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895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具有合成树脂制上、下部壳体及设于它们之间的合成树脂制轴承片,上部壳体的外周边弹性地安装在下部壳体外周边上组合成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上、下部壳体的至少一方由含有一定比例的苯乙烯系热可塑性弹性体且该弹性体中添加了烯烃共聚物和官能团的聚缩醛树脂形成,轴承片由极限粘度10~40dl/g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极限粘度0.1~5dl/g的低分子量至高分子量聚乙烯组成的聚乙烯树脂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轴承能顺畅滑动,没有摩擦声。(*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特别是适合于组装在四轮式汽车中地滑柱连杆(麦弗逊)式悬架上的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通常,滑柱连杆式悬架主要是用于四轮式汽车的前轮,是在支柱组件中组合盘簧,而该支柱组件在与主轴为一体的外筒中装有液压式减震器。上述悬架的结构可分为两种(1)积极地使盘簧的轴线相对支柱的轴线而偏置,使内装于该支柱的减震器活塞杆顺利滑动;(2)使盘簧的轴线与支柱的轴线一致。这两种结构都是在车体的安装构件与盘簧的上部弹簧座之间设置轴承,其目的是为了在通过转向操作而使支柱组件与盘簧一起回转时使该回转得以顺滑进行。并且,在该轴承上,有因支承车体负载(推力负载)、且采用悬架结构而造成的径向负载在起作用,即,在前者结构中因盘簧的轴线相对于支柱的轴线偏置,故在静止状态下也会因盘簧向支柱轴线方向的复原力而产生径向负载,在后者结构中,由于要将支柱的轴线与盘簧的轴线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制作上的困难会造成角度误差而导致径向负载产生。为满足上述的要求,以往在该轴承上采用的是使用滚柱或滚针的滚动轴承或者合成树脂滑动轴承。然而,滚动轴承会因微小摆动或振动荷重等导致滚珠或滚针疲劳损坏,难以维持灵活的转向操作。又,合成树脂滑动轴承比上述滚动轴承的磨擦系数高,加大了转向操作的沉重感。并且,无论使用哪一种轴承,都要为防止尘埃等异物向滑动面侵入而装入由橡胶弹性体组成的防尘护罩,结果磨擦力增大,导致转向操作的沉重感,特别是在使用合成树脂滑动轴承时,转向操作更为沉重。为解决上述以往的轴承问题,本专利技术人提供了实愿昭61-196804号(实公平2-6263号)方案。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在图7中,合成树脂制推力轴1包括合成树脂制的上部壳体10、合成树脂制的下部壳体20以及配置在该上、下壳体10、20间的合成树脂制的轴承片30,上部壳体10设有中央部具有圆孔11的圆板状平面部12、在该圆板状平面部12的外周边一体形成的圆筒卡合下垂部13以及在该圆筒卡合下垂部13的端部内周面形成的卡合钩部14,下部壳体20设有具有通孔21所定内周面的圆筒部22、在该圆筒部22的外周面使该圆筒部22的局部23凸出后形成的环状宽幅凸缘部24、与该环状宽幅凸缘部24的外周边一体形成的圆筒卡合凸出部25以及在该圆筒卡合凸出部25的下端外周面上形成的卡合部26,将该卡合钩部14弹性地安装在该下部壳体20的卡合部26上,以将该上部壳体10与下部壳体20组合。上述实愿昭61-19680号公报中提出的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是以解决以往的合成树脂滑动轴承的问题、即防止尘埃等侵入轴承滑动面为其目的,可解决因在该滑动面间围绕滑动面安装由橡胶弹性体组成的防尘护罩所造成的转向操作力增大的问题,并可极力防止尘埃等侵入滑动面,获得稳定而又灵活的转向操作力。然而,如图8所示,上述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在因上述的悬架结构造成径向负载、即在因盘簧的轴线相对于支柱的轴线偏置、故在静止状态下也因盘簧向支柱轴线方向的复原力而产生的径向负载作用于该轴承时,在上部壳体10的圆筒卡合下垂部13的端部内周面形成的卡合钩部14与在下部壳体20的圆筒卡合凸出部25的下端外周面形成的卡合部26相互碰撞,往往会产生磨擦声。又,采用上、下部壳体10、20与配置在该上、下部壳体10、20间的轴承片30的合成树脂制组合,会在上、下部壳体10、20与轴承片30之间产生蠕动现象,往往会因这种蠕动现象而生磨擦声。又,虽然只要在上、下部壳体10、20间及上、下壳体10、20与轴承片30之间的各间隙中添加所希望的通常被充填在该上、下部壳体10、20之间的黄油等润滑剂,即可基本上消除上述的磨擦声,但因径向负载或推力负载的作用以及长期使用而使润滑剂消失等,往往不能确保各间隙的润滑剂理想状态。本专利技术人探讨了这种磨擦声的产生原因,结果从形成上、下部壳体的合成树脂制以及形成配置在上、下部壳体间的轴承片的合成树脂中发现了它的原因。