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稳定打丝的引线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1941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稳定打丝的引线框架,包括外框、固定杆和连接杆,所述外框的内部固定有芯片载板,且外框的上方连接有上框架,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固定于上框架的底部,且固定杆的下端安装于下框架的上端面,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上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外侧安装有滚轮,且活动杆通过滚轮与滑槽相互连接,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的内壁安装有压板,且压板与活动杆的两端均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杆固定于活动杆的外表面,且连接杆的杆端连接有引脚,所述引脚上固定有连接筋。该适于稳定打丝的引线框架,根据连接需要对引脚的位置进行调节,以减少打线的使用量,防止打线发生交叉。

A lead frame suitable for stable wire draw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于稳定打丝的引线框架
本技术涉及引线框架
,具体为一种适于稳定打丝的引线框架。
技术介绍
引线框架是将芯片内部电路引出,使芯片内部电路与芯片外的电气元件构成电气回路的装置,然而现有的引线框架存在以下问题:1.不能够根据打线的位置对引脚进行调节,容易造成打线较长,打线容易产生交叉,造成打线的浪费;2.用于连接框架和电器元件的键合线,容易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掉落,导致芯片无法正常使用。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引线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稳定打丝的引线框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现有的引线框架不能够根据打线的位置对引脚进行调节,打线容易产生交叉,会造成打线的浪费及键合线,键合线与引脚的连接牢固不易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掉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于稳定打丝的引线框架,包括外框、固定杆和连接杆,所述外框的内部固定有芯片载板,且外框的上方连接有上框架,并且外框的下方安装有下框架,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固定于上框架的底部,且固定杆的下端安装于下框架的上端面,并且上框架与下框架通过固定杆相互连接,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上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外侧安装有滚轮,且活动杆通过滚轮与滑槽相互连接,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的内壁安装有压板,且压板与活动杆的两端均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杆固定于活动杆的外表面,且连接杆的杆端连接有引脚,所述引脚上固定有连接筋,且引脚的端部预留有焊接槽。优选的,所述外框与芯片载板构成焊接的一体化结构。优选的,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关于固定杆的中心轴线相互对称设置,且上框架与下框架的内壁均与滚轮相互贴合连接。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与上框架和下框架均构成相对滑动结构,且活动杆的端部与压板相互贴合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活动杆构成焊接的一体化结构,且连接杆与活动杆相互垂直设置。优选的,所述引脚在连接筋边侧等间距分布有连接筋,且连接筋,且引脚和连接筋构成冲压的一体化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适于稳定打丝的引线框架,能够根据连接需要对引脚的位置进行调节,以减少打线的使用量,防止打线发生交叉;1.活动杆能够在上框架和下框架上的滑槽内滑动,使活动杆能够带动引脚移动,使引脚能够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进行位置调节,以减少打线的使用,防止打线发生交叉;2.