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框式电动车悬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369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框式电动车悬置系统,包括副车架和一对纵梁,还包括设置在一对纵梁前端之间的连接支架,对应连接支架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的动力总成前端相连的前支架以及设在前支架内侧前衬套,对应副车架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的动力总成后端相连的后支架以及设在后支架内的后衬套,对应一纵梁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的动力总成侧面相连的侧支架以及设在侧支架内的侧衬套。其优化了前舱布局,提升了抗扭限位能力,并且重量轻;可扩展性强,可以通过调整前承重单元的位置和尺寸满足不同尺寸的车身、不同动力系统装配,达到平台通用的特性,缩短了车身和底盘零部件的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

A Full Frame Electric Vehicle Moun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框式电动车悬置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框式电动车悬置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制约、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家将发展新能源作为改善环境、节约成本的重要举措,新能源汽车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目前电动车的发展基本都是由传统燃料汽车改制而来,即直接使用传统车的车身进行装配,但由于电动车的动力系统外形尺寸远小于传统车身能够提供的固定点距离,部分技术路线是采用结构复杂的整体式全框副车架。该种结构空间利用率低,前轴负荷大大增加,这与电动车的轻量化设计向背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动车的续航焦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框式电动车悬置系统,其优化了前舱布局,提升了抗扭限位能力,并且重量轻。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全框式电动车悬置系统,包括副车架和一对纵梁,还包括设置在一对纵梁前端之间的连接支架,对应连接支架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的动力总成前端相连的前支架以及设在前支架内侧前衬套,对应副车架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的动力总成后端相连的后支架以及设在后支架内的后衬套,对应一纵梁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的动力总成侧面相连的侧支架以及设在侧支架内的侧衬套。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架的端部与对应侧的纵梁通过可拆卸调整的紧固件相连。所述前支架固定在动力总成的前端,前衬套内设有与连接支架相连的连接组件。所述后支架固定在动力总成的后端,后衬套内设有与副车架相连的连接组件。所述侧支架固定在一纵梁上,侧衬套内设有与动力总成侧面相连的连接组件。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靠另一纵梁设置。所述侧支架设置在一纵梁的下侧。所述前支架位于连接支架的下方。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内连接件和外连接件,所述内连接件和外连接件之间设有橡胶主簧。所述电动车的动力总成侧面对应侧支架设有侧连接架。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全框式电动车悬置系统结构设计合理,其优化了前舱布局,提升了抗扭限位能力,并且重量轻;可扩展性强,可以通过调整前承重单元的位置和尺寸满足不同尺寸的车身、不同动力系统装配,达到平台通用的特性,缩短了车身和底盘零部件的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系统安装示意图。图中:1.连接支架、2.前支架、3.前衬套、4.后支架、5.后衬套、6.侧支架、7.侧衬套、8.侧连接架、9.动力总成、10.左纵梁、11.副车架、12.右纵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该全框式电动车悬置系统,包括副车架11和一对纵梁以及设置在一对纵梁前端之间的连接支架1;一对纵梁分别为左纵梁10和右纵梁12,连接支架位于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连接支架1的端部与对应侧的纵梁通过可拆卸调整的紧固件相连。连接支架可以根据固定需求在整车纵向进行调整,允许不同动力总成系统直接安装在平台不同的传统车前舱内,最大程度上沿用了车身的前舱模块及底盘的副车架等零部件,节约开发成本。对应连接支架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的动力总成9前端相连的前支架2以及设在前支架内侧前衬套3,对应副车架11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的动力总成后端相连的后支架4以及设在后支架内的后衬套5,对应一纵梁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的动力总成侧面相连的侧支架6以及设在侧支架内的侧衬套7。前支架和后支架靠另一纵梁设置;该固定方式可以有效的支承电动机动力系统,橡胶衬套可以降低动力系统传递到车身上的振动,三点式的悬置结构设计又能防止动力系统出现过大的扭转,起到很好的隔振和限位的功能。