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永生专利>正文

双偏心轴少齿差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4941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机械传动的双偏心轴少齿差减速器,由一组外啮合齿轮传动机构和一组少齿差齿轮传动机构两部分组成。外啮合齿轮传动机构实现第一级减速并将功率分流给少齿差齿轮传动机构的两根偏心轴,并由两根偏心轴分别驱动内齿轮公转,并迫使与内齿轮啮合的中心齿轮作反方向低速自转并直接将运动输出。因此,简化了结构,增大了传动比范围,提高了承载能力,提高了运动的平稳性,降低了噪音,降低了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传动的
,尤其是渐开线少齿差齿轮减速器。目前,普遍应用的渐开线少齿差齿轮减速器是由行星齿轮机构和输出机构两部分组成的。行星齿轮机构主要由一根偏心轴、转臂轴承、内齿轮和行星轮等零件所组成。输出机构较常用的有销轴式输出机构、十字滑块式输出机构、零齿差式输出机构、浮动盘式输出机构等。(参见《齿轮手册》上册第八篇第4章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当原动力带动偏心轴转动时,行星轮中心孔内的转臂轴承也随之转动,于是,行星轮也随转臂轴承作公转运动(行星轮的轴线绕输入轴旋转轴线转动),该公转运动的转速与输入转速同步。由于行星齿轮机构中的内齿轮固定在机座上,又由于行星轮的齿数与内齿轮的齿数被设计成很小的齿差且保持啮合状态,所以,行星轮作公转运动的同时,又被迫沿自身轴线作反向低速自转运动。对于行星轮来说,它既公转又自转的运动称之为行星运动。利用一输出机构将行星轮的自转运动分离出来并传递给输出轴,便可以得到输出轴的低速转动。这一完整的过程称为减速运动。上述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器的主要缺点是(1)输出机构制造和装配都较为复杂,使成本增高,体积增大,并时常成为减速器失效的部位。(2)由输入轴(偏心轴)直接带动转臂轴承旋转并迫使行星轮既公转又自转,在速度较高的情况下,运动平稳性差,振动大,噪声大。(3)在同机座的情况下,当减速比要求较大时,随着内齿轮和行星轮的齿数增多,模数则被减小,因而直接影响整机的承载能力。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为合理的双偏心轴少齿差减速器,它省略了输出机构,并使减速器的运动平稳性提高,承载能力提高,振动和噪声减小,体积减小,制造成本降低。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减速器由一组外啮合齿轮传动机构和一组双偏心轴少齿差齿轮传动机构两部分组成。外啮合齿轮传动机构由主要零件输入轴(输入齿轮轴)和两个被动齿轮所组成。双偏心轴少齿差齿轮传动机构由主要零件两根偏心轴、内齿轮和中心齿轮(输出齿轮轴)所组成。输入轴上的齿轮与两个被动齿轮保持外啮合,两个被动齿轮又分别与两根偏心轴相固联或制造成整体,在内齿轮的中心两侧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孔,将两根偏心轴分别安装在内齿轮的两个孔内并且保证偏心方向一致,同时保证偏心轴在孔内能够自由转动,将内齿轮与中心齿轮保持内啮合,并将中心齿轮与输出轴相固联或制造成整体。当输入轴转动时,由输入轴上的齿轮驱动两个被动齿轮转动并带动两个偏心轴转动,使偏心轴的转速经第一级齿轮减速后实现相对较低速的转动,在两个偏心轴的共同驱动下,内齿轮作公转运动,由于中心齿轮与内齿轮保持啮合,且中心齿轮的齿数与内齿轮的齿数被设计成很小的齿差,因此,当内齿轮公转时,中心齿轮被迫作反向低速自转运动,并将该低速自转运动直接输出,实现减速运动。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减速器不再需要独立的输出机构,而由中心齿轮直接将自身的低速旋转运动输出。既简化了结构,又减小了体积,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输入轴的旋转运动先经过一级齿轮减速并将功率分流后再传递给偏心轴,于是,内齿轮公转时的速度被降低,惯性力减小,振动随之减小,运动则较为平稳,噪声较低。又因为该减速器是由一级外啮合齿轮传动机构加一级少齿差齿轮传动机构组成的两级齿轮传动机构减速器,所以比传统的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器传动比范围更宽,并且在较大传动比时内齿轮和中心齿轮的齿数相对较少,模数相对较大,使承载能力提高。