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悬挂用减震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665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悬挂用减震套,包括金属内套(1)和套装在金属内套(1)上的橡胶套(2),在所述橡胶套(2)上套装有金属外套(3),该金属外套(3)的两端面分别与橡胶套(2)的对应端面平齐;所述金属内套(1)的两端伸出所述橡胶套(2),其中一端的伸出长度为0.5~1mm,该端反向端的金属外套(3)的端面与外圆周面之间倒有20~45度的斜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发动机传递给车架的振动,在保障驾驶舒适感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因振动而引起的疲劳驾驶,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震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悬挂用减震套
技术介绍
摩托车发动机一般通过螺栓与车架上的夹板固定连接,即在发动机左、右 曲轴箱的对应安装位置开设有过孔,左、右曲轴箱合箱后,曲轴箱上的安装位 置位于车架夹板的中间,螺栓穿过夹板上的安装孔及左、右曲轴箱上的过孔, 由螺母锁紧。由于夹板直接与曲轴箱贴靠,并且夹板与曲轴箱之间为刚性连接, 这样发动机运转产生的振动会直接传递给车架,引起摩托车整车振动,甚至会产生共振,导致零部件破损,从而影响整车的使用寿命;另外,车架的振动通 过车把手及脚踏板传递给驾驶员,在摩托车高速行驶时会将驾驶员的手脚振麻, 使得驾驶员的舒适感降低,并容易造成疲劳驾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减小发动机振动对车架及驾驶员的影响,有的厂家在左、右曲轴箱安装 位置的过孔中压入减震套,通过减震套来隔断振动传递。常用的减震套由金属 内套和套装其上的橡胶套构成,两者的对应端面平齐,这种减震套虽然能起到 一定的减震效果,但是在安装的过程中,由于减震套必须通过外在施加的挤压 力才能装入曲轴箱过孔中,橡胶套与曲轴箱过孔的孔壁之间摩擦阻力大,不仅 使得安装极不方便,而且还容易造成橡胶套被挤坏,从而影响其减震性能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减震效果较好的 发动机悬挂用减震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悬挂用减震套,包括金属内套和 套装在金属内套上的橡胶套,其关键在于在所述橡胶套上套装有金属外套, 该金属外套的两端面分别与橡胶套的对应端面平齐;所述金属内套的两端伸出所述橡胶套,其中一端的伸出长度为0.5 lmm,该端反向端的金属外套的端面 与外圆周面之间倒有20 45度的斜角。本技术中,金属内套伸出金属外套斜角端的长度根据曲轴箱安装过孔 的深度确定,用于安装时,将减震套压装到曲轴箱的安装过孔中,使金属外套 倒有斜角的一端朝内,斜角具有引导作用,以便于安装;斜角的大小控制在20 45度之间,过小则引导作用不明显,过大容易挂伤曲轴箱安装过孔的孔壁。金 属外套在压装的过程中与曲轴箱安装过孔孔壁间的摩擦阻力较小,并且金属外 套不易被挤坏,从而使得减震套的安装非常方便,橡胶套的减震性能及使用寿 命均有保障。减震套压装到位后,金属外套和橡胶套的外端面基本与曲轴箱安装过孔的 端面平齐,蟝栓穿过车架夹板上的安装孔及金属内套的中心孔,由螺母锁紧, 使车架夹板与金属内套的外端面紧贴。金属内套的外端面超出橡胶套外端面 0.5 lmm,过小则车架夹板会与曲轴箱接触,达不到减震效果;过大会与车架夹板发生干涉,造成安装困难。与
技术介绍
相比,由于车架夹板不再与曲轴箱 直接接触,这样发动机运转产生的振动由橡胶套进行缓冲、减震,使发动机与车架之间的共振减小,这样即使在摩托车高速行驶时,也不会造成驾驶员手脚 被振麻,从而保障了驾驶员的舒适感,有效避免了因振动而引起的疲劳驾驶, 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延长了摩托车整车的使用寿命。上述金属内套和金属外套为壁厚相等的无缝钢管,壁厚为1.5 2mm。金属 内套和金属外套选用无缝钢管,取材方便,成本较低。由于曲轴箱安装过孔的 孔径是一定的,若金属内套和金属外套的壁厚太大,则所占的空间也大,既造 成材料浪费,又会縮小橡胶套的厚度,使得减震效果较差;壁厚太小,金属内 套和金属外套易发生变形,性能及使用寿命难以保障。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发动机传递给车架的振动,在保障驾 驶舒适感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因振动而引起的疲劳驾驶,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 患,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震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金属内套l、橡胶套2、和金属外套3构成,橡 胶套2位于金属内套1和金属外套3之间,三者通过粘接固定,并且三者的轴 心线相重合。