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4824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6:14
本申请公开的检测装置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控制器;与控制器连接的继电器网络,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调整组成继电器网络的继电器的工作状态;与继电器网络连接,设置在箱体上用于连接负载的第一接口;负载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口与继电器网络中的第一继电器连接,负载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接口与继电器网络中的第二继电器连接;一端与继电器网络连接,另一端与控制器连接的电阻测量模块,用于测量负载的电阻值。由于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对温度传感器是否满足连续性的自动检查,而不需要手动测量电阻并完成是否满足连续性的判断,避免了人为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A De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
,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检查温度传感器是否满足连续性时,需要技术人员手动测量温度传感器两根接线之间的电阻值,存在人为误差,导致温度传感器连续性检查的结果不准确。同时,在设置有大量温度传感器的系统中,如核电站的各个工艺系统中,以压水堆核电站为例,单台机组上设置有数千级别的温度传感器。因此在压水堆核电站进行温度传感器是否满足连续性的检查中,需要对大量的温度传感器逐一手动完成测量,给核电站的技术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进行温度传感器是否满足连续性的检查中存在人为误差导致结果准确性低、工作量大的问题。为此,本技术公开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测装置,包括:程序接口模块;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继电器网络,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调整组成所述继电器网络的继电器的工作状态;与所述继电器网络连接,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用于连接负载的第一接口;其中,所述负载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继电器网络中的第一继电器连接,所述负载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继电器网络中的第二继电器连接;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网络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电阻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所述负载的电阻值。上述装置,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连接,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用于连接标准元件的第二接口,以通过所述第二接口连接至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所述标准元件对所述负载进行校验。上述装置,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IO调理电路;与所述IO调理电路连接,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用于连接干节点的第三接口,以确定所述干节点是否导通。上述装置,优选的,还包括: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另一端与上位机连接,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网络接口,用于接收所述上位机发送的操作命令以及向所述上位机发送响应所述操作命令后的数据。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口为MINI多芯信号接口,其中,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负载的连接方式为:通过MINI多芯线缆的一端与所述箱体上的所述MINI多芯信号接口连接,所述MINI多芯线缆的另一端通过夹具连接所述负载。上述装置,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USB接口,用于连接存储设备。上述装置,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测量得到的电阻值、校验的结果、干节点的导通结果中至少一项的组合。上述装置,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控制器供电。上述装置,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供电接口,用于利用外接电源为所述供电模块充电。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负载为四线制热电阻,其中,所述继电器网络至少包括4个继电器,每个继电器分别与所述四线制热电阻的一个接线端连接。综上,本技术公开的检测装置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继电器网络,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调整组成继电器网络的继电器的工作状态;与所述继电器网络连接,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用于连接负载的第一接口;其中,所述负载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继电器网络中的第一继电器连接,所述负载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继电器网络中的第二继电器连接;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网络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电阻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所述负载的电阻值。由于可以利用本技术实现对温度传感器是否满足连续性的自动检查,而不需要手动测量电阻并完成是否满足连续性的判断,避免了人为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且若温度传感器为四线制热电阻,只要将四线制热电阻连接至检测装置,即可自动完成对四线制热电阻每两端之间电阻值的测量,而不需要手动分别去测量四线制热电阻每两端之间的电阻值。降低了工作量,尤其对于需要对大量温度传感器的连续性进行检查的场合,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检测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四线制热电阻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电阻测量模块的测量电路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四线制热电阻的电阻网络拓扑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公开的检测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技术实施例一公开一种检测装置,参考图1,该检测装置包括:箱体1;设置在箱体1内的控制器2;与控制器2连接的继电器网络3,用于根据接收到控制器2发送的控制指令调整组成继电器网络3的继电器的工作状态;与继电器网络3连接,设置在箱体1上用于连接负载的第一接口4;其中,所述负载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口4与继电器网络3中的第一继电器连接,所述负载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接口4与继电器网络3中的第二继电器连接;一端与继电器网络3连接,另一端与控制器2连接的电阻测量模块5,用于测量所述负载的电阻值。本实施例中,继电器网络3是由至少一个继电器组成的,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选择使用不同个数的继电器来完成检测装置的检测功能。示例性的,对四线制热电阻的电阻值测量的场景下,选择使用继电器网络3中的四个继电器,将四线制热电阻的四根信号线通过第一接口与继电器网络3中的四个继电器连接;对三线制热电阻的电阻值测量的场景下,选择使用继电器网络3中的三个继电器,将三线制热电阻的三根信号线通过第一接口与继电器网络3中的三个继电器连接;对二线制热电阻或热电偶的电阻值测量的场景下,选择使用继电器网络3中的两个继电器,将二线制热电阻或热电偶的两根信号线通过第一接口与继电器网络3中的两个继电器连接。由于不同类型负载接入第一接口的信号线数量不同,所使用继电器网络3中的继电器数量不同,因此在对不同类型负载的电阻值进行测量时,根据负载类型的不同,利用控制器向继电器网络3发送不同的控制信号。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继电器网络3由8个继电器组成,每个继电器的触点电压为8-30V,一个继电器的触点电流为1A。继电器网络3中继电器的工作状态包括导通状态以及断开状态。本实施例中根据控制器2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继电器处于何种工作状态,其中,在需要测量负载的电阻值的情况下,控制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否则,控制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下面以利用本实施例公开的检测装置对温度传感器进行连续性检查为例,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包括热电阻、热电偶、温度开关;若温度传感器为四线制热电阻,如图2所示为四线制热电阻的结构示意图,四线制热电阻包括四个接线端,为了区分四线制热电阻的四个接线端,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继电器网络,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调整组成所述继电器网络的继电器的工作状态;与所述继电器网络连接,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用于连接负载的第一接口;其中,所述负载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继电器网络中的第一继电器连接,所述负载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继电器网络中的第二继电器连接;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网络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电阻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所述负载的电阻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继电器网络,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调整组成所述继电器网络的继电器的工作状态;与所述继电器网络连接,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用于连接负载的第一接口;其中,所述负载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继电器网络中的第一继电器连接,所述负载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继电器网络中的第二继电器连接;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网络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电阻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所述负载的电阻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连接,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用于连接标准元件的第二接口,以通过所述第二接口连接至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所述标准元件对所述负载进行校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IO调理电路;与所述IO调理电路连接,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用于连接干节点的第三接口,以确定所述干节点是否导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另一端与上位机连接,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网络接口,用于接收所述上位机发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佳李剑姬新峰李晋宋猛丁学伟刘君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