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减震车轴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0568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动减震车轴总成,包括左轴管组件、右轴管组件和外轴管,所述的左轴管组件包括左轴套、安装在左轴套内的芯轴、压接在左轴套与芯轴之间的减震橡胶棒以及固定于左拐臂外侧的左轴头,芯轴的内端面与左轴套的内端面具有间距S1;所述的右轴管组件包括右轴套、安装在右轴套内的芯轴、压接在右轴套与芯轴之间的减震橡胶棒以及固定于右拐臂外侧的右轴头,右轴套的内端面与芯轴的内端面设有间距S3;所述左轴套和右轴套分别插装在外轴管内,两螺栓分别穿过外轴管上的安装孔以及与左轴套和右轴套上对应的安装孔,用螺母紧固。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减震效果好,安装拆卸方便,能改善车轴受力状态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悬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非独立悬架上的浮 动减震车轴总成。
技术介绍
悬架把车架与车轴弹性地连接起来,以传递作用于车轮和车架之间的 一切力和力矩,并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载荷,衰减由载荷引起 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常规的非独立悬架是通过一 根钢性轴将两车轮连接起来,并通过弹性元件进行减震,如采用钢板弹簧、 螺旋弹簧等,但这种结构的连接部分结构相对复杂,尤其更换部分零部件, 拆装更为复杂。而橡胶弹簧是利用橡胶体本身的压縮或受剪切时所产生弹性变形起到弹簧作用,为此,如CN2568445Y所公的《一种避震车轴》是 将橡胶体安装在车轴上,而车轴安装在外轴套内,车轴两端的轴头分别与 两车轮连接,当车轮受到路面冲击后,通过车轴挤压橡胶体使其变形再传 到外轴套上,经减振后传给车架,以减轻车身的颠簸。与安装弹簧钢板结 构的车轴相比,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和特点。但这种结构车轴整轴结构, 且橡胶体仅安装在车轴与外轴套内,由于橡胶体没有预压力,因此在受到 较大的冲击力时,会使车轴与外轴套之间的其中一个橡胶体不与车轴接触, 使橡胶体无法均匀地承受扭矩,车轴的承载能力较小。同时也因橡胶体没 有预压的变形量,故造成车轴相对外轴套的位移量较大, 一旦车轴与外轴 套相接触时,就不能起到减震作用,减震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车轴通 过拐臂刚性地与两个轴头连接,由于路面不能保持水平状,两个轮胎所受 到冲击力以及扭矩不能保持相同,因此用一组橡胶体无法平衡不同的方向 的力和力矩,往往会产生剪切力,易造成拐臂与轴头和车轴焊接处的开裂。 这种结构避震车轴无论是车轴损坏还是橡胶体损坏,只能更换车轴总成, 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在更换过程中还需同时拆卸两只轮毂,维修更 换非常不方便,且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安装拆卸方便,能改善车轴受 力状态的浮动减震车轴总成。本专利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浮动减震车轴总成,其特 征在于包括左轴管组件、右轴管组件和外轴管,所述的左轴管组件包括 左轴套、安装在左轴套内的芯轴、压接在左轴套与芯轴之间的减震橡胶棒 以及固定于左拐臂外侧的左轴头,芯轴的内端面与左轴套的内端面具有间 距S1;所述的右轴管组件包括右轴套、安装在右轴套内的芯轴、压接在右 轴套与芯轴之间的减震橡胶棒以及固定于右拐臂外侧的右轴头,右轴套的 内端面与芯轴的内端面设有间距S3;所述左轴套和右轴套分别插装在外轴 管内,两螺栓分别穿过外轴管上的安装孔以及左轴套和右轴套上对应的安 装孔并用螺母紧固。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以下优点1、 本专利技术的减震橡胶棒是挤压安装在左、右轴套和芯轴之间,因此减 震橡胶棒具有一定的预压力和预变形量,当受到强烈的冲击力后,减震橡 胶棒与芯轴能全部结触,不仅使车轴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力,而且芯轴与外 轴管之间位移变形量小,减震效果明显。2、 本专利技术将减震橡胶棒分别压接在左右轴套内,而左右轴管分别安装 在外轴管内,通过紧固件将外轴管与左右轴套连接, 一方面左轴管组件、 右轴管组件为分体结构,使减震橡胶棒和芯轴为也为分体结构,因此两端 各轴头分别接受地面的冲击力后,冲击力能分别通过各自的拐臂传至芯轴, 再通过减震橡胶棒传至外轴管,由于能通过两组减震橡胶棒分别进行减震, 而减震橡胶棒在挤压过程中具有非线性弹簧特性,因此当冲击力经减震橡 胶棒分别通过左右轴套再传递至外轴管后,能明显改善车轴的受力状态, 延长车轴总成的使用寿命。