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主要零件内齿轮的零件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主要零件中心齿轮的零件示意图。图中1.圆锥销2、26.被动齿轮3、16.挡圈4、12、31、39.隔套5、17.滚针轴承6、11、13、28、30、33、37、41.向心球轴承7、19.垫圈8、35.键9.中心齿轮 10、36.油封 14、29.轴承压盖 15、27.端盖 18.内齿轮 20.机体21.吊环螺钉22.透气塞23、43.橡皮圈24、38.六角螺栓25、40.弹簧垫圈32.弹性挡圈34.输入轴42.螺塞在图1中,原动力由输入轴(34)传递给被动齿轮(2)、(26),实现第一级减速并将功率分流。被动齿轮(2)、(26)的另一端是偏心轴。当被动齿轮(2)、(26)转动时,由被动齿轮(2)、(26)上的偏心轴驱动内齿轮(18)公转。由于中心齿轮(9)与内齿轮(18)始终保持啮合,且中心齿轮(9)的齿数少于内齿轮(18)的齿数(一般少1~5齿),所以,当内齿轮(18)公转时,中心齿轮(9)被迫作反向低速旋转运动,并由自身的输出端直接将运动输出。在图2中,内齿轮(18)的中心两侧有两个大小相等且对称分布的圆孔,该孔分别与滚针轴承(5)、(17)的外径相配合,而滚针轴承(5)、(17)的内孔又分别与被动齿轮(2)、(26)上的偏心轴的外径相配合。因此,被动齿轮(2)、(26)上的偏心轴在内齿轮(18)的两个孔内能够实现自由转动。在图3中,中心齿轮(9)的一端是齿轮,一端是输出轴,这样中心齿轮(9)的低速旋转运动便由自身直接输出。权利要求1.一种双偏心轴少齿差减速器,其特征是由一组外啮合齿轮传动机构和一组双偏心轴少齿差齿轮传动机构两部分组成,外啮合齿轮传动机构由主要零件输入轴和两个被动齿轮所组成,双偏心轴少齿差齿轮传动机构由主要零件两根偏心轴、内齿轮和中心齿轮所组成,输入轴上的齿轮与两个被动齿轮保持外啮合,两个被动齿轮又分别与两根偏心轴相固联或制造成整体,将两根偏心轴分别安装在内齿轮的两个孔内并且保证偏心方向一致,同时保证偏心轴在孔内能够自由转动,并使中心齿轮与内齿轮保持内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偏心轴少齿差减速器,其特征是输入轴是一端与齿轮固联或制造成整体的输入齿轮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偏心轴少齿差减速器,其特征是中心齿轮是一端与输出轴同联或制造成整体的输出齿轮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偏心轴少齿差减速器,其特征是在内齿轮的中心两侧设计制造成两个对称分布的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偏心轴少齿差减速器,其特征是中心齿轮的齿数少于内齿轮的齿数1~5齿。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机械传动的双偏心轴少齿差减速器,由一组外啮合齿轮传动机构和一组少齿差齿轮传动机构两部分组成。外啮合齿轮传动机构实现第一级减速并将功率分流给少齿差齿轮传动机构的两根偏心轴,并由两根偏心轴分别驱动内齿轮公转,并迫使与内齿轮啮合的中心齿轮作反方向低速自转并直接将运动输出。因此,简化了结构,增大了传动比范围,提高了承载能力,提高了运动的平稳性,降低了噪音,降低了制造成本。文档编号F16H1/28GK2458461SQ00251660公开日2001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6日专利技术者周永生 申请人:周永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偏心轴少齿差减速器,其特征是:由一组外啮合齿轮传动机构和一组双偏心轴少齿差齿轮传动机构两部分组成,外啮合齿轮传动机构由主要零件输入轴和两个被动齿轮所组成,双偏心轴少齿差齿轮传动机构由主要零件两根偏心轴、内齿轮和中心齿轮所组成,输入轴上的齿轮与两个被动齿轮保持外啮合,两个被动齿轮又分别与两根偏心轴相固联或制造成整体,将两根偏心轴分别安装在内齿轮的两个孔内并且保证偏心方向一致,同时保证偏心轴在孔内能够自由转动,并使中心齿轮与内齿轮保持内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周永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