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车辆空调装置中压缩机的动力传递带的张力调整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5082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低成本的动力传递带的张力调整机构,其可以吸收带运转中的张力变动和带的经时伸张,且提高了向车辆安装的自由度。在行驶发动机(1)和压缩机(2)之间,通过线圈弹簧(6)可以摆动地轴安装的基体(7)上转动自如地设有施加张力滑轮(8),在所述线圈弹簧(6)的施力下,施加张力滑轮(8)常时压接于动力传递带(3)。该施加张力滑轮(8)通过支承位置调节装置(9),沿基体(7)可以移动调节支承位置地设置在所述基体(7)上。并且,托架(11)构成为可以调节线圈弹簧(6)的旋转方向的恢复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于车辆空调装置中压縮机的动力传递带的张力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以往的车辆空调装置的结构是,通过从行驶用发动机由动力传递用带 向压縮机传递动力来运转。此时,设有适当的传送带张力调整机构,避免 动力传递用带松弛。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6—74308号公报在该文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使挂在行驶用发动机和压縮机之间的 带能够自动地在适当的张力作用下张紧设置,为此,在行驶用发动机的驱 动滑轮和压縮机用磁铁离合器的被动滑轮之间巻挂的带,通过气缸来张紧 设置,该气缸安装在与压縮机连结的离合器箱体和与发动机连结的引导托 架上。此时,气缸连接有调整到规定气压的调整器。通过从调整器向气缸施 加规定压力,带在施加于气缸的规定压力的作用下自动地被张紧设置成适 当的张力。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97898在该文献中的张力器中,降低在轴部的根部分产生的轴方向的拉伸应 力,可以避免因小径化导致的轴部破损。因此,在固定构件的轴部设有沿 轴方向延伸的螺栓插通孔、螺栓螺合部,使插通于螺栓插通孔的压縮螺栓 的螺栓轴部,在与固定于螺栓座面的螺栓头部之间与螺栓螺合部螺合,以 在轴方向压縮轴部的根部分。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l中,虽然可以吸收因压縮机驱动的V带的经 时变化引起的带的伸张,但是因为运转时的发动机与压縮机会发生异常振动,所以需要设置吸收细微的带的张力变动的机构。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可以解决专利文献l的课题,但是 如压縮机另置的驱动方式那样,发动机与压縮机分离设定的布局中,不能 自动调节经时伸张量。即,公共汽车空调装置的带长例如是2000mm以上, 一般会产生2.5%左右的经时的伸张,但该机构因为冲程小而不能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改善此种课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的对 于车辆空调装置中压縮机的动力传递带的张力调整机构,着眼于公共汽车 等车辆空调装置的压縮机另置驱动方式的布局,考虑到通用性,结构简单, 可以吸收带的运转中的张力变动、且可以吸收带的经时伸张。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专利技术的第l专利技术中,动力传递带3连接车辆 的行驶发动机1和构成车辆空调装置的压缩机2,从而可以进行动力传递, 在弹性施力装置6的施力下,使施加张力滑轮8常时压接于该动力传递带 3,通过支承位置调节装置9沿所述基体7移动调节该施加张力滑轮8的 支承位置,从而吸收所述动力传递带3运转中的张力变动,并且能够将动 力传递带3以适当的张力维持在张紧状态。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2专利技术中,通过利用调节恢复力的调节装置11调 节所述弹性施力装置6的恢复力,从而改变施加张力滑轮8对于动力传递 带3的压接力,即使动力传递带3发生经时伸张,也可以使施加张力滑轮 8追随压接于所述动力传递带3。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3专利技术中,在利用支承位置调节装置9移动调节施 加张力滑轮8时,调松固定施加张力滑轮8的固定螺母15,在沿长孔12 设置的轴部13上通过基部构件14移动至期望位置并将固定螺母15拧紧, 由此可以将所述施加张力滑轮8定位固定在任意位置,所述施加张力滑轮 8转动自如。由此,可以使来自所述施加张力滑轮8的对所述动力传递带3按压的 按压力变化。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4专利技术中,可以形成具有基体7和施加张力滑轮8 的结构,所述基体7设于在行驶发动机1与压縮机2之间设置的支承装置5上,不仅可以调节支承位置,而且被设置成经由弹性施力装置6在旋转 方向的施力下,也可以调节支承角度;所述施加张力滑轮8,设于该基体 7且转动自如,在弹性施力装置6的施力下对动力传递带3常时压接。