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94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为,在使设置于内管的底部侧的悬架弹簧的下弹簧座升降来调整弹簧载荷的液压缓冲器中,谋求对从外部使下弹簧座升降的结构上的简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液压缓冲器(10),在内管(12)的工作油室(21)内,在活塞杆(23)侧的上弹簧座(31)与内管(12)的底部侧的下弹簧座(32)之间夹装有悬架弹簧(33),由在内管(12)的底部侧设置的调整螺栓(71)支承下弹簧座(32),利用调整螺栓(71)的螺旋转动,升降下弹簧座(32),以调整悬架弹簧(33)的弹簧载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的液压缓冲器
技术介绍
作为车辆用的液压缓冲器,具有如日本实开平2-150439(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液压缓冲器,其中,在车体侧的外管内插入可自由滑动的车轴侧的内管,在所述内管的内周上设置间隔部件,在该间隔部件的下部划分出工作油室,在上部划分出贮油室,安装在所述外管侧的活塞杆穿过所述间隔部件地插入所述工作油室内,在该活塞杆的前端部上设有在所述工作油室内滑动的活塞,在所述内管的工作油室内,在活塞杆侧的上弹簧座和该内管的底部侧的下弹簧座之间安装悬架弹簧。专利文献1的液压缓冲器为,柱塞可滑动地嵌合在内管的底部侧,在柱塞的上部装有悬架弹簧用的下弹簧座,在柱塞的下部设有工作油的加压室,通过外部操作而移动的泵塞对加压室加压,能够从外部调整悬架弹簧的弹簧载荷。日本实开昭60-139591(专利文献2)的液压缓冲器为,由柱塞支承悬架弹簧的弹簧载荷,并且设置与柱塞相对的斜面部件,由调整螺栓推压介于柱塞和斜面部件的斜面之间的滚珠,能够从外部调整悬架弹簧的弹簧载荷。在专利文献1的液压缓冲器中,需要在内管的底部侧可滑动地装入柱塞或泵塞,这在部件加工及组装上会很困难,同时成本变高。此外,悬架弹簧的载荷由加压室的工作油支承,在密封加压室较高的工作液压方面很难,同时成本变高。在专利文献2的液压缓冲器中,结构为,从与斜面部件的斜面相对的横向推动由调整螺栓推压的滚珠,将该滚珠推上该斜面,由于与滚珠点接触的斜面的变形,会损害斜面部件的耐久性。滚珠的直径受到其设置空间上的限制,弹簧载荷的调整幅度较小。此外,在液压缓冲器中,悬架弹簧的弹簧载荷的调整最好是在不将车轴从液压缓冲器上拆下的状态下也能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为,在使设置于内管的底部侧的悬架弹簧的下弹簧座升降来调整弹簧载荷的液压缓冲器中,谋求对从外部使下弹簧座升降的结构上的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技术问题为,在使设置于内管的底部侧的悬架弹簧的下弹簧座升降来调整弹簧载荷的液压缓冲器中,谋求在不从车轴上拆下的状态下从外部使下弹簧座升降的结构上的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技术问题为,在使设置于内管的底部侧的下弹簧座升降来调整悬架弹簧的弹簧载荷的液压缓冲器中,谋求在不拆下车轴的状态下从外部使下弹簧座升降的结构上的简化,确保充分的弹簧载荷调整幅度和耐久性。本专利技术的液压缓冲器为,在车体侧的外管内可自由滑动地插入车轴侧的内管,在所述内管的内周上设置间隔部件,在该间隔部件的下部划分出工作油室,在上部划分出贮油室,将安装于所述外管侧的活塞杆穿过所述间隔部件地插入所述工作油室内,在该活塞杆的前端部上设置有在所述工作油室中滑动的活塞,在所述内管的工作油室内,在活塞杆侧的上弹簧座与该内管的底部侧的下弹簧座之间夹装有悬架弹簧,其中,由在所述内管的底部侧设置的调整螺栓支承下弹簧座,利用调整螺栓的螺旋转动,升降下弹簧座,调整悬架弹簧的弹簧载荷。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液压缓冲器为,在车体侧的外管内可自由滑动地插入车轴侧的内管,在所述内管的内周上设置间隔部件,在该间隔部件的下部划分出工作油室,在上部划分出贮油室,将安装于所述外管侧的活塞杆穿过所述间隔部件地插入所述工作油室内,在该活塞杆的前端部上设置有在所述工作油室中滑动的活塞,在所述内管的工作油室内,在活塞支承部件侧的上弹簧座与该内管的底部侧的下弹簧座之间夹装有悬架弹簧,其中,利用调整螺栓支承下弹簧座,利用调整螺栓的螺旋转动,升降下弹簧座,调整悬架弹簧的弹簧载荷,该调整螺栓以在所述内管的底部的离开车轴安装孔的位置上面对外部的状态,设置于该底部上。