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6144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6:19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TFET区以及CMOS区;采用第一覆盖层覆盖TFET区,并在第一覆盖层的保护下在CMOS区内形成CMOS轻掺杂漏区,以及进行第一退火工艺处理;去除第一覆盖层,形成TFET栅极侧墙以及CMOS栅极侧墙;在TFET区和CMOS区形成源漏掺杂区,并进行第二退火工艺处理;形成覆盖CMOS区的保护层,在保护层的保护下去除TFET栅极侧墙的至少一部分,并暴露出TFET栅极与TFET区的源漏掺杂区之间的半导体衬底;在TFET区内形成TFET轻掺杂漏区。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可以提高TFET轻掺杂漏区结面的浓度梯度,提高器件隧穿几率和开态电流。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their formation metho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器件的短沟道效应等负面影响也愈加严重。可以通过采用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unnelingField-effectTransistor,TFET)取代传统的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MOSFET)来减小短沟道效应的影响。由于TFET亚阈值特性优秀,工作电压相比CMOS可大幅降低,因此适用于超低漏电超低功耗领域。与常规CMOS不同的是,TFET的源区与漏区的掺杂类型不同。在电路设计中,TFET往往需要搭配标准CMOS器件,因此TFET工艺与CMOS工艺往往设置为互相兼容。具体地,由于TFET驱动电流较低,电路中高频部分仍需要常规CMOS器件完成,因此采用TFET替代部分CMOS电路以达到降低功耗和漏电的目的。在现有TFET的制造工艺中,TFET轻掺杂漏区(LightlyDopedDrain,LDD)工艺与CMOSLDD工艺均在LDD退火(Anneal)工艺之前进行的,例如在CMOSLDD工艺之前或之后采用离子注入工艺形成TFETLDD,因此TFETLDD的掺杂离子会经历LDDAnneal以及形成源漏掺杂区之后的源漏退火(Source/DrainAnneal),由于退火工艺中的高温会影响TFETLDD的掺杂离子的热预算,并且降低TFETLDD结面的浓度梯度,容易导致TFET隧穿几率以及驱动电流降低,器件隧穿几率和开态电流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可以提高TFETLDD结面的浓度梯度,从而增加TFET的隧穿几率以及驱动电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TFET区以及CMOS区,所述TFET区和CMOS区的半导体衬底表面分别形成有TFET栅极以及CMOS栅极;采用第一覆盖层覆盖所述TFET区,并在所述第一覆盖层的保护下在所述CMOS区内形成CMOS轻掺杂漏区,以及进行第一退火工艺处理;去除所述第一覆盖层,形成TFET栅极侧墙以及CMOS栅极侧墙,所述TFET栅极侧墙覆盖所述TFET栅极的侧壁,所述CMOS栅极侧墙覆盖所述CMOS栅极的侧壁;在所述TFET区和CMOS区形成源漏掺杂区,并进行第二退火工艺处理;形成覆盖所述CMOS区的保护层,在所述保护层的保护下去除所述TFET栅极侧墙的至少一部分,并暴露出所述TFET栅极与所述TFET区的源漏掺杂区之间的半导体衬底;在所述TFET区内形成TFET轻掺杂漏区。可选的,所述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还包括:对所述TFET轻掺杂漏区进行第三退火工艺处理。可选的,所述第三退火工艺选自:尖峰退火、闪灯退火或激光退火。可选的,对所述TFET轻掺杂漏区进行第三退火工艺处理的工艺参数为:退火温度为1000摄氏度至1500摄氏度;退火时间为0.1毫秒至1分钟。可选的,所述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还包括:形成金属硅化物,所述金属硅化物覆盖所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可选的,在所述形成金属硅化物之前,所述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还包括:去除覆盖所述CMOS区的保护层。可选的,形成金属硅化物包括: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沉积金属,以和所述半导体衬底、TFET栅极以及CMOS栅极反应形成所述金属硅化物。可选的,在所述TFET区内形成TFET轻掺杂漏区之前,所述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还包括:去除覆盖所述CMOS区的保护层。可选的,在所述TFET区内形成TFET轻掺杂漏区包括:采用第二覆盖层覆盖所述TFET栅极以及所述TFET区的漏区,并在所述第二覆盖层的保护下在所述TFET区的源区内形成第一TFET轻掺杂漏区;去除所述第二覆盖层;采用第三覆盖层覆盖所述TFET栅极以及所述TFET区的源区,并在所述第三覆盖层的保护下在所述TFET区的漏区内形成第二TFET轻掺杂漏区;去除所述第三覆盖层。可选的,所述第一TFET轻掺杂漏区与所述第二TFET轻掺杂漏区的掺杂离子分别为N型离子和P型离子。可选的,在所述TFET区内形成TFET轻掺杂漏区的工艺参数为:注入能量为0.5KeV至20KeV;注入剂量为1E14atom/cm2至5E15atom/cm2;注入角度为0度至7度。可选的,所述保护层的材料选自氧化硅以及无定形碳。可选的,形成TFET栅极侧墙包括:在所述TFET栅极的两侧形成第一氧化硅层;在所述第一氧化硅层上形成氮化硅层;在所述氮化硅层上形成第二氧化硅层;其中,所述第一氧化硅层、氮化硅层以及第二氧化硅层形成ONO结构的所述TFET栅极侧墙。