金属内套1和金属外套3选用壁厚为1. 5 2ram的无缝钢管,橡胶 套2的材质为丁腈橡胶。所述金属外套3的两端面分别与橡胶套2的对应端面 平齐;金属内套l的一端超出橡胶套2对应端面0.5 lmm,金属内套l的另一 端从橡胶套2及金属外套3的相应端伸出,伸出部分的长度根据曲轴箱安装过孔的深度确定,并且在金属外套3相应端的端面与外圆周面之间倒有20 45度 的斜角。本实施例中,金属内套1和金属外套3的壁厚取2mm,金属内套1 一端超出 橡胶套2对应端面的长度取lmm,金属外套3的端面与外圆周面之间倒角为45 度。如图2所示,左、右曲轴箱4、 5合箱后,两曲轴箱上对应的安装过孔相对 接,将2个减震套分别压装到曲轴箱的安装过孔中,使金属外套3倒有斜角的 一端朝内,斜角具有引导作用,以便于安装;减震套压装到位后,金属外套3 和橡胶套2的外端面基本与曲轴箱安装过孔的端面平齐,两金属内套1的内端 面基本处于接触状态,将螺栓6穿过车架夹板7上的安装孔及金属内套1的中 心孔,由螺母8锁紧,使车架夹板7与金属内套1的外端面紧贴。由于车架夹 板7不再与曲轴箱直接接触,这样发动机运转产生的振动由橡胶套2进行缓冲、 减震,使发动机与车架之间的共振减小,这样即使在摩托车高速行驶时,也不 会造成驾驶员手脚被振麻,从而保障了驾驶员的舒适感,有效避免了因振动而 引起的疲劳驾驶,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延长了摩托车整车的使用寿命。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金属内套l和金属外套3的壁厚取1.5mm,金属内套 1 一端超出橡胶套2对应端面的长度取0. 5mm,金属外套3的端面与外圆周面之 间倒角为20度,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金属内套1和金属外套3的壁厚取1. 75咖,金属内 套1 一端超出橡胶套2对应端面的长度取0. 75ram,金属外套3的端面与外圆周 面之间倒角为32. 5度,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以上实施例仅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 受实施例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悬挂用减震套,包括金属内套(1)和套装在金属内套(1)上的橡胶套(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橡胶套(2)上套装有金属外套(3),该金属外套(3)的两端面分别与橡胶套(2)的对应端面平齐;所述金属内套(1)的两端伸出所述橡胶套(2),其中一端的伸出长度为0.5~1mm,该端反向端的金属外套(3)的端面与外圆周面之间倒有20~45度的斜角。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悬挂用减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 套(1)和金属外套(3)为壁厚相等的无缝钢管,壁厚为1.5 2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悬挂用减震套,包括金属内套(1)和套装在金属内套(1)上的橡胶套(2),在所述橡胶套(2)上套装有金属外套(3),该金属外套(3)的两端面分别与橡胶套(2)的对应端面平齐;所述金属内套(1)的两端伸出所述橡胶套(2),其中一端的伸出长度为0.5~1mm,该端反向端的金属外套(3)的端面与外圆周面之间倒有20~45度的斜角。本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发动机传递给车架的振动,在保障驾驶舒适感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因振动而引起的疲劳驾驶,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悬挂用减震套,包括金属内套(1)和套装在金属内套(1)上的橡胶套(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橡胶套(2)上套装有金属外套(3),该金属外套(3)的两端面分别与橡胶套(2)的对应端面平齐;所述金属内套(1)的两端伸出所述橡胶套(2),其中一端的伸出长度为0.5~1mm,该端反向端的金属外套(3)的端面与外圆周面之间倒有20~45度的斜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华程应维唐治钢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