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211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具有壳体、壳体臂端设有气动推杆连接孔,壳体内装有蜗轮和与蜗轮配合的蜗杆,蜗轮中心有花键轴孔,蜗杆两端固连有蜗杆轴,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还设有与蜗轮同轴动配合的主传动齿轮,该齿轮与定位板固定连接,定位板另一尾端固定在制动气室支架上,主传动齿轮又同被动齿轮相啮合,与被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螺旋齿轮和助力弹簧,主动螺旋齿轮同设在蜗杆轴上的单向扭力弹簧离合器一端的被动螺旋齿轮相啮合,另一端弹簧套筒同被动螺旋齿轮由三角齿依靠弹簧和弹簧座紧密连接,弹簧套筒内的离合弹簧的一端头同该套筒上的切槽卡接,并设有间隙,离合弹簧的内径与蜗杆轴过盈配合,助力弹簧一端头同调整臂壳体相连接,另一端头同主动螺旋齿轮的轴相连接。(*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具有壳体、壳体臂端设有气动推杆连接孔,壳体内装有蜗轮和与蜗轮配合的蜗杆,蜗轮中心有花键轴孔,蜗杆两端固连有蜗杆轴,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还设有与蜗轮同轴动配合的主传动齿轮,该齿轮与定位板固定连接,定位板另一尾端固定在制动气室支架上,主传动齿轮又同被动齿轮相啮合,与被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螺旋齿轮和助力弹簧,主动螺旋齿轮同设在蜗杆轴上的单向扭力弹簧离合器一端的被动螺旋齿轮相啮合,另一端弹簧套筒同被动螺旋齿轮由三角齿依靠弹簧和弹簧座紧密连接,弹簧套筒内的离合弹簧的一端头同该套筒上的切槽卡接,并设有间隙,离合弹簧的内径与蜗杆轴过盈配合,助力弹簧一端头同调整臂壳体相连接,另一端头同主动螺旋齿轮的轴相连接。本技术中设在蜗杆轴上被动螺旋齿轮一端弹簧套筒内的单向离合弹簧的作用是当被动螺旋齿轮通过三角齿带动弹簧套筒和离合弹簧顺弹簧螺旋方向转动时,可使弹簧内径变大同蜗杆轴分离,使被动螺旋齿轮空转,而当被动螺旋齿轮通过三角齿带动弹簧套筒和离合弹簧逆弹簧螺旋方向转动时;可使该弹簧内径变小同蜗杆轴配合更紧而同被动螺旋齿轮一起转动来完成自动调整,当需要手动调整时,可用搬手直接转动蜗杆轴使蜗杆轴带动离合弹簧和弹簧套筒使该套筒和被动螺旋齿轮之间的三角齿产生跳齿便可完成手动调整。当制动间隙正常制动时,制动气室推杆推动调整臂整体并带动制动凸轮轴向右转动,使制动器内的凸轮顶起制动蹄片摩擦制动鼓实现制动,此时由于调整臂向右转动的转角很小,等于主传动齿轮向左转动并传动被动齿轮、主动螺旋齿轮和被动螺旋齿轮向右转动的转角同离合弹簧一端头与弹簧套筒上切槽设定的间隙转角相同,因此离合弹簧同蜗杆轴设有产生分离现象,调整机构设有记录到磨损间隙。当制动间隙因蹄片磨损变大制动时,由于调整臂同制动凸轮轴向右转动的转角也相应增大,而使主传动齿轮在向左转动并传动被动齿轮、主动螺旋齿轮和被动螺旋齿轮向右转动时的转角也随之增大,因此,被动螺旋齿轮带动离合弹簧套筒在向右转动时,使助力弹簧储力,同时在转过离合弹簧一端头同弹簧套筒上切槽之间的间隙转角后,使离合弹簧内径变大同蜗杆轴分离并随被动螺旋齿轮一同向左空转一定角度,记录磨损增大的制动间隙,调整机构处于予备调整状态。当解除制动时,调整臂同制动凸轮轴同时向左转动回位,当回至中途制动器出现正常间隙时,主传动齿轮也向右并传动被动齿轮,主动螺旋齿轮和弹簧套筒向左转回制动时离合弹簧一端头同弹簧套筒上切槽之间的间隙转角,此时助力弹簧的储力释放,调整机构未调整,当调整臂在气室回位弹簧拉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始点回位接近始点时,主传动齿轮也继续向右并传动被动齿轮、主动螺旋齿轮和弹簧套筒向左转动,使弹簧套筒内的离合弹簧内径变小,抱紧蜗杆轴同被动螺旋齿轮一同向左转动一定角度,与此同时蜗杆轴带动蜗杆、蜗轮和制动凸轮轴也从新转动一定角度,使制动器中的凸轮顶起制动蹄片靠近制动鼓,调整了增大的制动间隙,达到了自动调整蹄片间隙的目的。当需要更换蹄片或检修、保养制动器人工调大制动间隙时,只要用搬手直接拧动蜗杆轴使被动螺旋齿轮和弹簧套筒之间的接合三角齿产生跳齿就可完成人工调整。本技术解决了几十年来因人工调整制动间隙往往不能及时造成的制动滞后,跑偏、制动距离过长的缺点,使行车安全有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也减轻了驾修人员的工作负担。