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曲轴卸载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313 阅读:8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柴油机部件,尤其是一种柴油机曲轴卸载槽。在一侧曲柄臂上的卸载槽上沿到主轴颈中心线的距离A为10~20mm,卸载槽下沿到主轴颈中心线的距离C为2~10mm,另一侧曲柄臂上的卸载槽上沿到主轴颈中心线的距离B为10~20mm,卸载槽下沿到主轴颈中心线的距离D为2~10mm。这种重新布置后的卸载槽经过有限元分析,使左右曲轴销过渡圆角应力峰值下降11%,同时通过静、动态模拟分析,也达到改善整机的平衡性能的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柴油机部件,尤其是一种柴油机曲轴卸载槽
技术介绍
通常的柴油机曲轴由于曲柄销垂直固定连接于两平行曲柄臂之间,所以 在该连接处应力集中,在柴油机工作过程中该部分承受较大的外力,往往会 在该连接处出现裂纹甚至断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一般采用加厚曲柄臂或 加粗曲轴轴径的方法,这种结构在生产时,比较耗材,使曲轴较为笨重,同 时降低了曲轴的柔性,而使用曲柄臂与曲柄销连接处下方分别设置卸载槽的 方法可以有效分散曲柄臂与曲柄销连接处的内应力,实现柔性分散应力作用, 同时减轻了重量,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更好的消除曲轴的左右曲柄臂与曲柄销连接处的内应力,本实用新 型提供一种经过重新布置的柴油机曲轴卸载槽,它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 种柴油机曲轴卸载槽, 一侧曲柄臂上的卸载槽上沿到主轴颈中心线的距离A为10 20mm,卸载槽下沿到主轴颈中心线的距离C为2 10mm,另一侧曲柄 臂上的卸载槽上沿到主轴颈中心线的距离B为10 20mm,曲柄臂下沿到主轴 颈中心线的距离D为2 1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重新布置后的卸载槽经过有限元分析,使左右曲轴销过渡圆角应力峰值下降l 1%,同时通过静、动态模拟分析, 也达到改善整机的平衡性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卸载槽上沿,2.卸载槽下沿,3.主轴颈中心线,4.曲柄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柴油机曲轴卸载槽, 一侧曲柄臂4上的卸载槽上沿1 到主轴颈中心线2的距离A为10 mm 20mm,卸载槽下沿2到主轴颈中心线3 的距离C为2mm 10mm,另一侧曲柄臂4上的卸载槽上沿1到主轴颈中心线 3的距离B为10 mm 20腿,卸载槽下沿2到主轴颈中心线3的距离D为2咖 10mm。权利要求1.一种柴油机曲轴卸载槽,其特征是一侧曲柄臂上的卸载槽上沿(1)到主轴颈中心线(3)的距离A为10~20mm,卸载槽下沿(2)到主轴颈中心线(3)的距离C为2~10mm,另一侧曲柄臂上的卸载槽上沿(1)到主轴颈中心线(3)的距离B为10~20mm,卸载槽下沿(2)到主轴颈中心线(3)的距离D为2~10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柴油机部件,尤其是一种柴油机曲轴卸载槽。在一侧曲柄臂上的卸载槽上沿到主轴颈中心线的距离A为10~20mm,卸载槽下沿到主轴颈中心线的距离C为2~10mm,另一侧曲柄臂上的卸载槽上沿到主轴颈中心线的距离B为10~20mm,卸载槽下沿到主轴颈中心线的距离D为2~10mm。这种重新布置后的卸载槽经过有限元分析,使左右曲轴销过渡圆角应力峰值下降11%,同时通过静、动态模拟分析,也达到改善整机的平衡性能的效果。文档编号F16C3/04GK201074637SQ200720043260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0日专利技术者丁雨林, 李高明 申请人: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油机曲轴卸载槽,其特征是:一侧曲柄臂上的卸载槽上沿(1)到主轴颈中心线(3)的距离A为10~20mm,卸载槽下沿(2)到主轴颈中心线(3)的距离C为2~10mm,另一侧曲柄臂上的卸载槽上沿(1)到主轴颈中心线(3)的距离B为10~20mm,卸载槽下沿(2)到主轴颈中心线(3)的距离D为2~1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高明丁雨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