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学智专利>正文

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12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技术方案是在原技术的壳体内设有与蜗轮同轴动配合的主传动齿轮和蜗杆轴通过销钉连接的被动螺旋齿轮,在主传动齿轮轴向有控制孔,孔内有控制销,在被动螺旋和主传动齿轮之间还设有离合机构和主动螺旋齿轮,通过上述部件的相互作用可以使蜗杆轴自行转动来自动调整因蹄片磨损增大的制动间隙,解决因手工调整制动间隙不及时造成的制动跑偏、和制动距离过长的缺点可以在各种气制动车辆上使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调整制动间隙的装置。由于汽车在行驶中,需要根据道路情况频繁的使用行车制动器,使制动器上的制动蹄片因长期磨损而与制动鼓之间的制动间隙逐渐变大,目前调整此间隙使其恢复正常的办法是用手工来调整,有时因手工调整往往不能及时,准确而导致制动鼓失园、制动跑偏、制动距离过长等,给行车带来不安全隐患,甚至会因此引发交通事故。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调整制动间隙的自动调整臂,它能将制动器因磨损增大的间隙随时自动调整为正常间隙,使制动器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行车更安全、更可靠。原技术案是在调整臂壳体内装有调整蜗杆轴、蜗杆和蜗轮、调整时由人工在汽车下通过调整蜗杆轴带动蜗杆使蜗轮在壳体内转动,并带动同蜗轮花键配合的制动凸轮轴转动,使行车制动器中的制动蹄片靠近制动鼓消除因蹄片磨损增大的间隙。而本技术是在原技术的基础上另加装一套机械式自动调整传动系统,该系统可以在制动间隙正常制动时不工作,而当制动间隙增大制动时,通过调整臂运动过程中的机械传动使该系统处于予备调整状态,当制动解除时在调整臂回位过程中又通过该系统的传动使调整蜗杆轴自动转动,并带动蜗杆、蜗轮和制动凸轮轴一同转动来达到自动调整制动间隙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具有壳体;壳体,臂端设有气动推杆连接孔,壳体内装有蜗轮和与蜗轮配合的蜗杆、蜗轮中心有花键轴孔,蜗杆中心有静配合的蜗杆轴,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还设有与蜗轮同轴的主传动齿轮和与蜗杆轴通过销钉固连接的被动螺旋齿轮,主传动齿轮轴向有控制孔、孔中有控制销;在被动螺旋齿轮和主传动齿轮之间有一个离合机构、该离合机构中的轴杆一端固装有主动螺旋齿轮;另一端装有静配合的弹簧,传动齿轮套装在弹簧外径上,并与弹簧一端头固连,传动齿轮与主传动齿轮相啮合,主动螺旋齿轮与被动螺旋齿轮相啮合。本技术中的主传动轮在蜗轮轴上动配合,控制销的一端固定在汽车的凸轮轴的支承架上,另一端是悬置在控制孔中。本技术中的离合机构原理是轴杆一装有与其静配合的弹簧,轴杆上还装有动配合的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的套筒部分套在弹簧的外径上并与弹簧一端头固连。当传动齿轮顺弹簧螺旋方向转动时,使弹簧与轴杆配合更紧而连合在一起转动,当传动齿轮逆弹簧螺旋方向转动时,使弹簧内径变大与轴杆由静配合变成动配合。正常制动时,制动气室推杆推动壳体同壳内所有部件整体并带动制动凸轮轴同时向左转动,使凸轮顶起制动蹄片靠近制动鼓实现制动,此时控制销只有控制孔规定的间隙范围内活动,调整机构处于停止状态。当制动间隙因蹄片磨损变大制动时,由于调整臂同制动凸轮轴向左转动角度相应变大,超过了控制孔规定间隙的范围,由于控制销的限位作用使主传动齿轮停止运动,而调整臂在继续向左转动时与主传动齿轮之间产生一个相对转动位移,又因调整臂壳体内传动齿轮与主传动齿轮相啮合所以也产生一个同步转动位移,因此调整臂向左转动时传动齿轮也向左转动,使主动螺旋齿轮轴杆上静配合的弹簧内径变大同轴杆分离并随传动齿轮一同向左空转一定角度。此时调整机构处于予备调整状态。当解除制动时;调整臂同制动凸轮轴同时向右转动回位当回至中途出现正常制动间隙时,在制动气室回位弹簧的作用下使调整臂继续向右转动回位此时在控制销的限位作用下,使主传动齿轮停止转动,由于调整臂,传动齿轮和主传动齿轮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相对转动位移所以在回位过程中又向制动时相反的方向运动,传动齿轮向右转动使主动螺旋齿轮轴杆上静配合的弹簧抱紧轴杆同主动螺旋齿轮一同向右转动同时也带动了被动螺旋齿轮通过销钉使蜗杆轴同蜗杆向左下方转动,使蜗轮同制动凸轮轴也从新转动了一定角度,从而使制动蹄片靠近制动鼓、消除了因制动蹄片磨损增大的间隙,达到了自动调整制动间隙的目的。