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利用实愿昭61-196804号的合成树脂制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原有优点、同时即使各间隙中的润滑剂未达到理想状态也不会产生磨擦声的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1技术方案的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由合成树脂制的上部壳体、合成树脂制的下部壳体以及配置在该上、下部壳体间的合成树脂制轴承片构成,将该上部壳体的外周边弹性地安装在下部壳体的外周边上,与该下部壳体组合成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其特点是,该上、下部壳体的至少一方由含有一定比例苯乙烯系热可塑性弹性体的聚缩醛树脂形成,该苯乙烯系热可塑性弹性体中添加了烯烃共聚物和官能团,轴承片由极限粘度为10~40dl/g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极限粘度为0.1~5dl/g的低分子量至高分子量聚乙烯组成的聚乙烯树脂构成。聚缩醛树脂在将同种或异种的合成树脂作为对象材料时,可发挥特别优良的滑动特性,本专利技术第1技术方案的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由于其上、下部壳体的至少一方由这种聚缩醛树脂、特别是由含有一定比例的苯乙烯系热可塑性弹性体、且这种苯乙烯系热可塑性弹性体添加了烯烃共聚物和官能团的聚缩醛树脂形成,故即使因受到径向负载的作用而在上部壳体的外周边与下部壳体的外周边之间的弹性安装部产生干扰而导致该部位产生滑动磨擦,也可圆滑地承受该径向负载,不会产生磨擦声。又,第1技术方案的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由于配置在该上、下部壳体间的轴承片由极限粘度为10~40dl/g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极限粘度为0.1~5dl/g的低分子量至高分子量聚乙烯组成的聚乙烯树脂所构成。因此具有高机械性强度、耐磨损性和低磨擦性,不会产生材料的蠕变,可圆滑地进行上、下部壳体和轴承片的滑动,在上、下部壳体和轴承片的滑动时,不会产生蠕动现象,不会因这种蠕动现象造成磨擦声。本专利技术第2技术方案的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是在第1技术方案的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中,聚缩醛树脂由聚缩醛树脂100重量份、烯烃系共聚物0.3~10重量份和添加了官能团的苯乙烯系热可塑性弹性体0.1~1.0重量份构成,本专利技术第3技术方案的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是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中,聚缩醛树脂相对于聚缩醛树脂100重量份还含有0.1~10重量份比例的润滑油剂,本专利技术第4技术方案的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是在第1至第3任一方案的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中,烯烃系共聚物由乙烯-丙烯-烯烃橡胶30~70重量%、乙烯基醋酸盐含量为18~40重量%的乙烯-乙烯基醋酸盐共聚物29~70重量%以及乙烯与碳数4~6的烯烃-1的共聚物1~25重量%所构成。第3技术方案的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中的润滑剂最好是采用例如锭子油、发动机油、涡轮机油、电机油、冷冻机油、汽缸油、齿轮油等矿物油,流动性石蜡、石蜡蜡、聚乙烯蜡等碳氢化合物,硬脂酰硬脂酸酯、山嵛酸二十二酯、单硬脂酸甘油等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聚苯撑醚、硅酮等合成油;鲸油、蓖麻油等动植物油;硬脂酸钠、硬脂酸锌等金属皂;巴西棕榈蜡、褐煤蜡等天然蜡等。本专利技术第5技术方案的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是在第1至第4任一方案的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中,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低分子量至高分子量聚乙烯组成的聚乙烯树脂中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含量比例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低分子量至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总重量的15~40重量%。本专利技术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具备合成树脂制的上部壳体、合成树脂制的下部壳体以及配置在该上、下部壳体间的合成树脂制轴承片,该上部壳体通过将其外周边弹性地安装在下部壳体的外周边上而与该下部壳体组合成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其特征在于,该上、下部壳体的至少一方由含有一定比例的苯乙烯系热可塑性弹性体且该苯乙烯系热可塑性弹性体中添加了烯烃共聚物和官能团的聚缩醛树脂形成,该轴承片由极限粘度为10~40dl/g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极限粘度为0.1~5dl/g的低分子量至高分子量聚乙烯组成的聚乙烯树脂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仓胜上野笃志相田铁也
申请(专利权)人: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