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169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缓冲器,其将活塞杆(12)可自由滑动地插入液压缸(11)中,分别在液压缸(11)的外周和活塞杆(12)的外周设有的弹簧支承具(16)之间安装着悬挂弹簧(13),在悬挂弹簧(13)的外周设有与悬挂弹簧(13)紧密接触的防振具(70),将前述防振具(70)安装在该弹簧支承具16(上)以在沿悬挂弹簧(13)的轴向的双向使其在弹簧支承具(16)上不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缓冲器
技术介绍
作为液压缓冲器,如日本专利特开平10-132010(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将活塞杆可自由滑动地插入液压缸中,在液压缸的外周与活塞杆的外周上的各个防脱弹簧支承具之间安装着悬挂弹簧,在悬挂弹簧的外周设有从外侧紧固该悬挂弹簧的防振橡胶。通过防振橡胶来抑制悬挂弹簧的振动,避免悬挂弹簧产生与受到来自路面的强制振动或内燃机振动的共振。防止了悬挂弹簧有较大的振动,并防止悬挂弹簧与液压缸接触所产生的异常噪音,提高了悬挂弹簧的耐久性。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设置在悬挂弹簧外周的防振橡胶,未考虑防止因悬挂弹簧的伸缩振动而向悬挂弹簧的轴向移动。因此,防振橡胶在使用中会从相对悬挂弹簧的适当设定位置而错开,不能得到当初的防共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液压缓冲器中,将悬挂弹簧的共振防振具保持在相对悬挂弹簧的适当设定位置上。本专利技术的油压缓冲器为,其将活塞杆可自由滑动地插入液压缸中,在液压缸的外周和活塞杆的外周分别设置的弹簧支承具之间夹装着悬挂弹簧,在悬挂弹簧的外周设有与该悬挂弹簧紧密接触的防振具,其中,将前述防振具安装在前述弹簧支承具上,以使其在沿悬挂弹簧的轴向的双向上在弹簧支承具上不动。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液压缓冲器的整体剖视图。图2A、B为示出弹簧支架和防振具的剖视图。图3为示出弹簧支架和防振具变形例的剖视图。图4为示出弹簧支架和防振具变形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液压缓冲器10如图1所示,将活塞杆12插入液压缸11,并在液压缸11和活塞杆12的外侧部安装着悬挂弹簧13。液压缸11具有车体侧安装部件14,在活塞杆12上具有锁紧螺母15A和车轮侧安装部件15。在液压缸11的外周设有上弹簧支承具16,在活塞杆12的外周设有下弹簧支承具17,上弹簧支承具16与下弹簧支承具17之间夹装有悬挂弹簧13。对于上弹簧支承具16将在后面详述。下弹簧支承具17,由卡合在活塞杆12上的弹簧支架18,和着座于弹簧支架18并支承悬挂弹簧13的弹簧座18A组成。另外,防尘罩19的下端凸缘被夹持于弹簧支架18和弹簧座18A之间,防尘罩19在悬挂弹簧13的内周侧上升到液压缸11的外周侧周围,设置在防尘罩19上端部的防尘圈19A与液压缸11的外周滑动接触。液压缸11具有活塞杆12贯通的杆引导部21。杆引导部21通过O型圈22液密封地安装在液压缸11上的同时,备有油封23、套筒24、防尘圈25的内径部与活塞杆12可自由滑动地液密封。另外,在杆引导部21的外侧备有压缩侧减震器26,液压缸11在最大压缩时,备有活塞杆12的缓冲器挡板27与此压缩侧缓冲器26对接,可限制最大压缩冲程。此外,液压缸11在杆引导部21的内侧备有垫圈28A,伸长侧缓冲橡胶28。液压缓冲器10具有活塞阀门装置(压缩侧及伸长侧衰减力产生装置)30。液压缓冲器10通过活塞阀门装置30产生的衰减力,将伴有吸收悬挂弹簧13产生的冲击力的液压缸11和活塞杆12的伸缩振动加以抑制。活塞阀门装置30为,在插入液压缸11的活塞杆12的端部装着阀挡板31、压缩侧阀32、活塞33、伸长侧阀34和阀挡板35,并用螺母36固定这些构件。活塞33划分为,通过外周部备有的O型圈37A、活塞环37B而与液压缸11的内部液密着滑动接触、且在液压缸11的内部不收纳活塞杆12的活塞侧液压油室38A,和收纳活塞杆12的杆侧液压油室38B。