本技术解决了多年来因手工调整制动间隙不及时造成的制动鼓失园、制动跑偏、制动距离过长的缺点同时也减轻了驾驶员及修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本技术可以代替原有手动调整臂并具有自动和手动调整和防回松自锁功能。可以应用在各种气制动源的车辆、及拖车、拖具上。下面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调整机构的示意图。图中(1)为壳体、(2)蜗杆、(3)销钉、(4)蜗杆轴、(5)被动螺旋齿轮、(6)传动齿轮、(7)主传动齿轮、(8)控制孔、(9)制动凸轮轴、(10)蜗轮、(11)控制销、(12)主动螺齿轮、(13)弹簧、(14)盖板、(15)气动推杆连接孔,(16)防尘O型胶圈、(17)盖板铆钉孔、(18)轴杆。本技术的壳体(1)上臂端有气动推杆连接孔(15),在壳体(1)内装有蜗轮(10)和与蜗轮配合的蜗杆(2)蜗轮中心有花键配合的制动凸轮轴(9),蜗杆(2)中心有静配合的蜗杆轴(4),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内还设有与蜗轮同轴的主传动齿轮(7)和与蜗杆轴通过销钉(3)固连接的被动螺旋齿轮(5)。主传动齿轮轴向有控制孔(8),孔中有控制销(11)在被动螺旋齿轮(5)和主传动齿轮(7)之间有一个离合机构。该离合机构中的轴杆(18)一端固装有主动螺旋齿轮(12),另一端装有静配合的弹簧(13)、传动齿轮(6)套装在弹簧(13)外径上,并与弹簧一端头固连,传动齿轮(6)与主传动齿轮(7)相啮合主动螺旋齿轮(12)与被动螺旋齿轮(5)相啮合。正常制动时,制动气室推杆推动调整臂整体(1)并带动制动凸轮轴(9)同时向左转动,使凸轮顶起蹄片靠向制动鼓实现制动,此时控制销(11)只在控制孔(8)规定的间隙范围内活动;调整机构处于停止状态。当制动间隙因蹄片磨损变大制动时,由于调整臂整体(1)同制动凸轮轴(9)向左转动角度相应变大,超过了控制孔(8)规定间隙的范围,在控制销(11)限位作用下使主传动齿轮(9)停止运动,而调整臂(1)在继续向左转动时与主传动齿轮(7)之间产生一个相对传动位移,又因调整臂(1)内传动齿轮(6)与主传动齿轮(7)相啮合所以也产生一个同步转动位移,因此调整臂(1)向左转动时,传动齿轮(6)也向左转动,使主动螺旋齿轮轴杆(18)上静配合的弹簧(13)内径变大同主动螺旋齿轮轴杆(18)分离并随传动齿轮(6)一同向左空转一定角度。此时调整机构处于予备调整状态。当解除制动时,调整臂(1)制动凸轮轴(9)同时向左转动回位,当回至中途出现正常制动间隙时,在制动气室回位弹簧作用下使调整臂(1)继续向右转动回位,此时在控制销(11)的限位作用下使主动齿轮(7)停止运动,由于调整臂(1),传动齿轮(6)和主传动齿轮(7)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相对转动位移所以在回位过程中又向制动时的相反方向运动,传动齿轮(6)向右转动,使主动螺旋齿轮轴杆(18)上静配合的弹簧(13)抱紧轴杆(18)同主动螺旋齿轮(12)一同向右转动同时也带动了被动螺旋齿轮(5)通过销钉(3)使蜗杆轴(4)同蜗杆(2)向左下方转动,使蜗轮(10)同制动凸轮轴(9)也从新转动了一定角度,使制动蹄片靠近制动鼓,消除了因蹄片磨损增大的间隙,达到了自动调整制动间隙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具有壳体;壳体,臂端设有气动推杆连接孔,壳体内装有蜗轮和与蜗轮配合的蜗杆、蜗轮中心有花键轴孔,蜗杆中心有静配合的蜗杆轴,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具有壳体;壳体,臂端设有气动推杆连接孔,壳体内装有蜗轮和与蜗轮配合的蜗杆、蜗轮中心有花键轴孔,蜗杆中心有静配合的蜗杆轴,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还设有与蜗轮同轴的主传动齿轮和与蜗杆轴通过销钉固连接的被动螺旋齿轮,主传动齿轮轴向有控制孔、孔中有控制销;在被动螺旋齿轮和主传动齿轮之间有一个离合机构、该离合机构中的轴杆一端固装有主动螺旋齿轮;另一端装有静配合的弹簧,传动齿轮套装在弹簧外径上,并与弹簧一端头固连,传动齿轮与主传动齿轮相啮合,主动螺旋齿轮与被动螺旋齿轮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学智张玉致
申请(专利权)人:韩学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