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档-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6556 阅读:3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多档-自动变速器,具有输入轴(AN),输出轴(AB),三个单-行星齿轮组(RS1,RS2,RS3)以及五个换档元件(A到E),通过它们成对有选择地闭合,可将输入轴(AN)的输入转速无组合换档地传递到输出轴(AB)。第三齿轮组(RS3)的太阳轮(SO3)可通过第一换档元件(A)固定到变速器壳体(GG)上。输入轴(AN)与第二齿轮组(RS2)的太阳轮(SO2)连接,并通过第二换档元件(B)与第一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连接和/或通过第五换档元件(E)与第一齿轮组(RS1)的行星架(ST1)连接。作为另外一种选择,第一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可通过第三换档元件(C)固定到变速器壳体(GG)上和/或第一齿轮组(RS1)的行星架(ST1)可通过第四换档元件(D)固定到变速器壳体(GG)上。输出轴(AB)与第一齿轮组(RS1)的齿圈(HO1)和第二或第三齿轮组(RS2,RS3)的行星架(ST2,ST3)之一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在轴向上仅被输入轴(AN)中心完全贯穿,其中第五换档元件(E)从空间上看布置在第一和第二齿轮组(RS1,RS2)之间,并且其中第二、第三和第四换档元件(B,C,D)布置在第一齿轮组(RS1)的背离第五换档元件(E)的一侧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带有至少三个单-行星齿轮组和至少五个换档元件的多档-自动变速器。
技术介绍
已知各种各样的带有多个、不用组合换档就可转换的档位的自动变速器。例如从DE 199 12 480 A1中已知一种带有三个单行星架-行星齿轮组以及三个制动器和两个离合器以转换六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的这类自动变速器,其具有非常适合汽车的传动比,所述传动比带有高的总传动比范围和有利的各档传动比间隔,以及在前进方向上的高起动传动比。通过每次有选择地闭合六个换档元件中的两个达到各个档位,从而为从一个档位转换到紧邻的较高档位或者紧邻的较低档位,刚刚被操作的换档元件中每次只有一个换档元件打开,并且一个另外的换档元件闭合。在此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始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连接。此外,输入轴可通过第一离合器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和/或通过第二离合器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连接。此外或者作为另外一种选择,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可通过第一制动器与自动变速器的壳体和/或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可通过第二制动器与壳体和/或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可通过第三制动器与壳体连接。对于单个行星齿轮组相互的运动学联结,DE 199 12 480 A1公开了两种不同的型式。在第一种型式中,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始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始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连接,并且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始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连接。在此输入轴和输出轴或者可在变速器壳体相反的侧面上同轴布置,或者在变速器壳体的同一侧面上轴线平行地布置。在第二种型式中,输出轴始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始终与第三行星架的齿圈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始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连接。这种结构特别适合输入轴和输出轴同轴布置的情况。关于行星齿轮组的空间布置,DE 199 12 480 A1建议,三个行星齿轮组同轴串联并排布置,其中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位于第一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关于单个换档元件相互之间和相对行星齿轮组的布置,DE 199 12 480 A1建议,第一和第二制动器始终直接并排布置,其中第一制动器始终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直接轴向邻接,第三制动器始终布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背离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侧,以及两个离合器始终直接并排布置。在第一布置方案中,两个离合器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背离第三行星齿轮组的一侧上,其中第一离合器与第一制动器轴向直接邻接,并且比第二离合器更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结合输入轴和输出轴的非同轴布置,在第二布置方案中建议,两个离合器布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背离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侧上,其中第二离合器比第一离合器更靠近第三行星齿轮组,并且轴向与和输出轴有效连接的输出正齿轮邻接,该输出正齿轮又布置在第三制动器的背离第三行星齿轮组的一侧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为从DE 199 12 480 A1的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自动变速器提出一种替代部件布置,该部件布置带有尽可能紧凑且在变速器纵向上同样细长的变速器结构。优选地该自动变速器应该能够应用在带有标准驱动装置并且相互同轴布置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汽车中,但通过较简单的改变就可应用于输入轴和输出轴不同轴的情况。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多档—自动变速器解决。从属权利要求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有利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以DE 199 12 480 A1的这种现有技术为出发点,多档—自动变速器具有至少三个联结的单—行星齿轮组,它们相互同轴并且在空间上看并排布置,其中第二行星齿轮组从空间上看始终布置在第一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此外,自动变速器具有至少五个换档元件。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可通过作为制动器的第一换档元件固定在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壳体上。