优选的,前支架固定在动力总成的前端,前衬套内设有与连接支架相连的连接组件;后支架固定在动力总成的后端,后衬套内设有与副车架相连的连接组件;侧支架固定在一纵梁上,侧衬套内设有与动力总成侧面相连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内连接件和外连接件,所述内连接件和外连接件之间设有橡胶主簧。其优化了前舱布局,提升了抗扭限位能力,并且重量轻。电动车的动力总成侧面对应侧支架6设有侧连接架8。侧支架设置在一纵梁的下侧;前支架位于连接支架的下方。降低了减振元件的中心,使得三个减振元件形成的三角形面低于动力总成质心;保证了不同工况下,动力总成位置更加稳定,有利于限制位移和更好的隔离振动。连接支架的下部设有与前支架对应的下连接臂,副车架的上设有与后支架对应的上连接臂;通过增加力臂来使得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在最大扭矩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副车架承受的Z向载荷,降低对副车架的刚度和强度需求。优选具体实例为:全框式电动车悬置系统的前、后以及右各设置一个衬套形成一个减振元件,对应支架的连接臂形成承重元件。一个前承重单元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左/右纵梁之间的连接支架上,使得左纵梁与右纵梁连接成一个刚性的整体。右减振元件和右承重元件组成的整体固定在右纵梁下侧,使得减振元件的中心降低。前、后、右减振单元各包含一个内、外连接组件及设于二者之间的橡胶主簧组成,内连接组件、外连接组件及橡胶主簧采用硫化连接。一个前承重单元和后承重元件均采用铸造工艺,本体上设计有安装减振元件的环型结构,减振元件采用压装工艺集成于对应的承重元件内。一个右承重单元采用拼焊工艺,本体上焊接有安装减振元件的环型结构,右减振元件采用压装工艺集成于对应的承重元件内。一个右承重单元采用铸造工艺,铸造后安装两枚平行放置的双头螺柱用于固定右减振元件。通过合理设计承重单元和减振单元的结构和位置,运用简单的结构使得前舱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全框结构,允许动力总成系统直接安装在传统车的前舱内,最大程度上沿用了车身的前舱模块及底盘的副车架等零部件,节约开发成本。相对于复杂的全框副车架结构,减小了前舱负荷,对电动车的轻量化也有极大的贡献。该种结构中前横梁可以根据固定需求在整车纵向进行调整,通过增加力臂来使得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在最大扭矩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副车架承受的Z向载荷,降低对副车架的刚度和强度需求。前/后减振元件轴向与动力输出轴的平行结构使得动力总成扭矩输出轴方向与前、后减振元件的轴向夹角更小。在不同的工况下,前/后减振元件将动力总成产生的扭矩集中转化成Z向反作用力,更好的减小了扭矩输出产生的其他方向应力,利于在特定的方向进行抵抗扭转和限制位移。三个减振元件中心组成的三角形布置结构,使得动力总成的质心投影集中在三角形结构内部。通过调整减振元件的相对位置,可以更加合理的分配静态载荷。右减振元件固定在右纵梁下侧,降低了减振元件的中心,使得三个减振元件形成的三角形平面低于动力总成质心。在不同的工况下,动力总成的固定结构稳定,扭矩输出更加平顺,减小了扭矩波动,从而可以减小单件减振元件的刚度,提高隔振性能。本专利技术可扩展性强,可以通过调整前承重单元的位置和尺寸满足不同尺寸的车身、不同动力系统装配,达到平台通用的特性。上述仅为对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说明,上述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多个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框式电动车悬置系统,包括副车架和一对纵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一对纵梁前端之间的连接支架,对应连接支架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的动力总成前端相连的前支架以及设在前支架内侧前衬套,对应副车架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的动力总成后端相连的后支架以及设在后支架内的后衬套,对应一纵梁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的动力总成侧面相连的侧支架以及设在侧支架内的侧衬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框式电动车悬置系统,包括副车架和一对纵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一对纵梁前端之间的连接支架,对应连接支架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的动力总成前端相连的前支架以及设在前支架内侧前衬套,对应副车架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的动力总成后端相连的后支架以及设在后支架内的后衬套,对应一纵梁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的动力总成侧面相连的侧支架以及设在侧支架内的侧衬套。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框式电动车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的端部与对应侧的纵梁通过可拆卸调整的紧固件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框式电动车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固定在动力总成的前端,前衬套内设有与连接支架相连的连接组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框式电动车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固定在动力总成的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浩于海鹏胡昌才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