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339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压缓冲器,在提高设定衰减力特性的自由度,得到适当的衰减力的同时,将衰减力产生机构的结构简化。在封入油液的工作缸(2)内嵌装连接活塞杆(4)的活塞(3)。通过活塞(3)的滑动在伸出侧及缩进侧油路(6、7)内产生的油液的流向利用主盘阀(14、26)控制,产生衰减力,利用背压室(18)、(30)的内压调整主盘阀(14、26)的开阀压力。在活塞速度的低速区域,由于主盘阀(14、26)关闭背压室入口油路(15、27),故背压室(18、30)的内压没有上升,衰减力变地充分小。在主盘阀(14、26)打开的同时,背压室入口油路(15、27)打开,背压室(18、30)的内压上升,衰减力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在汽车等车辆的悬挂装置等上的合适的液压缓冲器
技术介绍
通常,安装于汽车等车辆的悬挂装置上的筒型液压缓冲器具有如下结构,在封入油液的工作缸内可滑动地嵌装有连接活塞杆的活塞,在活塞部设有由油液通路、节流孔及盘阀等构成的衰减力产生机构。由此,伴随活塞杆的冲程,工作缸内的活塞滑动,从而在油液通路中产生的油液的流动通过节流孔及盘阀控制,产生衰减力。而且,在活塞速度的低速区域,通过节流孔产生衰减力,在活塞速度的高速区域,由于盘阀弯曲而开阀,从而防止衰减力的过度上升。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液压缓冲器中,由于活塞速度的低速区域的衰减力依存于节流孔的流路面积,高速区域的衰减力依存于预先设定的盘阀的开阀压力,故存在衰减力特性的设定自由度低的问题。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示,提案有如下液压缓冲器,在盘阀的背面侧设置背压室、控制导入该背压室的压力的阀(第二盘阀)、和所述背压室达到规定压力时溢流其压力的溢流阀。而且,将油液的一部分介由节流孔通路导入背压室,使背压室的压力在闭阀方向作用在盘阀上,通过阀(第二盘阀)和溢流阀调整盘阀上的背压。即,在活塞速度的低速区域由于阀(第二盘阀)关闭,故可产生小的衰减力,当活塞速度上升时,阀(第二盘阀)打开,可产生大的衰减力,进而,当活塞速度上升时,溢流阀打开,可产生比上述大的衰减力小的衰减力,提高设定衰减力特性的自由度。专利文献1特开平2-278026号公报但是,在设有上述现有的背压室的液压缓冲器中,和承受背压室压力的盘阀别体地设有控制导入背压室的压力的阀(第二盘阀),故存在衰减力产生机构的结构复杂、轴方向尺寸增长、整体上大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问题点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缓冲器,可提高衰减力特性的设计自由度,得到适当的衰减力特性,同时,可将衰减力产生机构的结构简化且小型化。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压缓冲器,其包括工作缸,其封入油液;活塞,其可滑动地嵌装于上述工作缸内;活塞杆,其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工作缸的外部;主阀,其控制由所述活塞的滑动产生的油液的流动,产生衰减力;背压室,其向该主阀的闭阀方向作用内压;背压室入口油路,其向背压室导入油液,其中,介由所述背压室入口油路将油液的一部分导入所述背压室,控制所述主阀的开阀,设置通过所述主阀的开阀增加所述背压室入口油路的流路面积的阀机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背压室的压力达到规定压力时溢流其压力的溢流阀。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阀的背面侧外周部,划分所述背压室的弹性密封部件一体固定在所述主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机构在所述主阀接触离开的所述活塞的部位具有从外周端部向内周端部延伸的至少一个节流孔,介由该节流孔将油液导入所述背压室内。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机构包括开口,其设于所述主阀上;切口盘,其设于所述主阀上游侧,并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开口且沿径向延伸的切口;封闭盘,其设于所述切口盘的上游侧,封闭与所述切口的所述开口对向的部位,所述主阀在开阀时相对于所述切口盘离开。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将所述背压室的油液与下游侧连通的下游侧节流孔,所述主阀闭阀时的所述背压室入口油路的流路面积比所述下游侧节流孔的流路面积小。