可选的,去除所述TFET栅极侧墙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去除所述第二氧化硅层以及所述氮化硅层。可选的,去除所述第二氧化硅层以及所述氮化硅层包括:采用氢氟酸或反应离子刻蚀去除所述第二氧化硅层;和/或采用热磷酸去除所述氮化硅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TFET区以及CMOS区;TFET栅极以及CMOS栅极,所述TFET栅极位于所述TFET区的半导体衬底表面,所述CMOS栅极位于CMOS区的半导体衬底表面;CMOS轻掺杂漏区,所述CMOS轻掺杂漏区位于所述CMOS区的半导体衬底内;源漏掺杂区,所述源漏掺杂区位于所述TFET区和CMOS区内;TFET栅极侧墙,所述TFET栅极侧墙覆盖所述TFET栅极的侧壁;CMOS栅极侧墙,所述CMOS栅极侧墙覆盖所述CMOS栅极的侧壁;其中,所述TFET栅极侧墙的厚度小于所述CMOS栅极侧墙的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TFET区以及CMOS区,所述TFET区和CMOS区的半导体衬底表面分别形成有TFET栅极以及CMOS栅极;采用第一覆盖层覆盖所述TFET区,并在所述第一覆盖层的保护下在所述CMOS区内形成CMOS轻掺杂漏区,以及进行第一退火工艺处理;去除所述第一覆盖层,形成TFET栅极侧墙以及CMOS栅极侧墙,所述TFET栅极侧墙覆盖所述TFET栅极的侧壁,所述CMOS栅极侧墙覆盖所述CMOS栅极的侧壁;在所述TFET区和CMOS区形成源漏掺杂区,并进行第二退火工艺处理;形成覆盖所述CMOS区的保护层,在所述保护层的保护下去除所述TFET栅极侧墙的至少一部分,并暴露出所述TFET栅极与所述TFET区的源漏掺杂区之间的半导体衬底;在所述TFET区内形成TFET轻掺杂漏区。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TFET轻掺杂漏区的工艺顺序在两道退火工艺处理之后,有助于降低TFET轻掺杂漏区的掺杂离子的热预算,提高TFET轻掺杂漏区结面的浓度梯度,从而增加TFET器件的隧穿几率以及驱动电流。进一步,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所述TFET轻掺杂漏区进行退火工艺处理采用尖峰退火、闪灯退火或激光退火,相比于采用炉管退火等退火温度较低、退火时间较长的退火工艺,可以更迅速地完成退火激活,降低TFET轻掺杂漏区的掺杂离子扩散程度,进一步降低TFET轻掺杂漏区的掺杂离子的热预算,提高TFET轻掺杂漏区结面的浓度梯度,从而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TFET区以及CMOS区,所述TFET区和CMOS区的半导体衬底表面分别形成有TFET栅极以及CMOS栅极;采用第一覆盖层覆盖所述TFET区,并在所述第一覆盖层的保护下在所述CMOS区内形成CMOS轻掺杂漏区,以及进行第一退火工艺处理;去除所述第一覆盖层,形成TFET栅极侧墙以及CMOS栅极侧墙,所述TFET栅极侧墙覆盖所述TFET栅极的侧壁,所述CMOS栅极侧墙覆盖所述CMOS栅极的侧壁;在所述TFET区和CMOS区形成源漏掺杂区,并进行第二退火工艺处理;形成覆盖所述CMOS区的保护层,在所述保护层的保护下去除所述TFET栅极侧墙的至少一部分,并暴露出所述TFET栅极与所述TFET区的源漏掺杂区之间的半导体衬底;在所述TFET区内形成TFET轻掺杂漏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TFET区以及CMOS区,所述TFET区和CMOS区的半导体衬底表面分别形成有TFET栅极以及CMOS栅极;采用第一覆盖层覆盖所述TFET区,并在所述第一覆盖层的保护下在所述CMOS区内形成CMOS轻掺杂漏区,以及进行第一退火工艺处理;去除所述第一覆盖层,形成TFET栅极侧墙以及CMOS栅极侧墙,所述TFET栅极侧墙覆盖所述TFET栅极的侧壁,所述CMOS栅极侧墙覆盖所述CMOS栅极的侧壁;在所述TFET区和CMOS区形成源漏掺杂区,并进行第二退火工艺处理;形成覆盖所述CMOS区的保护层,在所述保护层的保护下去除所述TFET栅极侧墙的至少一部分,并暴露出所述TFET栅极与所述TFET区的源漏掺杂区之间的半导体衬底;在所述TFET区内形成TFET轻掺杂漏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TFET轻掺杂漏区进行第三退火工艺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退火工艺选自:尖峰退火、闪灯退火或激光退火。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TFET轻掺杂漏区进行第三退火工艺处理的工艺参数为:退火温度为1000摄氏度至1500摄氏度;退火时间为0.1毫秒至1分钟。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金属硅化物,所述金属硅化物覆盖所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形成金属硅化物之前,还包括:去除覆盖所述CMOS区的保护层。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金属硅化物包括: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沉积金属,以和所述半导体衬底、TFET栅极以及CMOS栅极反应形成所述金属硅化物。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TFET区内形成TFET轻掺杂漏区之前,还包括:去除覆盖所述CMOS区的保护层。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TFET区内形成TFET轻掺杂漏区包括:采用第二覆盖层覆盖所述TFET栅极以及所述TFET区的漏区,并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博唐粕人卜伟海宁先捷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