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避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251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的避震器,所述自行车具有一顶撑坐垫的座管架与一枢接有一后轮的后轮架,该避震器是倾斜地组装在该座管架与后轮架间,并包含:一设于后轮架的前端的防尘套筒、一与防尘套筒同轴的活塞杆、一套设在防尘套筒内且枢接在座管架上的液气压缸,及一组装于液气压缸内的回流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回流缓冲装置包括: 一导流板,穿设在活塞杆上且受活塞杆抵压,并具有多数个间隔凹设于导流板周缘的导流槽; 一油门活塞座,穿设在活塞杆上并与导流板紧贴,其具有一朝导流板突出的突环,及至少一凹设于突环周缘与活塞座边缘间的孔隙; 一止漏环,组装于导流板与油门活塞座间;及 一衬套,套设在活塞杆上并抵接油门活塞座。(*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避震器
技术介绍
如图1及图2所示图,是一种以往避震器组装在自行车上的侧视图,及该避震器的组合剖视图,该自行车1具有一顶撑坐垫11的座管架12与一枢接有一后轮13的后轮架14,该避震器2是倾斜地组装在座管架12与后轮架14间,借以达到避震效果,其包含一防尘套筒21、一气压缸22,及一活塞杆23。该防尘套筒21具有一枢接在座管架12的圆形枢接部211,及自枢接部211周缘延伸的围壁212,该气压缸22是套设在围壁212所形成的信道内,且具有一突出围壁212的突出部221,该突出部221是枢接在后轮架14前端,而该活塞杆23具有一固设在枢接部211上的结合端231,及一伸置于气压缸22内的作动端232,在防尘套筒21与气压缸22间设有一固设在气压缸22顶端且环绕于围壁212内侧的封挡环24,该封挡环24、围壁212与枢接部211间可组围形成一第一气室25,而在防尘套筒21的开口端设有一可供气压缸22插设的挡止环26,该挡止环26、封挡环24与围壁212间可形成一第二气室27。当避震器2作动时,该气压缸22与活塞杆23产生相对运动,而可驱使气压缸22突伸或缩入防尘套筒21内,此时,该封挡环24便会在防尘套筒21的围壁212内轴向位移,借以改变该等气室25、27的容积,而达到缓冲避震的效果,因此,该避震器2仍具有吸收脚踏车行走时所产生的震动的基本功效,但是,该避震器2只是利用气体作为传导吸震的媒介,因此当气压缸22进行突出复位动作时,气体将会很快地经过封挡环24而造成类似暴冲的现象发生,进而导致骑乘者的不适,因此,如何有效改善上述的缺失,是业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吸收振动,且可缓慢复位,以确保骑乘者舒适的自行车的避震器。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的避震器,所述自行车具有一顶撑坐垫的座管架与一枢接有一后轮的后轮架,该避震器是倾斜地组装在该座管架与后轮架间,并包含一设于后轮架的前端的防尘套筒、一与防尘套筒同轴的活塞杆、一套设在防尘套筒内且枢接在座管架上的液气压缸,及一组装于液气压缸内的回流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回流缓冲装置包括一导流板,穿设在活塞杆上且受活塞杆抵压,并具有多数个间隔凹设于导流板周缘的导流槽;一油门活塞座,穿设在活塞杆上并与导流板紧贴,其具有一朝导流板突出的突环,及至少一凹设于突环周缘与活塞座边缘间的孔隙;一止漏环,组装于导流板与油门活塞座间;及一衬套,套设在活塞杆上并抵接油门活塞座。所述自行车的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液气压缸具有一管壁、一由管壁所围成的活塞区、一固结在活塞区顶端的油封座,及一位于活塞区内且连接活塞杆的气门活塞,该气门活塞将该活塞区分隔为一液压室及一气压室。在正常状态时,衬套顶撑油门活塞座。当避震器承受外力时,液气压缸向防尘套筒内轴向位移,此时,液体可经由油门活塞座的孔隙而流过导流板,而当外力消失后,液体受吸附而缓慢回流至液气压缸内,借以驱使液气压缸相对防尘套筒缓慢突出。由以上说明可知,本技术利用液压油的流动性较气体缓慢的特性,使避震器3在作复位动作时,不会有以往气压避震器2的快速突出复位现象发生,而且,本技术的避震器3在作动时,因气压室337压力的改变而会产生一反作用力使活塞杆32相对液气压缸33突出,此时,借由该回流缓冲装置5的设置便可使流入缓冲空间510的液压油缓慢回流至液压室336内,而具有缓冲复位的优点。