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推力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730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可以支撑双方向的轴向负载的偏心推力轴承。发明专利技术1是一种推力轴承(a1),在定位的第一位置(a21)上,通过相对的第一径向外侧部件和第二径向内侧部件夹持设置在第一位置(a21)上的滚动体(a8),同时,在与第一位置(a21)相位不同的第二位置(a22)上,通过相对的第二径向外侧部件和第一径向内侧部件夹持设置在第二位置(a22)上的滚动体(a8)。该轴承(a1)的各滚动体(a8)的规定部存在于同一平面上。(*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偏心推力轴承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公开使用的单列偏心推力轴承具有两片为一对的座圈和介于两个座圈之间的滚动体。该轴承通过采用将多个滚珠等的滚动体夹持在形成在相对的两片板状座圈之间的结构,两片座圈可以向径向相互错开地偏心运动、并且,也可以在两片座圈之间相对地进行回转滚动。现有的多列偏心推力轴承由一片内侧座圈、与该内侧座圈的两面相对的两片外侧座圈和夹装在这些座圈之间的两列滚动体构成。在该多列偏心推力轴承中,具有两片外侧座圈,两列滚动体通过分别相互支撑相反方向的轴向负载,可以支撑双方向的轴向负载。并且,在公开使用的偏心推力轴承中,也有内侧座圈和外侧座圈可以相对转动的装置。在该公开使用的单列和多列偏心推力轴承中,作为滚动体的滚珠被随机地设置在座圈之间的空间内,或者以满球状态将滚珠设置在座圈之间的空间内。现有的偏心推力轴承具有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现有的单列偏心推力轴承中的问题。在上述现有的单列偏心推力轴承中,虽然可以支撑单方向的轴向负载,即,压缩滚动体方向的轴向负载,但是不能支撑双方向的轴向负载。即,不能支撑将相对的两片座圈拉开的方向的轴向负载。为了能够支撑双方向的轴向负载,需要将滚动体形成多列(复式)的多列推力轴承。但是,在形成多列的情况下,具有轴承宽度(轴承的轴向宽度)增大的问题(问题一)。第二个问题是,在现有的多列偏心推力轴承中,由于座圈部分大,因此有时很难确保座圈轨道面的平面度等,其加工非常困难,并具有以下问题,即,不容易进行轴承的大型化、而且,由于由轴承钢等的铁类金属制造的座圈部分大,所以轴承变重,很难进行轻量化。第三个问题是,在现有的多列偏心推力轴承中,动作时阻力大,并且能量损失过大。即,如上所述,在将滚动体随机设置或以满球状态设置的情况下,滚动体彼此进行接触、相互摩擦,产生摩擦阻力。作为该对策,虽然可以考虑到使用保持架保持滚动体的相对关系,但是这种情况下,由于保持架与座圈之间的滑动而产生摩擦阻力。第四个问题是,在现有的多列偏心推力轴承中对以下内容没有进行研究,即,将为了偏心而设置的内外部件之间的间隙相对于轴承的可偏心范围进行确切地设定。因此,内外部件之间的间隙或座圈等过大,轴承形成过大型。由此导致轴承的重量增加或成本提高等。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用于提供可以支撑双方向的轴向负载的偏心推力轴承。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鉴于上述第一个问题,提供轴承宽度比多列结构小,同时可以支撑双方向的轴向负载的偏心推力轴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鉴于上述第二个问题,通过缩小座圈部分,提供容易进行轴承大型化以及轻量化的多列偏心推力轴承。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鉴于上述第三个问题,提供可相对移动一定距离,并且相对移动时的损失非常小的多列偏心推力轴承。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鉴于上述第四个问题,在可自由相对转动的多列偏心推力轴承中,通过相对于轴承的可偏心范围更加确切地形成各部件之间的间隙,提供可小型化和轻量化的轴承。
技术实现思路
用于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专利技术1是一种偏心推力轴承,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有第一径向外侧部件和位于其径向内侧的第一径向内侧部件的同时,与上述部件相对地设置第二径向外侧部件和位于其径向内侧的第二径向内侧部件,在定位在沿着周方向的大于等于三个的位置上的第一位置上,在通过相对的上述第一径向外侧部件和上述第二径向内侧部件夹持设置在上述第一位置上的滚动体的同时,在与定位在沿着周方向的大于等于三个的位置上并与上述第一位置相位不同的第二位置上,通过相对的上述第二径向外侧部件和第一径向内侧部件夹持设置在上述第二位置上的滚动体,上述第一径向外侧部件和第一径向内侧部件,在相互之间设置有间隙并可向径向和周方向相对移动;并且上述第二径向外侧部件和第二径向内侧部件在相互之间设置有间隙并可向径向和周方向相对移动,上述第一径向外侧部件和上述第二径向外侧部件被一体接合的同时,上述第一径向内侧部件和上述第二径向内侧部件被一体接合,上述滚动体的各规定部存在于同一平面上。。