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始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连接。此外,输入轴可通过作为离合器的第二换档元件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连接,并且另外或者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可通过作为离合器的第五换档元件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连接。作为另外一种选择,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可通过作为制动器的第三换档元件和/或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可通过作为制动器的第四换档元件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多档—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始终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有效连接,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另外始终或者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或者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行星齿轮组在轴向上仅被一个轴中心完全贯穿,特别被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贯穿。相应地,第二,即中间的行星齿轮组最多被一个轴,特别被输入轴轴向中心贯穿。与DE 199 12 480A1的现有技术不同,为此第五换档元件从空间上看布置在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之间,其中输入轴可通过所述第五换档元件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连接。最好在此第二换档元件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面向第五换档元件的一侧上,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可通过所述第二换档元件与输入轴连接。最好在此第二换档元件的伺服装置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相邻布置,最好比第三换档元件更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行星架可通过第四换档元件固定,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可通过第三换档元件固定,上述两个换档元件可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面向第五换档元件的一侧上,但从空间上看并排布置在行星齿轮组上方。在第二、第三和第四换档元件的布置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用于操作第三和第四换档元件的摩擦片的伺服装置至少大部分集成在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壳体的壳体外壁内或者集成在构成变速器壳体的外壁的与变速器壳体连接的变速器壳体盖内。即该壳体外壁或者该变速器壳体盖具有相应的活塞腔(压力腔)以及第三和第四换档元件的伺服装置的在该活塞腔内可移动支承的可加压的活塞,以操作它们各自的摩擦元件。由此获得向这两个换档元件的非常简单的压力介质供给,以及简单的、对于安装工序节省成本的组件-预装配。在该设计方案中,第三和第四换档元件的摩擦片例如布置为与(和第三和第四换档元件的伺服装置装配在一起的)壳体外壁或者变速器壳体盖直接相邻,其中第二换档元件的摩擦片比第四换档元件的摩擦片更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并且第三换档元件的摩擦片合理地布置在第四换档元件的摩擦片的径向下方。第二和第三换档元件的摩擦片还可与和第三和第四换档元件的伺服装置装配在一起的壳体外壁邻接或者与和第三和第四换档元件的伺服装置装配在一起的变速器壳体盖邻接。在这种情况下,第四换档元件的摩擦片比第二换档元件的摩擦片更靠近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三换档元件的摩擦片布置在第二换档元件的径向下方,以及第三换档元件的伺服装置布置在第四换档元件的伺服装置的径向下方。在此第四换档元件的伺服装置的操作元件(操作-柱塞(Betaetigungs-Stempel))优选地完全跨越第二换档元件的摩擦片,并且在轴向上至少部分径向跨越第二换档元件的伺服装置。通过该部件布置,更易于将变速器壳体内的第四和(预装配的)第二换档元件安装到第一行星齿轮组附近,而不用放弃承受高热负荷的第二换档元件的摩擦片所需的尽可能大的直径。在第二、第三和第四换档元件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一侧的另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二、第三和第四换档元件的全部三个摩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多档-自动变速器,带有输入轴(AN),输出轴(AB),至少三个单-行星齿轮组(RS1,RS2,RS3),以及至少五个换档元件(A到E),其中-三个行星齿轮组(RS1,RS2,RS3)相互同轴布置,-第二行星齿轮组(RS2)从空间上看布置在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1,RS3)之间,-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轮(SO3)可通过第一换档元件(A)固定在多档-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壳体(GG)上,-输入轴(AN)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太阳轮(SO2)连接,-输入轴(AN)可通过第二换档元件(B)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连接和/或可通过第五换档元件(E)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行星架(ST1)连接,-作为另外一种选择,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可通过第三换档元件(C)固定到变速器壳体(GG)上和/或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行星架(ST1)可通过第四换档元件(D)固定到变速器壳体(GG)上,并且-输出轴(AB)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齿圈(HO1)和第二或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行星架(ST2,ST3)之一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和/或第二行星齿轮组(RS2)轴向上仅被一个轴中心完全贯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博尔迪欧希约瑟夫豪普特梅尔廷布雷默
申请(专利权)人: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