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志业专利>正文

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79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在调整臂(1)的一端具有气动推杆连接孔(2),另一端固联凸轮轴(3),在所述凸轮轴(3)上,固联有传动蜗轮(4),并有与所述传动蜗轮(4)相啮合的蜗杆(5),蜗杆轴(6)支承在调整臂(1)的侧壁上,其特征是设置自动调整机构,该机构采用由传动齿轮(7)和传动齿轮(8)构成的齿轮、齿条传动结构,所述传动齿轮(7)与蜗杆(5)同轴设置,在传动齿轮(7)与蜗杆(5)之间设有单向离合器(9),在所述传动齿条(8)的底端固联有拨杆(10),拨杆(10)外端插入在固定块凹槽(11)中,固定块(12)与机架固联。(*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刹车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在汽车上的刹车装置。技术背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往往需要频繁使用制动器,制动器上的制动蹄片因磨损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从而导致制动滞后、跑偏、制动距离过长、刹车不同时(前、后、左、右制动器)等。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因此,要及时调整制动蹄片的位置,使其保持与制动鼓之间的正常间隙。目前,普遍使用的人工调整臂是在制动臂中设置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其中,蜗轮通过花键与凸轮轴固联。依靠人工转动蜗杆轴,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使蹄片靠近制动鼓。具体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制动是频繁的,磨损也是逐渐的,人工手动无法达到准确及时。不仅如此,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在专利号为ZL972145966的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可以用来自动调整制动间隙的调整臂。但由于在其具体结构中采用了弹簧式离合器,因而带来如下问题1、由于弹簧受到材质、热处理、受热、受冻、弹性变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刹车制动时所产生的弹性角大大增加,工作可靠性受到极大的影响。2、由于在长期工作过程中,时常处于恶劣环境中,调整臂内各构件的防锈、防尘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是弹簧式离合器,由于水或灰尘的进入,造成锈蚀、卡死,严重影响了工作可靠性。3、增大的间隙在得到调整之后,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持,往往增加了离合器的磨损,降低了产品的寿用使命。4、离合器弹簧制造精度要求相当高,使制造成本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调整臂的一端具有气动推杆连接孔,另一端固联凸轮轴,在所述凸轮轴上,固联有传动蜗轮,并有与所述传动蜗轮相啮合的蜗杆,蜗杆轴支承在调整臂侧壁上。本技术的结构特点是设置自动调整机构,该机构采用由传动齿轮和传动齿条构成的齿轮、齿条传动结构,所述传动齿轮与蜗杆同轴设置,在传动齿轮与蜗杆之间设有单向离合器,在所述传动齿条的底端固联有拨杆,拨杆外端插入在固定块凹槽中,固定块与机架固联。本技术通过采用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利用单向离合器,在制动过程中,传动齿条所移动的距离即是对间隙增大量的测量;回位过程中,齿条的反向移动通过传动齿轮及离合器带动蜗杆,从而带动蜗轮使凸轮轴转过相应的角度,消除所增大的间隙,实现制动间隙的自动调整。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可自动保持制动间隙恒定,各车轮制动效果一致,因而刹车迅速,安全可靠。2、使用本技术可减少压缩空气的损耗,延长制动系统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可以采用全封闭的结构形式,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性能可靠,可大大减少维修次数,降低保养费用,因而提高经济效益。