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岐山专利>正文

可控式气动蓄能升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544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作支承座椅靠背用品设备--可控式气动蓄能升降机。它主要有前顶套、控制阀座、控制阀芯、内管、外管、活塞、密封圈、活塞杆、活塞杆座、润滑毛毡、后轴套、支承套组成,其主要特征是在活塞二端面各设有一个V形槽,三只密封圈设在内、外管间,油座与阀芯间有四只动密封圈,润滑毛毡经浸油处理,支承套采用四氟乙烯材料。控制阀芯的一个端面直径分别为8.5mm和6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行程可控、操作简便、安全耐用可靠。(*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给出的是一种支撑座椅靠背用设备——可控式气动蓄能升降器。现有技术,如CN90209427.0,CN91208083.3,前者的主要特征是导油管一端和活塞相接。另一端潜入润滑油液面下,从而使可控气弹簧的动密封结构能得到充分的润滑。后者的主要特征是在筒体中设有与筒体内壁相密贴的油气分隔器,将油与高压气分隔开。上述二种共同的缺陷是需要二种介质,故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行程受限制。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行程可调,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耐用的可控式气动蓄能升降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结构如附图所示。由前顶套2、控制阀座3、控制阀芯4、活塞6、密封圈13、活塞杆7、活塞杆座9、后轴套11、支承套12两端封头组成。设有的循环高压气室是有内管5、外管8组成,外管8是设在内管5的外面,在活塞6的二端面各设有一个V形槽,在内管5与外管间设有三只静密封圈,四只动密封圈设在控制阀芯与控制阀座间,在控制阀座3的内腔有三条密封槽,控制阀芯4大头端面设一只O型密封圈,在后顶套11的内孔设有经浸油处理的润滑毛毡10及采用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支承套12。控制阀芯4的大端直径为8.5mm,小端直径为6mm。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开关轴、2是前顶套、3是控制阀座、4是控制阀芯、5是内管、6是活塞、7是活塞杆、8是外管、9是活塞杆座、10是润滑毛毡、11是后顶套、12是支承套、13是密封圈。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它们工作过程。外管8与内管5通过控制阀座2与活塞杆座9及活塞杆7用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隔离,内腔充满高压气体及一定量润滑油,由于内管5内腔气压,迫使控制阀芯4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当外加力推动控制阀芯时内管内腔与外管内腔蓄存高压气体通过控制阀座中的小孔及控制阀芯中间小台阶与内管另一端1只小孔形成内管内外,活塞6左右气流串通,这时由于活塞两端面积差迫使活塞杆伸长,当移动到所需长度时只要松开控制阀芯,由于内管中气压迫使阀芯自动关闭,活塞杆7即被锁控在给定位置上,此时活塞杆7能承受所需缓冲负载,(所需负载根据内腔充气压力),如要反之,只要推动控制阀芯处于打开状态,外管再施加些外力,活塞杆7随之缩短,放松控制阀芯即处于关闭状态,活塞杆被锁控。本技术的优点提高了气动升降器密封可靠性。由于材料结构改进活塞5的密封性与耐磨性比其它材料提高3.5倍。行程长度可增5~8倍。不受任何方向限制。可靠耐用可达10万次,台阶试验性能完好。权利要求1.可控式气动蓄能升降器,由前顶套2、控制阀座3、控制阀芯4、活塞6、密封圈13、活塞杆7、活塞杆座9、后轴套11、支承套12两端封头组成,其特征是设有的循环高压气室是有内管5、外管8组成,外管8是设在内管5的外面,在活塞6的二端面各设有一个V形槽,在内管5与外管间设有三只静密封圈,四只动密封圈设在控制阀芯与控制阀座间,在控制阀座3的内腔有三条密封槽,控制阀芯4大头端面设一只O型密封圈,在后顶套11的内孔设有经浸油处理的润滑毛毡10及采用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支承套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式气动蓄能升降器,其特征是控制阀芯4的大端直径为8.5mm,小端直径为6mm。专利摘要一种作支承座椅靠背用品设备——可控式气动蓄能升降机。它主要有前顶套、控制阀座、控制阀芯、内管、外管、活塞、密封圈、活塞杆、活塞杆座、润滑毛毡、后轴套、支承套组成,其主要特征是在活塞二端面各设有一个V形槽,三只密封圈设在内、外管间,油座与阀芯间有四只动密封圈,润滑毛毡经浸油处理,支承套采用四氟乙烯材料。控制阀芯的一个端面直径分别为8.5mm和6mm。本技术行程可控、操作简便、安全耐用可靠。文档编号F15B15/00GK2132853SQ92218598公开日1993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27日专利技术者蔡华麟, 董岐山 申请人:董岐山, 蔡华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控式气动蓄能升降器,由前顶套2、控制阀座3、控制阀芯4、活塞6、密封圈13、活塞杆7、活塞杆座9、后轴套11、支承套12两端封头组成,其特征是设有的循环高压气室是有内管5、外管8组成,外管8是设在内管5的外面,在活塞6的二端面各设有一个V形槽,在内管5与外管间设有三只静密封圈,四只动密封圈设在控制阀芯与控制阀座间,在控制阀座3的内腔有三条密封槽,控制阀芯4大头端面设一只O型密封圈,在后顶套11的内孔设有经浸油处理的润滑毛毡10及采用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支承套1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华麟董岐山
申请(专利权)人:董岐山蔡华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