活塞33具有,备有压缩侧阀32并可将活塞侧液压油室38A和杆侧液压油室38B连通的压缩侧流路39、备有伸长侧阀34并可将活塞侧液压油室38A和杆侧液压油室38B连通的伸长侧流路(未图示)。另外,液压缓冲器10具有对着液压缸11的活塞侧液压油室38A划分体积补偿室40的隔板41。隔板41保持在液压缸11的内径上设有的突条部42与止轮43之间。隔板41具有将连通活塞侧液压油室38A和体积补偿室40的节流孔45在中心火花塞44穿设的同时,在中心火花塞44的周围设置的阀弹簧46和板状单向阀47。隔板41在中心火花塞44的周围备有开口的伸长侧流路48,在液压缓冲器10压缩时,伸长侧流路48由通过活塞侧液压油室38A的油压推动的单向阀47关闭,在伸长时由通过阀弹簧46押回的单向阀47打开。从而,液压缓冲器10进行如下的衰减作用。(压缩时)活塞侧液压油室38A的油通过压缩侧流路39流向杆侧液压油室38B,此油使压缩侧阀32挠性变形而得到压缩侧的衰减力。接着,进入了液压缸11的活塞12的进入容积部分的油成为剩余,此剩余油从活塞侧液压油室38A通过隔板41的节流孔45向体积补偿室40排出,得到压缩侧衰减力。(伸长时)杆侧液压油室38B的油通过伸长侧流路,使伸长侧阀34挠性变形并流向活塞侧液压油室38A,以得到伸长侧衰减力。然而此时,从液压缸11退出的活塞杆12的退出体积部分的油不足,此不足油从体积补偿室40通过隔板41的节流孔45快速地补给活塞侧液压油室38A。通过这些压缩侧和伸长侧的衰减力,抑制了液压缓冲器10的伸缩振动。另外,在液压缓冲器10最大压缩时,通过液压缸11侧的缓冲器26与活塞杆12侧的缓冲器挡板27的对接,达到最大压缩时的缓冲作用。此外,在液压缓冲器10最大伸长时,通过液压缸11侧的缓冲橡胶28与活塞杆12侧的阀挡板31的对接,达到延伸限度(伸び切り)时的缓冲作用。然而,对于液压缓冲器10,为了避免由螺旋弹簧组成的悬挂弹簧13与受到路面的强制振动或内燃机振动的共振,在悬挂弹簧13的外周(在本实施例中,为上端侧的大致半部外周),具有以从外侧紧固该悬挂弹簧13的方式而与该悬挂弹簧13紧密接触的防振具70。防振具70设置成,从悬挂弹簧13的上端部跨绕到以防止悬挂弹簧13共振的所必要的合适的设定长度范围内。防振具70,如图2所示,沿悬挂弹簧13的轴向的上下双方向,以与上弹簧支承具16卡合并成为不动的方式安装到该弹簧支承具16上。弹簧支承具16,由与在液压缸11的外周卡合的止轮50A卡合的弹簧支架50,和着座于弹簧支架50上并支承悬挂弹簧13的弹簧座60组成。弹簧支架50将止轮50A与筒状部51的内周卡合,在筒状部51的上端部形成向外周伸出的凸缘部52,在此凸缘部52上形成弹簧座着座面52A。防振具70由圆筒状的防振橡胶71组成,在上端部备有向内周伸出的凸缘状安装部72,此凸缘状安装部72成为对着弹簧支承具16的安装部。弹簧支承具16,在将弹簧支架50的弹簧座60着座的弹簧座着座面52A的外周侧切口形成环状台阶面52B,在此台阶面52B与弹簧座60的靠外周的端面之间,夹持着防振具70的凸缘状安装部72。弹簧座60在靠外周的端面处,具有与防振具70的凸缘状安装部72卡合的突起61。弹簧座60具有与防振橡胶71的筒内径大致相同的外径,在此外径的圆周方向备有连续地构成环状的突起61,或在此外径的圆周方向、不连续的多个位置上具有突起61。因而,液压缓冲器10中的悬挂弹簧13的组装顺序,如图2(B)所示,将防振具70(防振橡胶71)的凸缘状安装部72载置在弹簧支架50的凸缘部52的环状台阶面52B上,接着将弹簧座60载置在弹簧支架50的凸缘部52的弹簧座着座面52A与防振具70(防振橡胶71)的凸缘状安装部72上,将悬挂弹簧13载置在弹簧座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缓冲器,其将活塞杆可自由滑动地插入液压缸中,在液压缸的外周和活塞杆的外周分别设置的弹簧支承具之间夹装着悬挂弹簧,在悬挂弹簧的外周设有与该悬挂弹簧紧密接触的防振具,其特征在于,将前述防振具安装在前述弹簧支承具上,以使其在沿悬挂弹簧的轴向的双向上在弹簧支承具上不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千叶公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昭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