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密封部件密封所述背压室的密封面的径向外侧配置落座有所述主阀的座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液压缓冲器,在主阀闭阀时,由于通过阀机构减小背压室入口油路的流路面积(包括零),故在活塞速度的低速区域背压室内的压力没有上升,因此,可减小对主阀的背压,将衰减力降得充分低,伴随活塞速度升高主阀打开,背压室入口油路的流路面积增加,背压室内的压力上升,在主阀产生的衰减力增大。这样,通过调节背压室的压力,可提高衰减力特性设计的自由度,得到适当的衰减力特性,同时,可将衰减力产生机构简化且小型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液压缓冲器,由于设有溢流(リリ一フ)背压室压力的溢流阀,故当进一步活塞速度上升,背压室的压力达到规定压力时,溢流阀开阀,可抑制主阀的衰减力过度上升。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液压缓冲器,由于将划分背压室的弹性密封部件一体固定在主阀上,故可提高弹性密封部件和主阀之间的背压室的密封性,可提高衰减力产生机构的安装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液压缓冲器,仅通过在主阀接触离开的所述活塞部位设置至少一个从外周端部向内周端部延伸的节流孔,即可设定阀机构闭阀时的节流孔面积,可抑制节流孔面积的误差,得到稳定的节流特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液压缓冲器,由于在具有开口的主阀上游侧顺序层积切口盘和封闭盘,故可通过切口盘的切口宽度和厚度及其个数设定盘机构闭阀时的节流孔面积,可抑制节流孔面积的误差,得到稳定的节流特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的液压缓冲器,由于主阀闭阀时所述背压室入口油路的流路面积比下游侧节流孔的流路面积小,故在从下游侧节流孔向背压室导入压力的逆冲程时,由于可向背压室产生背压,故即使主阀在开阀方向受到逆冲程时的压力,也不会开阀。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的液压缓冲器,在所述弹性密封部件密封所述背压室的密封面的径向外侧配置落座有所述主阀的座部,主阀不会由于逆冲程时的压力而开阀。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液压缓冲器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液压缓冲器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液压缓冲器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液压缓冲器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液压缓冲器的主盘阀上层积的封闭盘的平面图;图6是图4所示的液压缓冲器的主盘阀上层积的切口盘的平面图;图7是图4所示的液压缓冲器的主盘阀的平面图;图8是图4所示的液压缓冲器的主盘阀的变形例的平面图;图9是将图4所示的液压缓冲器的主盘阀压装在座部的弹簧部件的平面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液压缓冲器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符号说明1液压缓冲器,2工作缸,3活塞,4活塞杆,12、24座部(阀机构),14、26主盘阀(主阀、阀机构),15、27背压室入口油路,18、30背压室,21、33下游侧节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液压缓冲器1是安装于汽车等车辆的悬挂装置上的筒型液压缓冲器,在封入油液的工作缸2(仅图示侧壁的一部分)内可滑动地嵌装有活塞3,利用该活塞3将工作缸2内划分为工作缸上室2A和工作缸下室2B两室。活塞杆4的一端通过螺母5与活塞3连接,活塞杆4的另一端侧插通安装于工作缸2及外筒(未图示)上端部的导杆(未图示)及油封(未图示)延伸出外部。工作缸下室2B介由具有适度的流通阻力的基阀(未图示)与油箱(未图示)连接,在油箱内封入有油液及气体。活塞3上设有用于连通工作缸上下室2A、2B间的伸出侧油路6及缩进侧油路7。在活塞3的工作缸下室2B侧的端部设有控制伸出侧油路6的油液流动而产生衰减力的伸出侧衰减力产生机构8。在工作缸上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缓冲器,其包括:工作缸,其封入油液;活塞,其可滑动地嵌装于所述工作缸内;活塞杆,其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工作缸的外部;主阀,其控制由所述活塞的滑动产生的油液的流动,产生衰减力;背压室,其向该主阀的闭阀方向作用内压;背压室入口油路,其向背压室导入油液,其中,介由所述背压室入口油路将油液的一部分导入所述背压室,控制所述主阀的开阀,其特征在于,设置通过所述主阀的开阀增加所述背压室入口油路的流路面积的阀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一中嶋光中楯孝雄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