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液压缓冲器为,在车体侧的外管内可自由滑动地插入车轴侧的内管,在所述内管的内周上设置间隔部件,在该间隔部件的下部划分出工作油室,在上部划分出贮油室,将安装于所述外管侧的活塞杆穿过所述间隔部件地插入所述工作油室内,在该活塞杆的前端部上设置有在所述工作油室中滑动的活塞,在所述内管的工作油室内,在活塞杆侧的上弹簧座与该内管的底部侧的下弹簧座之间夹装有悬架弹簧,其中,在所述内管的底部设置有在该底部的离开车轴安装孔的位置上面对外部的调整器,利用设置于所述内管的底部上的调整螺栓支承下弹簧座,通过从外部向调整器施加的操作,螺旋转动调整螺栓,利用调整螺栓的螺旋转动,升降下弹簧座,调整悬架弹簧的弹簧载荷。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液压缓冲器为,在车体侧的外管内可自由滑动地插入车轴侧的内管,在所述内管的内周上设置间隔部件,在该间隔部件的下部划分出工作油室,在上部划分出贮油室,将安装于所述外管侧的活塞杆穿过所述间隔部件地插入所述工作油室内,在该活塞杆的前端部上设置有在所述工作油室中滑动的活塞,在所述内管的工作油室内,在活塞杆侧的上弹簧座与该内管的底部侧的下弹簧座之间夹装有悬架弹簧,其中,在所述内管的底部设置有在该底部的离开车轴安装孔的位置上面对外部的调整螺栓,并且设有支承下弹簧座的下面的柱塞,在调整螺栓和柱塞之间延伸的弯曲状管路中连续地装填有多个滚珠,调整螺栓的端面与构成连续状的滚珠群的一端的滚珠抵接,柱塞的端面与该滚珠群的另一端的滚珠抵接,利用调整螺栓的螺旋转动升降下弹簧座,调整悬架弹簧的弹簧载荷。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液压缓冲器为,在车体侧的外管内可自由滑动地插入车轴侧的内管,在所述内管的内周上设置间隔部件,在该间隔部件的下部划分出工作油室,在上部划分出贮油室,将安装于所述外管侧的活塞支承部件穿过所述间隔部件地插入所述工作油室内,在该活塞支承部件的前端部上设置有在所述工作油室中滑动的活塞,在所述内管的工作油室内,在活塞支承部件侧的上弹簧座与该内管的底部侧的下弹簧座之间夹装有悬架弹簧,其中,在所述内管的底部设置有在该底部的离开车轴安装孔的位置上面对外部的调整螺栓,并且,使设置于内管的底部上的滑块可利用调整螺栓的旋转力在与内管的中心轴交叉的方向上直线移动,使下弹簧座的下部斜面载置于滑块的上部斜面上,利用调整螺栓的旋转,升降下弹簧座,调整悬架弹簧的弹簧载荷。附图说明图1为第1实施例的液压缓冲器整体的剖面图。图2为图1的下部剖面图。图3为图1的中间部剖面图。图4为图1的上部剖面图。图5为弹簧载荷调整装置的剖面图。图6为调整螺栓的正视图。图7为调整螺母,(A)为剖面图,(B)为俯视图。图8为套管的剖面图。图9为止转垫片的俯视图。图10为下弹簧座的剖面图。图11为弹簧载荷调整装置的变形例的剖面图。图12为第2实施例的弹簧载荷调整装置的剖面图。图13为调整螺栓的正视图。图14为调整螺母,(A)为侧剖面图,(B)为俯视图,(C)为端面图。图15为滑块,(A)为侧视图,(B)为俯视图,(C)为正视图,(D)为后视图。图16为止转垫片的俯视图。图17为下弹簧座的剖面图。图18为弹簧载荷调整装置的变形例的剖面图。图19为第3实施例的弹簧载荷调整装置的剖面图。图20为调整器,(A)为正视图,(B)为端面图。图21为塞柱,(A)为正视图,(B)为端面图。图22为调整螺栓的正视图。图23为调整螺母,(A)为半剖面图,(B)为端面图。图24为止转垫片的俯视图。图25为下弹簧座的半剖面26为第4实施例的液压缓冲器整体的剖面图。图27为弹簧载荷调整装置的剖面图。图28为衰减力调整装置的剖面图。图29为弯曲状管路形成体,(A)为剖面图,(B)为底面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缓冲器,在车体侧的外管内可自由滑动地插入车轴侧的内管,在所述内管的内周上设置间隔部件,在该间隔部件的下部划分出工作油室,在上部划分出贮油室,将安装于所述外管侧的活塞支承部件穿过所述间隔部件地插入所述工作油室内,在该活塞支承部件的前端部上设置有在所述工作油室中滑动的活塞,在所述内管的工作油室内,在活塞支承部件侧的上弹簧座与该内管的底部侧的下弹簧座之间夹装有悬架弹簧,其特征为,由在所述内管的底部侧设置的调整螺栓支承下弹簧座,利用调整螺栓的螺旋转动升降下弹簧座,调整悬架弹簧的弹簧载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上阳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昭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