由此,可以调节设有施加张力滑轮8的基体7的支承位置,并且也可 以调节支承角度,提高了向车辆上安装的自由度。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5专利技术中,支承装置5具备固定侧托架5a,其形 成有引导孔16,该引导孔16指向相对于动力传递带3接近分离的方向; 可动侧托架5b,其沿该固定侧托架5a的引导孔16往复运动,基体7在端 部侧的轴10上安装有弹性施力装置6,并且设有调节弹性施力装置6的恢 复力的调节装置11,基体7端部侧的轴10经由固定侧托架5a的引导孔 16插通,并轴固定在支承装置5的可动侧托架5b上。由此,通过基体7端部侧的轴10,通过固定侧托架5a的引导孔16, 可以在相对于动力传递带3接近分离的方向上移动调节设有施加张力滑轮 8的基体7。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第6专利技术中,构成为在基体7的调节装置11上每隔 规定间隔设有贯穿设置的支承角度调节孔Ht,且形成为通过固定侧托架 5a的引导孔16,选择性地将支承角度调节孔Ht轴固定在支承装置5的可 动侧托架5b上的结构。由此,可以相对于可动侧托架5b改变角度地固定设有施加张力滑轮8 的基体7。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相关的动力传递带的张力调整机构的对于车 辆空调装置中压縮机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一个例子的模式说明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张力调整机构的放大立体说明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张力调整机构的另外方向的放大立体说明图; 图4是表示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相关的动力传递带的张力调整机构的对于车 辆空调装置中压縮机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其他例子的模式说明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张力调整机构的放大分解立体说明图。 图中l一行驶发动机;lp—发动机侧滑轮;2—压縮机;2p—压縮机侧滑轮; 3 —动力传递带;4一张力调整机构;5 —支承装置;5a—固定侧托架;5b 一可动侧托架;51 —下端面;5u—上端面;6 —线圈弹簧;7 —基体;8 —施 加张力滑轮;9—支承位置调节装置;IO —轴;11 —托架;lla、 llb—旋 转阻止件;12 —长孔;13 —轴部;14一基部构件;15 —固定螺母;16 —引 导孔;17—引导肋;18 —支轴;19一插通孔;20 —脱落防止用螺母;21 — 螺母;22—固定孔;23 —螺栓孔;24 —螺栓;Ht—支承角度调节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对于车辆空调装置中压缩机的动力传递带的张力 调整机构,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根据附图进行说明。图1表示车辆空调装置中的所谓压缩机另置驱动方式的一个例子。在该压缩机另置驱动方式中,通过动力传递带3连接车辆的行驶发动机1和 构成搭载于车辆上的空调装置的压缩机2,可以进行动力传递。即该动力 传递带3架设于与取出所述行驶发动机1的旋转输出的轴相连的发动机 侧滑轮lp和压縮机2侧的压縮机侧滑轮2p之间。并且在所述行驶发动机1与所述压縮机2之间设有张力调整机构4, 张力调整机构4用于将所述动力传递带3以适当的张力维持在张紧设置状 态。于是,关于所述张力调整机构4,以下进行详细说明。即所述张力调整机构4设有基体7,基体7通过弹性施力装置6 (后 述)将端部侧轴安装于支承装置5,且端部侧可以摇动,其中支承装置5 设置在所述行驶发动机1与压縮机2之间。在该基体7上设有转动自如的施加张力滑轮8,施加张力滑轮8在所 述弹性施力装置6的施力作用下,常时压接于所述动力传递带3。而且,该施加张力滑轮8被设置成在所述基体7上,通过支承位置 调节装置9沿着基体7可以移动调节支承位置。所述弹性施力装置6是线圈弹簧,其安装在轴10上,轴10将基体7 轴固定于在所述行驶发动机1与压缩机2之间的支承装置5上,且使基体 7能够摆动,以下,作为线圈弹簧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于车辆空调装置中压缩机的动力传递带的张力调整机构(4),由动力传递带(3)连接车辆的行驶发动机(1)和构成搭载于车辆上的空调装置的压缩机(2),从而可以进行动力传递,在这样的车辆空调装置的压缩机另置驱动方式中,所述张力调整机构(4)设置在所述行驶发动机(1)和压缩机(2)之间,用于以适当的张力将所述动力传递带(3)维持在张紧状态,所述对于车辆空调装置中压缩机的动力传递带的张力调整机构的特征在于,具备:基体(7),其通过弹性施力装置(6)可以摆动; 施加张力滑轮(8),其在所述弹性施力装置(6)的施力下,对所述动力传递带(3)常时压接;支承位置调节装置(9),其沿所述基体(7)移动调节该施加张力滑轮(8)的支承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岛孝广坊野史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