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齿轮齿条传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在调整臂1的一端具有气动推杆连接孔2,另一端固联凸轮轴3,在凸轮轴3上,通过花键固联有传动蜗轮4,并有与所述传动蜗轮4相啮合的蜗杆5,蜗杆轴6支承在调整臂侧壁上。图中示出,本实施例中,设置自动调整机构,该机构采用由传动齿轮7和传动齿条8构成的齿轮齿条传动结构。其中传动齿轮7与蜗杆5同轴设置,在传动齿轮7与蜗杆5之间设有单向离合器9。同时,在传动齿条8的底端固联有拨杆10,拨杆10的外端插入在固定块凹槽11中,固定块12与机架固联。具体实施中,传动齿轮7及离合器9均滑套在蜗杆轴6上,离合器9以其一侧端面与传动齿轮7的端面形成锯齿形单向离合,另一侧端面与蜗杆轴6形成静配合,本实施例中采用锥齿啮合。为了使传动准确可靠,在蜗杆轴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压簧,包括滑套在蜗杆轴6上、位于传动齿轮7与调整臂侧壁之间的锥簧13;设置在蜗杆轴端面与调整臂侧壁之间的碟簧14。其中,锥簧13起到缓冲回复的作用,碟簧14的设置是为了使间隙调整为正常之后,有效地得到保持。具体实施中,图1所示,插入在固定块凹槽11中的拨杆10,在凹槽11中具有沿齿条8滑动方向上的活动裕量。该活动裕量是为制动器上的制动蹄片与制动鼓之间的正常间隙而设置。图2所示,为了保证准确复位,在齿条的下端设有复位簧15。此外,为了防水、防尘,避免锈蚀,保证工作可靠性、降低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各构件均密封设置在调整臂1的壳体内。制动过程中,由制动气室推杆推动调整臂1,使其带动凸轮轴3转动,与此同时,调整臂1内的各构件随其转动。凸轮轴3的转动通过固联在其上的制动凸轮使制动蹄片靠向制动鼓,实现制动。解除推力后,调整臂1逆向转动回位,制动解除。当制动间隙处在正常范围内时,由于固定块凹槽11中“拨杆活动裕量”的存在,制动及回位过程中,调整臂1转动,传动齿条8在其滑道中不发生移动,仅仅以其底端的拨杆10在具有“活动裕量”的固定块凹槽11中相对滑动。因而,啮合的齿轮齿条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制动蹄片与制动鼓保持其正常的间隙。当制动间隙因磨损而增大之后,制动过程中,调整臂1所转动的角度相应增加,由于传动齿条底端的拨杆10被限位在固定块凹槽11中,因此,齿条8在其滑道中产生滑动,并对齿轮7进行传动,但由于单向离合器9的设置,此时离合器打滑,蜗杆轴6仍然保持静止,完成正常制动。在这一制动过程中,齿条8移过的距离便是对间隙增大量的测量。回位过程中,齿条8的反向移动通过传动齿轮7及离合器9带动蜗杆5,从而带动蜗轮4使凸轮轴转过相应的角度,消除所增大的间隙,实现制动间隙的自动调整。碟簧14对蜗杆轴所形成的压力,使调整后的制动间隙得以保持。权利要求1.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在调整臂(1)的一端具有气动推杆连接孔(2),另一端固联凸轮轴(3),在所述凸轮轴(3)上,固联有传动蜗轮(4),并有与所述传动蜗轮(4)相啮合的蜗杆(5),蜗杆轴(6)支承在调整臂(1)的侧壁上,其特征是设置自动调整机构,该机构采用由传动齿轮(7)和传动齿轮(8)构成的齿轮、齿条传动结构,所述传动齿轮(7)与蜗杆(5)同轴设置,在传动齿轮(7)与蜗杆(5)之间设有单向离合器(9),在所述传动齿条(8)的底端固联有拨杆(10),拨杆(10)外端插入在固定块凹槽(11)中,固定块(12)与机架固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是所述插入在固定块凹槽(11)中的拨杆(10)在凹槽(11)中具有沿齿条(8)滑动方向上的活动裕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是所述传动齿轮(7)及单向离合器(9)均滑套在蜗杆轴(6)上,单向离合器(9)以其一侧端面与传动齿轮(7)的端面形成锯齿形单向离合,另一侧端面与蜗杆轴(6)形成静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是在蜗杆轴(6)端面与调整臂(1)侧壁之间设置有碟簧(14)。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是所述各构件均密封设置在调整臂(1)的壳体内。专利摘要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在其一端具有气动推杆连接孔,另一端固联凸轮轴,凸轮轴上固联有传动蜗轮,并有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蜗杆轴支承在调整臂侧壁上,其特征是设置自动调整机构,该机构采用齿轮齿条传动结构,齿轮与蜗杆同轴设置,在齿轮与蜗杆之间设有单向离合器,在齿条的底端固联有拨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言武
申请(专利权)人:韩志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