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272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压缓冲器(10),内管(12)内的外侧工作油室(20)与液压缸(18)内的活塞杆侧油室(21A)连通,在外管(11)内周和内管(12)外周之间划分出环状油室(17),该环状油室(17)与内管(12)内的外侧工作油室(20)通过设置于内管(12)的油孔(28)连通,环状油室(17)的截面积形成得比活塞杆(23)的截面积大;该液压缓冲器具有:体积补偿流路(64),在活塞杆(23)从内侧工作油室(21)退出的伸长行程中,使内侧工作油室(21)或外侧工作油室(20)的油流向储油室(22);和单向阀(60),在伸长行程中阻止油从内侧工作油室(21)或外侧工作油室(20)流向储油室(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液压缓冲器
技术介绍
作为前叉等的液压缓冲器,存在如日本特开2003-269515(专利文献1) 所记载的车辆用液压缓冲器,该车辆用液压缓冲器为,经由分别固定在外 管内周的开口部和内管外周的前端部的衬套,将内管滑动自如地插入外管 内,并划分出由该外管的内周、内管的外周和上述2个衬套所围的环状油 室,在上述内管的内周设置间隔部件,在下部划分出油室,并且在上部划 分出储油室,将安装于上述外管的活塞杆滑动自如地插入该间隔部件,在 插入上述内管的活塞杆的前端部固定在该内管内滑动的活塞,将上述油室 划分为收容上述活塞杆的活塞杆侧油室和不收容上述活塞杆的活塞侧油 室,并通过设置于上述内管的油孔,使上述环状油室与上述活塞杆侧油室 或活塞侧油室连通,在该车辆用液压缓冲器中,上述环状油室的截面积形 成得比上述活塞杆的截面积大,且在上述间隔部件上设置在伸长行程时阻 止从上述油室向上述储油室的流动的单向阀,并且,在上述间隔部件上设 置通过上述油室和上述储油室的体积补偿用微小流路。在以往的液压缓冲器中,在压縮行程中,进入内管的活塞杆的进入容 积量的工作油,通过内管的油孔从内管内的油室转移至环状油室。此时, 由于环状油室的容积增加量AS1(补给量)比活塞杆的容积增加量AS2大,所 以向环状油室的油的必要补给量中、(AS1-AS2)的不足量,经由单向阀从储 油室补给。而且,在伸长行程中,从内管退出的活塞杆的退出容积量的工 作油,通过内管的油孔从环状油室转移至内管内的油室。此时,由于环状 油室的容积减少量AS1(排出量)比活塞杆的容积减少量AS2大,所以从环状 油室的油的排出量中、(AS1-AS2)的剩余量,通过微小流路向储油室排出。 在该伸长行程中,微小流路的通路阻力产生伸长减振力。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压缓冲器存在以下问题。(l)设置在液压缓冲器的活塞上的减振阀装置产生的减振力,是活塞两侧的活塞杆侧油室和活塞侧油室的压力差AP乘以活塞面积A。在为了提高 车辆的乘坐舒服度而要将减振力设定得较小时,为了确保阀的耐久性而需 要赋予阀一定的刚性,所以在减小压力差AP时是有限度的,需要减小活塞 面积A。但是,在以往的液压缓冲器中,使活塞直接在内管中滑动,由于 与该前叉所要求的刚性的关系,为了减小活塞面积A而减小内管直径存在 困难,结果,难以将减振力设定得较小。(2)当使用液压缓冲器的车种变化时,每当内管直径变化,活塞尺寸也 需要改变,不能使活塞共用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为,在液压缓冲器中可相对于内管的直径而独立地设定 活塞尺寸,该液压缓冲器为,将内管滑动自如地插入外管内,通过设置于 内管的油孔,将在外管内周和内管外周之间划分的环状油室与内管内的工 作油室连通。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液压缓冲器,将车轴侧内管滑动自如地插入车体侧外管 内,将液压缸立设在内管内部,在内管和液压缸上部设置间隔部件,分别 在间隔部件下部的内管和液压缸之间划分出外侧工作油室、在液压缸内部 划分出内侧工作油室,并且在间隔部件上部划分出储油室,穿通间隔部件 将安装于外管侧的活塞支持部件插入液压缸内的内侧工作油室,在活塞支 持部件的前端部设置在液压缸内滑动的活塞,将液压缸内的内侧工作油室 划分为收容活塞支持部件的活塞杆侧油室和不收容活塞杆的活塞侧油室, 内管内的外侧工作油室与液压缸内的活塞杆侧油室连通,在外管内周和内 管外周之间划分出环状油室,通过设置于内管的油孔连通该环状油室与内 管内的外侧工作油室,环状油室的截面积形成得比活塞支持部件的截面积 大;该液压缓冲器具有在活塞支持部件从内侧工作油室退出的伸长行程 中、内侧工作油室或外侧工作油室的油流向储油室的体积补偿流路;和在 伸长行程中阻止油从内侧工作油室或外侧工作油室流向储油室的单向阀。