心轴上的齿轮,偏心曲轴单元,每个单元由偏心曲轴、其主支承、辅支承、固定在偏心轴上并与中心轴齿轮啮合的齿轮组成,内啮合齿轮付包括固定在偏心曲轴另一端的行星齿轮、行星支承、内齿轮、输出轴、输出轴的前、后支承,其特征是:机壳分为前后两部分,中间加入轴承座,偏心曲轴的主、辅支承都固定在轴承座上,外啮合付和内啮合付分别位于轴承座的两侧,输出轴穿过行星齿轮腹腔,其前支承固定在轴承座上,后支承固定在后机壳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传动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