归纳上述,本技术自行车的避震器利用回流缓冲装置的设置与液、气压的统合搭配,使避震器可达到吸震且缓慢复位的功效,而使骑乘者可更舒适的骑乘自行车。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自行车的避震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种以往避震器组装在自行车上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该以往避震器的组合剖视图,显示该避震器在未受外力时的正常状态;图3是本技术避震器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显示该避震器是组装在自行车的一座管架与一后轮架间;图4是该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该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显示该避震器在未受外力时的正常状态;图6是一类似图5的视图,显示该避震器在承受外力时的作动状态;图7是图6的局部剖视放大图;及图8是一类似图7的视图,显示该避震器在外力消失后的回流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的避震器3的实施例同样可装设在一自行车4上借以达到避震效果,且所述自行车4也具有一坐垫41、一顶撑坐垫41的座管架42,及一枢设有一后轮的后轮架43,该避震器3是倾斜地组装在座管架42与后轮架43间,其包含一防尘套筒31、一活塞杆32、一液气压缸33,及一回流缓冲装置5。如图4及图5所示,该防尘套筒31是枢设于后轮架43的前端,且具有一轴线311、一枢接在后轮架43上的后耳部312、一沿后耳部312周缘延伸的围壁313,及一由围壁313与后耳部312所组围形成的轴道314。该活塞杆32是沿轴线311固接在后耳部312上,并依序具有一自后耳部312向下延伸的第一作动段321、一杆径较第一作动段321小的第二作动段322,及一由杆径变化所形成的肩部323。该液气压缸33是可轴向位移地紧塞在轴道314中,其具有一枢接在座管架42上的前耳部331、一沿前耳部331周缘朝防尘套筒31轴道314延伸的管壁332、一由管壁332与前耳部331组围形成的活塞区333、一套塞于管壁332顶端且供活塞杆32的第一作动段321可移动地穿设的油封座334,及一位于活塞区333内且受活塞杆32连动的气门活塞335,该气门活塞335便可将活塞区333区分为一容置有液压油的液压室336及一容置有空气的气压室337。该管壁332的外壁面便与围壁313的内壁面相互紧密接触,在油封座334与气门活塞335上分别环设有多数个接触管壁332内壁面的O形环338,以防止气液体渗漏。另外,本技术为了使活塞杆32在作动时能缓慢复位突出,以驱使液气压缸33相对防尘套筒31缓慢突出而达到较佳避震效果,因此在液气压缸33的液压室336内组装有该回流缓冲装置5,其包括一导流板51、一油门活塞座52、一组装于导流板51与油门活塞座52间的止漏环53,及一衬套54。该导流板51套设且抵接在活塞杆32的肩部323上,并具有一供活塞杆32第二作动段322穿设的穿孔511,及多数个间隔凹设于导流板51周缘的导流槽512,在导流板51与油封座334间的活塞杆32上也套设有一防止液压油流经的O形环338,且导流板51、管壁332与油封座334间可界定出一缓冲空间510。该油门活塞座52是穿设在活塞杆32的第二作动段322上并与导流板51紧贴,其具有一供活塞杆32的第二作动段322穿设的通孔521、一沿轴线311朝导流板51突出的突环522、一自凸环522周缘突伸的三角突块523,及一凹设于突环521周缘与活塞座52边缘间且可供液压室336的液压油流经的孔隙524,而上述的止漏环53便可受三角突块523撑张地套设在该突环522周缘,且其横截面的形状为方形。该衬套54是套设在活塞杆32上并可抵接油门活塞座52与气门活塞335,借以控制油门活塞座52的伸缩。由图5可见,该避震器3组装后且在未受外力的正常状态时,套设在液压室336内的衬套54是顶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友仁
申请(专利权)人:福隆尖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