3、 本专利技术左、右轴管组件分别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外轴套上,结构简单, 当其中一个轴头或拐臂或芯轴开裂后,只需拆卸一侧的轮毂,以及轴套与 外轴管上的连接螺栓,工艺性能好,不仅节约材料,而且能降低劳动强度 和装拆时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旋转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图1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图1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三。其中l一轮胎,2—轮毂,3—制动总成,4一芯轴,5—左轴管组件, 5-1—左轴头,5-2—左拐臂,5-3—连接件,5-4—左轴套,6—外轴管,6-1 一连接件,7—轴套,8—螺栓,9一螺母,IO—右轴管组件,10-1—右轴头, 10-2—右拐臂,10-3—连接件,10-4—右轴套,ll一减震橡胶棒。 具体实施例方式见图l、 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浮动减震车轴总成,包装左轴管组件5、右轴 管组件10和外轴管6。见图1所示,左轴管组件5包括左轴套5-4、安装 在左轴套5-4内的芯轴4、压接在左轴套5-4与芯轴4之间的减震橡胶棒 11以及固定于左拐臂5-2外侧的左轴头5-1,使减震橡胶棒11具有一定的 预压变形量和预压力,芯轴4的内端面与左轴套5-4的内端面具有间距Sl, 该间距S1可控制在50 200rran之间。见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右轴管组件 10包括右轴套10-4、安装在右轴套10-4内的芯轴4、压接在右轴套10-4 与芯轴4之间减震橡胶棒11以及固定于右拐臂10-2外侧的右轴头10-1, 同样使减震橡胶棒11具有一定的预压变形量和预压力,该右轴套10-4的 内端面与芯轴4的内端面也设有间距S3,该间距S3可控制在50 200mm之 间。为便于形成系列化的生产,本专利技术的右轴套10-4和左轴套5-4内端面 之间还具有间距S2,且该间距S2控制在5 500mm之间,最好该间距S2在 50 400mm之间,左轴套5-4和右轴套10-4分别插装在外轴管6内,两个 螺栓8分别穿过外轴管6上的安装孔以及左轴套5-4和右轴套10-4对应的 安装孔,并用螺母9紧固,最好在左轴套5-4和右轴套10-4的安装孔内分 别焊接有轴套7,提高左轴套5-4和右轴套10-4的机械强度,在外轴管6 的顶部分别具有车座,可与车箱连接,而左轴头5-1和右轴头10-1分别通 过制动总成3与各自的轮毂2和制动总成3连接,轮胎1安装在轮毂2上。为便于安装和定位,右轴套10-4和左轴套5-4的外端分别具有连接件10-3和5-3,而外轴管6的两端具有连接件6-1,左轴套5-4上的连接件 5-3和右轴套10-4上的连接件10-3分别与外轴管6两端的连接件6-1用紧 固件连接。见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左轴套5-4和右轴套10-4为矩形轴套,而芯轴 4也为矩形,每组四根减震橡胶棒11分别压接在左轴套5-4与芯轴4以及 右轴套10-4与芯轴4之间的空腔内。还可见图4所示,该左轴套5-4和右 轴套10-4为正三角形的轴套,而芯轴4为倒三形的轴管,芯轴4分别安装 在左轴套5-4和右轴套10-4内,每组三个减震橡胶棒11分别压接在左轴 套5-4与芯轴4以及右轴套10-4与芯轴4之间的空腔内,通过三角形的结 构,使车轴具有较好的承载和减震能力。见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的左轴套 5-4和右轴套10-4为正多边形,而芯轴4空芯的梅花形,根据梅花形的边 数将与其匹配的减震橡胶棒11分别压接在左轴套5-4与芯轴4以及右轴套 10-4与芯轴4之间的空腔内。权利要求1、一种浮动减震车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轴管组件(5)、右轴管组件(10)和外轴管(6),所述的左轴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动减震车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轴管组件(5)、右轴管组件(10)和外轴管(6),所述的左轴管组件(5)包括左轴套(5-4)、安装在左轴套(5-4)内的芯轴(4)、压接在左轴套(5-4)与芯轴(4)之间的减震橡胶棒(11)以及固定于左拐臂(5-2)外侧的左轴头(5-1),芯轴(4)的内端面与左轴套(5-4)的内端面具有间距S1;所述的右轴管组件(10)包括右轴套(10-4)、安装在右轴套(10-4)内的芯轴(4)、压接在右轴套(10-4)与芯轴(4)之间的减震橡胶棒(11)以及固定于右拐臂(10-2)外侧的右轴头(10-1),右轴套(10-4)的内端面与芯轴(4)的内端面设有间距S3;所述左轴套(5-4)和右轴套(10-4)分别插装在外轴管(6)内,两螺栓(8)分别穿过外轴管(6)上的安装孔以及左轴套(5-4)和右轴套(10-4)上对应的安装孔并用螺母(9)紧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雷刚吴伟国张彩玲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