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手动调整功能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857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手动调整功能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自动调整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一个壳体,在壳体内装有蜗杆,蜗杆的外端伸出壳体,所述的蜗杆外端开有一个通孔,通孔的方向垂直于蜗杆的轴向,在蜗杆外端处的壳体上设有若干条凹槽。采用一根销子或者铁丝之类的刚性杆子穿过通孔,并使其两端嵌于凹槽中,就可将蜗杆固定,相对于壳体不能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调整臂具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采用不同的调整方式,以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同时,两种状态之间转换操作十分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能够自动调整汽车制动鼓与制动蹄片之间间隙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需要频繁地使用刹车。长期使用会造成汽车制动鼓与制动蹄片之间的间隙变大。如果不及时调整,会导致制动距离过大等现象,给行车带来不安全的隐患。调整臂是汽车制动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安全件,它除了传递制动力矩外,还具有调整制动蹄片与制动鼓之间的制动间隙的作用。显然,制动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汽车的制动性能,从而影响行车安全。按间隙的调整方式,调整臂可划分为手动调整臂和自动调整臂。使用手动调整臂的汽车,其制动间隙需要调整时靠人工来转动调整臂的蜗杆,改变制动器凸轮轴的起始点位置,从而将制动间隙调到理想值。调整结束后,必须人为地将蜗杆在圆周方向上固定。下次调整时需要解除固定后再进行。使用自动调整臂的汽车,其制动间隙一旦因摩擦片磨损有所加大时,自动调整臂会随时自动转动调整臂的蜗杆,从而将制动间隙调到设定值,有效保证行车安全。自动调整臂比手动调整臂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目前自动调整臂在汽车上正被广泛推广使用。但是,由于自动调整臂本身以外的一些因素影响,使得自动调整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车桥本身制造质量差异较大,不同批次车桥制动器之间、特别是同一根桥的两侧制动器零部件之间的刚度值差异较大,而这些差异自动调整臂是不能识别的,最终会引起调整间隙值差别大,出现过热、制动疲软、跑偏、甩尾等不良现象。这些问题主要出现在新车、更换新摩擦片后的磨合期内,随着制动器的磨合会逐渐消除。但在磨合前,如采用手动调整臂来替代自动调整臂,就可轻易解决上述问题。又如,在同一调整臂的零部件之间的寿命差异是很大的。通常,调整臂内的受力零件由于磨损较大,其寿命较短。当个别易损零件达到寿命极限时,会使调整臂的制动间隙偏大,甚至失去调整功能,从而出现汽车制动疲软或无制动的可怕后果。此时,目前的方法只有去更换新的自动调整臂。但由于自动调整臂的价格高,配件购买也不方便,因此往往会给车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手动调整功能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使它具有手动调整和自动调整两种功能,并延长了调整臂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具有手动调整功能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一个壳体,在壳体内装有蜗杆,蜗杆的外端伸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外端开有一个通孔,通孔的方向垂直于蜗杆的轴向,在蜗杆外端处的壳体上设有若干条凹槽。采用一根销子或者铁丝之类的刚性杆子穿过通孔,并使其两端嵌于凹槽中,就可将蜗杆固定,相对于壳体不能转动。本调整臂具有自动和手动两种功能。当蜗杆没有被固定时,本调整臂与一般的自动调整臂没有区别,具有自动调整功能。当将刚性杆子穿过蜗杆外端的通孔并且嵌于凹槽中,使蜗杆不能转动时,本调整臂具有手动调整功能。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调整臂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调整臂兼备了手动和自动两种功能,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采用不同的调整方式,以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2、当本调整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个别零件出现磨损而导致其自动调整性能下降甚至失效时,可以采用手动调整的方式来延长本调整臂的使用寿命,以减少车主的经济负担,提高汽车的使用效率。3、本调整臂通过一根刚性杆子就可使其在手动调整与自动调整两种状态之间转换,操作十分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调整臂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调整臂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调整臂中蜗杆外端处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壳体;2、蜗杆;3、通孔;4、螺盖;41圆环;5、凹槽;6、刚性杆子;7、控制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具有手动调整功能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壳体1、壳体1表面的控制臂7和壳体1内的蜗杆2等零件。调整臂壳体1内部的结构与普通的自动调整臂相同。蜗杆2的外端伸出壳体1。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蜗杆2的外端处有一个螺盖4,螺盖4是通过螺纹与壳体1固连的。蜗杆2的外端穿过螺盖4,处于螺盖4的外侧。通孔3处于蜗杆2的外端,通孔3的方向垂直于蜗杆2的轴向。如图2和图3所示,在螺盖4的外侧面有一个圆环41,圆环41上开有若干条凹槽5。显然,螺盖4和圆环41均相对于壳体1固定不动的。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圆环41上开有六条均匀分布的凹槽5。在正常的装配和行车时,本自动调整臂中刚性杆子6是没有的。在使用时,调整臂安装于汽车内,其控制臂7被固定在车桥上,壳体1通常与汽车制动系统的制动分泵联接。此时,它与一般的自动调整臂没有区别。当汽车的制动系统出现问题或者本调整臂出现问题等情况下,需要使本调整臂处于手动状态时,维修人员可以先通过手动转动调整臂的蜗杆2,将制动间隙调整到理想值,然后一根刚性杆子6穿过蜗杆2外端的通孔3,并且嵌于圆环41的凹槽5内,使蜗杆2相对于调整臂壳体1固定即可。刚性杆子6可以是铁丝或者开口销之类的物件。当需要恢复调整臂自动状态时,只要将刚性杆子6从通孔3中拨出,重新固定控制臂即可。显然,本调整臂状态转换的操作是十分方便的。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手动调整功能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一个壳体(1),在壳体(1)内装有蜗杆(2),蜗杆(2)的外端伸出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2)外端开有一个通孔(3),通孔(3)的方向垂直于蜗杆(2)的轴向,在蜗杆(2)外端处的壳体(1)上设有若干条凹槽(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手动调整功能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在蜗杆(2)的外端处有一个与壳体(1)固连的螺盖(4),蜗杆(2)的外端穿过螺盖(4),在螺盖(4)的外侧面有一个圆环(41),圆环(41)上开有若干条凹槽(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手动调整功能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在圆环(41)上开有六条均匀分布的凹槽(5)。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手动调整功能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属于汽车
,它解决了现有的自动调整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足之处。本技术包括一个壳体,在壳体内装有蜗杆,蜗杆的外端伸出壳体,所述的蜗杆外端开有一个通孔,通孔的方向垂直于蜗杆的轴向,在蜗杆外端处的壳体上设有若干条凹槽。采用一根销子或者铁丝之类的刚性杆子穿过通孔,并使其两端嵌于凹槽中,就可将蜗杆固定,相对于壳体不能转动。本技术提供的调整臂具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采用不同的调整方式,以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同时,两种状态之间转换操作十分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文档编号F16D65/52GK2683926SQ200420020338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8日专利技术者李厚情 申请人:浙江隆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手动调整功能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一个壳体(1),在壳体(1)内装有蜗杆(2),蜗杆(2)的外端伸出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2)外端开有一个通孔(3),通孔(3)的方向垂直于蜗杆(2)的轴向,在蜗杆(2)外端处的壳体(1)上设有若干条凹槽(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厚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隆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