本技术可代替原手动调整臂,并具有自动及其方便的人工调整和防回松自锁功能,可在各种气制动车辆及拖车上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左视图图3是图1中7、8、9局部放大图图中,调整臂壳体1、盖板2、蜗轮3、轴座4、蜗杆5、蜗杆轴6、被动螺旋齿轮7、离合弹簧8、弹簧套筒9、弹簧10、密封圈11、弹簧座12、主动螺旋齿轮13、被动齿轮14、主传动齿轮15、定位板16、气动推连接孔17、助力弹簧18、密封圈19、密封垫20、切槽21。参照附图,将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图1中具有壳体1臂端设有气动推杆连接孔17、壳体1内装有蜗轮3和与蜗轮3配合的蜗杆5、蜗轮3中心有花键轴孔,蜗杆两端固连有蜗杆轴6,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内还设有与蜗轮3同轴动配合的主传动齿轮15、该齿轴与定位板16固定连接,定位板16另一尾端固定在制动气室支架上,主传动齿轮15又同被动齿轮14相啮合,与被动齿轮14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螺旋齿轮13和助力弹簧18、主动螺旋齿轮13同设在蜗杆轴6上的单向离合器8一端的被动螺旋齿轮7相啮合,另一端弹簧套筒9同被动螺旋齿轮7由三角齿依靠弹簧10和弹簧座12紧密连接,弹簧套筒9内的离合弹簧8的一端头同该套筒上的切槽21卡接,并设有间隙;离合弹簧8内径与蜗杆轴6过盈配合,助力弹簧18一端头同调整臂壳体1相连接,另一端头同主动螺旋齿轮13的轴相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叙述如下当制动间隙正常制动时,制动气室推杆推动调整臂1整体并带动制动凸轮轴向右转动,使制动器内的凸轮顶起制动蹄片摩擦制动鼓实现制动,此时,由于调整臂向右转动的转角很小,等于主传动齿轮15向左转动并传动被动齿轮14、主动螺旋13和被动螺旋齿轮7向右转动时的转角同离合弹簧8一端头与弹簧套筒9上切槽设定间隙21的转角相同,因此离合弹簧8同蜗杆轴6没有产生分离现象,调整机构设有记录到磨损间隙。当制动间隙因蹄片磨损变大制动时,由于调整臂1同制动凸轮轴向右转动的转角也相应相应增大,而使主传动齿轮15在向左转动并传动被动齿轮14、主动螺旋齿轮13和被动螺旋齿轮7向右转动时的转角也随之增大,因此,被动螺旋齿轮7带动离合弹簧套筒9在向左转动时使助力弹簧18储力,同时在转过离合弹簧8一端头同弹簧套筒9上切槽21之间的间隙转角后,使离合弹簧8内径变大同蜗杆轴6分离并随被动螺旋轮7一同向左空转一定角度,记录磨损增大的制动间隙,调整机构处于预备调整状态。当解除制动时,调整臂1同制动凸轮轴同时向左转动回位,当回至中途制动器出现正常间隙时,主传动齿轮15也向右并传动被动齿轮14、主动螺旋齿轮13和弹簧套筒9向左转回制动时离合弹簧8一端头同弹簧套筒9上切槽21之间的间隙转角,此时助力弹簧的储力释放,调整机构未调整,当调整臂在气室回位弹簧拉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始点回位接近始点时,主传动齿轮15也继续向右并传动被动齿轮14,主动螺旋齿轮13和弹簧套筒9向左转动,使弹簧套筒9内的离合弹簧8内径变小,抱紧蜗杆轴6同被动螺旋齿轮7一同向左转动一定角度,与此同时蜗杆轴6带动蜗杆5、蜗轮3和制动凸轮轴也从新转动一定角度,使制动器中的凸轮顶起制动蹄片靠近制动鼓、调整了增大的制动间隙,达到了自动调整蹄片间隙的目的。当需要更换蹄片或检修,保养制动器人工调大制动间隙时,只要用搬手直接拧动蜗杆轴使被动螺旋齿轮7和弹簧套筒9之间的接合三角齿产生跳齿就可完成人工调整。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具有壳体、壳体臂端设有气动推杆连接孔,壳体内装有蜗轮和与蜗轮配合的蜗杆,蜗轮中心有花键轴孔,蜗杆两端固连有蜗杆轴,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还设有与蜗轮同轴动配合的主传动齿轮,该齿轮与定位板固定连接,定位板另一尾端固定在制动气室支架上,主传动齿轮又同被动齿轮相啮合,与被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螺旋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学智任永山李德国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市神驭自动调整臂有限责任公司韩学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