这样,通过将与现有的形成多列的偏心推力轴承的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交错设置,可以使作为现有多列的各列相互间的轴向距离接近,可以使轴承宽度小于多列的轴承。即,第一径向外侧部件和第二径向内侧部件以及被其夹持、定位在沿着周方向的三个以上位置上的滚动体可以作为现有的多列轴承中的第一列的偏心推力轴承部分①发挥作用,第二径向外侧部件和第一径向内侧部件以及被其夹持、定位于沿着周方向的三个以上的位置上的滚动体可以作为第二列的偏心推力轴承部分②发挥作用。在本专利技术1中,由于径向外侧部件彼此、径向内侧部件彼此分别被相互一体接合,因此,相当于现有的多列偏心推力轴承部分①的部分可以支撑一个方向的轴向负载,相当于偏心推力轴承部分②的部分可以支撑另一个方向的轴向负载。并且,由于使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相位不同,而且在径向外侧部件和径向内侧部件两者之间,在可动平面方向上具有间隙,因此可以采用使各列的滚动体的轴向位置接近、滚动体的各规定部存在于同一平面上的结构。并且,径向外侧部件和径向内侧部件可相互相对移动。另外一旦形成上述结构,则轴承的各部件不可分离,可作为组装后的轴承进行提供。而且,最好是所有的上述滚动体的中心被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结构。这样,可以将轴承形成单列结构,可以使轴承的轴向宽度为最小。并且,在上述的第一专利技术中,上述第一径向外侧部件由被分割设置在定位的上述各第一位置上的外座圈和安装了所有的外座圈的第一径向外侧壳体构成,上述第二径向外侧部件由被分割设置在定位的上述各第二位置上的外座圈和安装了这些所有的外座圈的第二径向外侧壳体构成,上述第一径向内侧部件由被分割设置在定位的上述各第二位置上的内座圈和安装了这些所有的内座圈的第一径向内侧壳体构成,上述第二径向内侧部件由被分割设置在定位的上述各第一位置上的内座圈和安装了这些所有的内座圈的第二径向内侧壳体构成,同时上述滚动体被夹持在上述外座圈和上述内座圈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将单独的座圈分别分割设置在定位的滚动体的各位置上,因此可以使各座圈小型化。一旦座圈大型化,则将不容易确保座圈轨道面的平面度的精度,通过可以使座圈小型化,来使轴承的大型化变得容易。另外,由于削减了由轴承用钢等形成的座圈部分、并且壳体部分可以利用铝合金等的低比重金属或树脂等,因此,可以使轴承整体的重量轻量化。在上述专利技术1中,通过上述间隙产生的径向外侧部件和径向内侧部件的可相对移动范围也可以是大致对应于滚动体的可移动范围的构成。这样,可以使径向外侧部件和径向内侧部件之间的间隙和为了确保滚动体的移动空间而设置在座圈上的任何间隙没有多余的间隙或形成为最小限度。因此,既可以使轴承小型化,又可以进一步增加其可偏心的范围。而且,在上述专利技术1中,上述偏心推力轴承也可以是以下构成。即,上述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被分别等分设置在N处(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上述第一和第二径向外侧壳体为同一形状,其形状具有形成轴承的外周的外周圆环状部,和从该外周圆环状部朝向径向内侧并且在周方向等间隔地突出的N个向内舌片部,上述第一和第二的径向内侧壳体为同一形状,其形状具有形成轴承的内周的内周圆环状部和从该内周圆环状部朝向径向外侧并且在周方向等间隔地突出的N个向外舌片部,在上述所有的向外舌片部上,上述内座圈被安装在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心推力轴承,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有第一径向外侧部件和位于其径向内侧的第一径向内侧部件的同时,与上述部件相对地设置第二径向外侧部件和位于其径向内侧的第二径向内侧部件,在定位在沿着周方向的大于等于三个的位置上的第一位置上,在通过相对 的上述第一径向外侧部件和上述第二径向内侧部件夹持设置在上述第一位置上的滚动体的同时,在与定位在沿着周方向的大于等于三个的位置上并与上述第一位置相位不同的第二位置上,通过相对的上述第二径向外侧部件和第一径向内侧部件夹持设置在上述第二位置上的滚动体,上述第一径向外侧部件和第一径向内侧部件,在相互之间设置有间隙并可向径向和周方向相对移动;并且上述第二径向外侧部件和第二径向内侧部件在相互之间设置有间隙并可向径向和周方向相对移动,上述第一径向外侧部件和上述第二径向外侧部 件被一体接合的同时,上述第一径向内侧部件和上述第二径向内侧部件被一体接合,上述滚动体的各规定部存在于同一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多田诚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