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561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平衡轴,设有重心偏离其旋转中心的第一平衡配重,在第一平衡配重的轴向中部设置有支撑平衡轴旋转的轴颈,所述轴颈为重心偏离其旋转中心结构,该轴颈的重心偏向所述第一平衡配重的重心一侧。在与该轴颈的重心沿该该轴颈的旋转中心对称的一侧设置有肋。采用上述结构后,在不改变平衡轴的外框尺寸的情况下,可以把轴颈的轴向尺寸做得最小,增加平衡配重的重量和尺寸,其抗弯刚性和承载能力又不会减少,从而更大幅度地消除往复发动机产生的二阶往复惯性力,显著降低发动机的噪声和振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平衡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平衡系统以消除二阶往复惯性力的平衡轴。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汽车的广泛普及,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发动机产生的振动和噪声是影响汽车舒适性的关键。发动机运转时,相关的运动部件(该运动件一般包括活塞,曲轴,平衡轴,连杆组以及飞轮等)在进行往复直线运动和转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周期性的变化,产生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并作用到相关零件(该相关零件是指与以上运动部件相配合的零件,如缸体,起支撑作用的轴承座等)上,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由于工作过程中的周期性和机件运动的周期性,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旋转惯性力(或称离心力)和往复惯性力都是周期性变化的,这些力在机体内不能互相抵消,传给支承的力也会不断变化,而且,由于输入扭矩的波动,也会造成支反力的不断变化,使得往复发动机产生了二阶往复惯性力。这种不平衡力最主要的危害是给发动机带来振动与噪声,造成的后果是加剧发动机零件间的磨损,破坏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考虑到乘车的舒适性,一般在中、高档发动机中,采用加装平衡装置的方法来消除二阶往复惯性力,可以显著降低高速运转发动机的噪声和振动。在该平衡装置中,由于平衡轴高速旋转(一般平衡轴的转速为曲轴转速的2倍),且在平衡配重的作用下,旋转支撑平衡轴的轴颈部分需要具有尽可能高的刚性,因此该轴颈部分通常需要具有完整的圆形横截面结构来保证其刚性。由于需要发动机的重量和体积要求尽可能的小,因此也希望平衡轴的重量和体积尽可能的小,但又要保证平衡轴的不平衡重量尽可能的大(这样可以尽可能的消除往复发动机产生的不平衡力),所以在不改变平衡轴的外框尺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减少轴颈部分的重量和尺寸,增加平衡配重的重量和尺寸,但是,减小了轴颈部分的重量和尺寸其抗弯刚性和承载能力又不能保证。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平衡轴,能够满足上述所需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减小轴颈部分的重量和尺寸且抗弯刚性和承载能力不会减小的平衡轴。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一种平衡轴,设有重心偏离其旋转中心的第一平衡配重,在第一平衡配重的轴向中部设置有支撑平衡轴旋转的轴颈,所述轴颈为重心偏离其旋转中心结构,该轴颈的重心偏向所述第一平衡配重的重心一侧。在上述基础中,其中所述轴颈的经过所述第一平衡配重重心的轴向截面呈阶梯状,其轴向截面尺寸较大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平衡配重的重心一侧,该截面尺寸较大的部分上的凸出部分形成第二平衡配重。所述轴颈的经过所述第一平衡配重重心的轴向截面呈凸型,其轴向截面尺寸较大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平衡配重的重心一侧,该截面尺寸较大的部分上的凸出部分形成第二平衡配重。其还设有肋,该肋设置在与该轴颈的重心沿该该轴颈的旋转中心对称的一侧。所述肋的一端与该轴颈的侧端相连。所述肋设置在该轴颈的两侧。该肋的径向高度随着远离该轴颈而渐小。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平衡轴由于轴颈为重心偏离其旋转中心结构且轴颈的重心偏向第一平衡配重的重心一侧,又由于在该平衡轴上设有位于与轴颈的重心沿轴颈的旋转中心对称的一侧设置有肋,在不改变平衡轴的外框尺寸的情况下,可以把轴颈的轴向尺寸做得最小,增加平衡配重的重量和尺寸,其抗弯刚性和承载能力又不会减少,从而更大幅度地消除往复发动机产生的二阶往复惯性力,显著降低发动机的噪声和振动。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平衡轴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平衡轴的主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一种平衡轴包括重心偏离其旋转中心的平衡配重1,支撑该平衡轴旋转的轴颈2,该轴颈2设置在该第一平衡配重1的中部,该第一平衡配重1轴向沿该轴颈2对称。所述轴颈2的经过所述第一平衡配重1重心的轴向截面呈阶梯状,该轴颈2的经过所述第一平衡配重1重心的轴向截面尺寸较大的部分22位于所述第一平衡配重1的重心一侧,该轴颈2的轴向截面尺寸较大的部分22上的凸出部分形成第二平衡配重21。当然,所述轴颈2也可以为经过所述第一平衡配重1重心的轴向截面呈凸型、梯形等重心偏离其旋转中心的结构,该轴颈2的经过所述第一平衡配重1重心的轴向截面尺寸较大的部分22位于所述第一平衡配重1的重心一侧,该轴颈2的经过所述第一平衡配重1重心的轴向截面尺寸较大的部分22上的凸出部分形成第二平衡配重21。在所述平衡轴上,位于与该轴颈2的重心沿该轴颈2的旋转中心对称的一侧设置有肋3,一般地,该肋3设置在该轴颈2的两侧,该肋3的一端30与该轴颈的侧端20相连,所述肋3的径向高度随着远离该轴颈2而渐小。权利要求1.一种平衡轴,设有重心偏离其旋转中心的第一平衡配重,在第一平衡配重的轴向中部设置有支撑平衡轴旋转的轴颈,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颈为重心偏离其旋转中心结构,该轴颈的重心偏向所述第一平衡配重的重心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颈的经过所述第一平衡配重重心的轴向截面呈阶梯状,其轴向截面尺寸较大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平衡配重的重心一侧,该截面尺寸较大的部分上的凸出部分形成第二平衡配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颈的经过所述第一平衡配重重心的轴向截面呈凸型,其轴向截面尺寸较大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平衡配重的重心一侧,该截面尺寸较大的部分上的凸出部分形成第二平衡配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轴,其特征在于其还设有肋,该肋设置在与该轴颈的重心沿该该轴颈的旋转中心对称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的一端与该轴颈的侧端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平衡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肋设置在该轴颈的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平衡轴,其特征在于该肋的径向高度随着远离该轴颈而渐小。专利摘要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平衡轴,设有重心偏离其旋转中心的第一平衡配重,在第一平衡配重的轴向中部设置有支撑平衡轴旋转的轴颈,所述轴颈为重心偏离其旋转中心结构,该轴颈的重心偏向所述第一平衡配重的重心一侧。在与该轴颈的重心沿该该轴颈的旋转中心对称的一侧设置有肋。采用上述结构后,在不改变平衡轴的外框尺寸的情况下,可以把轴颈的轴向尺寸做得最小,增加平衡配重的重量和尺寸,其抗弯刚性和承载能力又不会减少,从而更大幅度地消除往复发动机产生的二阶往复惯性力,显著降低发动机的噪声和振动。文档编号F16F15/22GK2937647SQ200620017498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6日专利技术者方学卫, 王少鹏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衡轴,设有重心偏离其旋转中心的第一平衡配重,在第一平衡配重的轴向中部设置有支撑平衡轴旋转的轴颈,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颈为重心偏离其旋转中心结构,该轴颈的重心偏向所述第一平衡配重的重心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学卫王少鹏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