引脚的杆端开设有焊接槽,焊接槽能够对键合线进行快速定位,且焊接金属能够将键合线牢牢的固定在焊接槽内,防止键合线与引脚发生脱落,导致断路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活动杆安装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滚轮安装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引脚安装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框;2、芯片载板;3、上框架;4、下框架;5、固定杆;6、滑槽;7、活动杆;8、滚轮;9、压板;10、连接杆;11、引脚;12、连接筋;13、焊接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于稳定打丝的引线框架,包括外框1、芯片载板2、上框架3、下框架4、固定杆5、滑槽6、活动杆7、滚轮8、压板9、连接杆10、引脚11、连接筋12和焊接槽13,外框1的内部固定有芯片载板2,且外框1的上方连接有上框架3,并且外框1的下方安装有下框架4,固定杆5的上端固定于上框架3的底部,且固定杆5的下端安装于下框架4的上端面,并且上框架3与下框架4通过固定杆5相互连接,上框架3和下框架4上均开设有滑槽6,且滑槽6的内部连接有活动杆7,活动杆7的外侧安装有滚轮8,且活动杆7通过滚轮8与滑槽6相互连接,上框架3与下框架4的内壁安装有压板9,且压板9与活动杆7的两端均相互连接,连接杆10固定于活动杆7的外表面,且连接杆10的杆端连接有引脚11,引脚11上固定有连接筋12,且引脚11的端部预留有焊接槽13;外框1与芯片载板2构成焊接的一体化结构,使外框1与芯片载板2的连接更为牢固,外框1不会与芯片载板2发生分离;上框架3与下框架4关于固定杆5的中心轴线相互对称设置,且上框架3与下框架4的内壁均与滚轮8相互贴合连接,活动杆7与上框架3和下框架4构成相对滑动结构,且活动杆7的端部与压板9相互贴合连接,使该装置的外观更加协调,固定杆5不会与上框架3与下框架4的任何一个发生分离,活动杆7与上框架3和下框架4的连接处安装有滚轮8,使滚轮8能沿着上框架3与下框架4的内壁滑动,使活动杆7的滑动更加顺畅;连接杆10与活动杆7构成焊接的一体化结构,且连接杆10与活动杆7相互垂直设置,使连接杆10与活动杆7的连接更为牢固,使连接杆10不会从活动杆7上发生掉落从而导致连接杆10上的引脚11与活动杆7发生分离,使连接杆10上的引脚11不会下垂或者上扬,从而使引脚11与上框架3或下框架4接触,以影响引脚11的使用;引脚11在连接筋12边侧等间距分布7个,且引脚11和连接筋12构成冲压的一体化结构,使引脚11和连接筋12的连接更为牢固,连接筋12能够对引脚11进行加固,防止引脚11发生弯折。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适于稳定打丝的引线框架时,首先根据图1,将芯片防止在外框1内的芯片载板2上,对芯片进行封装,根据线路连接的需要用镊子夹住连接杆10进行移动;根据图1-5,连接杆10与活动杆7构成焊接的一体化结构,活动杆7的移动能够带动连接杆10移动,活动杆7贯通设置在上框架3和下框架4上开设的滑槽6内,且活动杆7与滑槽6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滚轮8,使活动杆7的移动更加顺畅,活动杆7的移动能减少打线的用量,防止打线交叉,上框架3和下框架4通过固定杆5相互连接,使得上框架3和下框架4的位置固定,上框架3和下框架4的内部均固定有压板9,压板9采用弹性金属片制成,使压板9能够与活动杆7的端部保持良好的接触性,活动杆7能够将电能通过连接杆10传递给连接杆10端部的引脚11,引脚11上固定有连接筋12,使引脚11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使引脚11不易发生弯折,引脚11的端部预留有焊接槽13,能够对键合线进行快速的定位,并能够采用焊接金属将键合线牢牢焊接在焊接槽13内,防止键合线与引脚11发生分离,键合线焊接完成后,再使用焊接金属对活动杆7与上框架3和下框架4的连接处进行焊接,避免活动杆7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移动,会拉扯键合线,导致键合线的损坏。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于稳定打丝的引线框架,包括外框(1)、固定杆(5)和连接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的内部固定有芯片载板(2),且外框(1)的上方连接有上框架(3),并且外框(1)的下方安装有下框架(4),所述固定杆(5)的上端固定于上框架(3)的底部,且固定杆(5)的下端安装于下框架(4)的上端面,并且上框架(3)与下框架(4)通过固定杆(5)相互连接,所述上框架(3)和下框架(4)上均开设有滑槽(6),且滑槽(6)的内部连接有活动杆(7),所述活动杆(7)的外侧安装有滚轮(8),且活动杆(7)通过滚轮(8)与滑槽(6)相互连接,所述上框架(3)与下框架(4)的内壁安装有压板(9),且压板(9)与活动杆(7)的两端均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杆(10)固定于活动杆(7)的外表面,且连接杆(10)的杆端连接有引脚(11),所述引脚(11)上固定有连接筋(12),且引脚(11)的端部预留有焊接槽(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稳定打丝的引线框架,包括外框(1)、固定杆(5)和连接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的内部固定有芯片载板(2),且外框(1)的上方连接有上框架(3),并且外框(1)的下方安装有下框架(4),所述固定杆(5)的上端固定于上框架(3)的底部,且固定杆(5)的下端安装于下框架(4)的上端面,并且上框架(3)与下框架(4)通过固定杆(5)相互连接,所述上框架(3)和下框架(4)上均开设有滑槽(6),且滑槽(6)的内部连接有活动杆(7),所述活动杆(7)的外侧安装有滚轮(8),且活动杆(7)通过滚轮(8)与滑槽(6)相互连接,所述上框架(3)与下框架(4)的内壁安装有压板(9),且压板(9)与活动杆(7)的两端均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杆(10)固定于活动杆(7)的外表面,且连接杆(10)的杆端连接有引脚(11),所述引脚(11)上固定有连接筋(12),且引脚(11)的端部预留有焊接槽(13)。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为玉尹维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