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液压缓冲器的整体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下部放大剖面图。 图3是图1的中部放大剖面图。图4是图1的上部放大剖面图。 图5是图3的要部放大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前叉(液压缓冲器)IO是将外管11配置在车体侧、将内管12配置在车轮 侧的倒立型前叉,如图1 图4所示,经由在外管11的下端开口部内周固定 的导向衬套IIA和在内管12的上端开口部外周固定的导向衬套12A(在内 管12的内周、在导向衬套12A'的下部附带具备密封部件12B),将内管12 滑动自如地插入外管ll的内部。IIB是油封,IIC是防尘密封。在外管ll 的上端开口部液密地螺装有盖13,在外管11的外周设置有车体侧安装部件。 在内管12的下端开口部液密地插装有底片(bottom piece)14、车轴托架15 而构成内管12的底部,在车轴托架15上设置有车轴安装孔16。此时,形 成内管12的底部的底片14形成为有底筒状,而填装到车轴托架15的内径 台阶部,并且,内管12的下端部螺装于车轴托架15的内径,内管12的下 端面被夹压保持在底片14的外周台阶部和车轴托架15的内径台阶部之间。前叉10划分由外管11的内周、内管12的外周和上述2个导向衬套11A、 12A划分的环状油室17。前叉10将液压缸18立设在外管12的内部。液压缸18的下端部螺装 于底片14的内周而与底片14的底面对接,并在与外管12隔着环状间隙的 状态下与该外管12同轴配置。前叉10在内管12和液压缸18的上部设置间隔部件19。间隔部件19 螺装于液压缸18的上端外周,并且,隔着密封部件19A液密地插装在内管 12的上端侧内周。前叉10分别在间隔部件19下部的外管12和液压缸18之间划分出外 侧工作油室20、在液压缸18的内部划分出内侧工作油室21,并且,在间 隔部件19的上部划分出储油室22。在储油室22中,其下侧区域为油室 22A(油面L)、上侧区域为空气室22B。如图5所示,前叉10将安装在外管11上的活塞杆23穿通间隔部件19 而插入至液压缸18内的内侧工作油室21。具体地说,在盖13中心部的下 端部上螺装活塞杆23,并用锁定螺母24将其固定。前叉10在于从间隔部件19插入液压缸18的活塞杆23的前端部螺装 的活塞螺栓25上,固定在液压缸18的内周滑动的活塞26,将上述内侧工作油室21划分为收容活塞杆23的活塞杆侧油室21A和不收容活塞杆23的 活塞侧油室21B。活塞26由活塞螺母25A固定。前叉IO通过设置于液压缸18的油孔27,使内管12内的外侧工作油室 20和液压缸18内的内侧工作油室21的活塞杆侧油室21A常时连通。前叉10通过设置于外管12的油孔28,使上述环状油室17与内管12 内的外侧工作油室20常时连通。前叉10在设置于外管11的上端开口部的盖13的下端面、和设置于内 管12和液压缸18的上部的间隔部件19的上端面之间,夹装有悬挂弹簧30。 在活塞杆23的上端侧外周,设置有对悬挂弹簧30的内周进行导向的弹簧 导向件31。前叉10通过悬挂弹簧30的伸縮振动吸收车辆行走时从路面接 受的冲击力。前叉10在活塞26上具有减振力产生装置40(图3)。减振力产生装置40具有压縮侧流路41和伸长侧流路42。压縮侧流路 41通过阀限制器(valve stopper)41B所支撑的压縮侧盘阀41A(压縮侧减振阀) 开关。伸长侧流路42通过阀限制器42B所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缓冲器, 车轴侧的内管滑动自如地插入车体侧的外管内, 内管的内部立设有液压缸, 内管和液压缸的上部设置有间隔部件,分别在间隔部件下部的内管和液压缸之间划分出外侧工作油室、在液压缸的内部划分出内侧工作油室,并且在间隔 部件的上部划分出储油室, 安装在外管侧的活塞支持部件穿通间隔部件而插入液压缸内的内侧工作油室,活塞支持部件的前端部设置有在液压缸内滑动的活塞, 液压缸内的内侧工作油室划分为收容活塞支持部件的活塞杆侧油室和不收容活塞杆的活塞侧油室 , 内管内的外侧工作油室与液压缸内的活塞杆侧油室连通, 外管的内周和内管的外周之间划分出环状油室,通过设置于内管的油孔连通该环状油室和内管内的外侧工作油室, 环状油室的截面积形成得比活塞支持部件的截面积大, 该液压缓 冲器具有:体积补偿流路,在活塞支持部件从内侧工作油室退出的伸长行程中,使内侧工作油室或外侧工作油室的油流向储油室;和单向阀,在伸长行程中阻止油从内侧工作油室或外侧工作油室流向储油室。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井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昭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