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排防下潜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6890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排防下潜缓冲装置,具有:安装板;挡板,安装在安装板上;缓冲块,安装在安装板上,缓冲块第一侧与挡板连接;推块,安装在安装板上,缓冲块第二侧与推块连接;推块与缓冲块第二侧的连接面为阶梯面;推块底部的局部与安装板连接,在起到防潜作用的同时,保证其他部位乘员伤害最小。

A Submersible Buffer Device for Automobile Rear R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排防下潜缓冲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排防下潜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车辆安全性的越发重视和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进步,现有被动法规和标准不断更新,每次更新都变得更加严格和苛刻。由于2018版C-NCAP中后排乘员的得分提高,后排乘员下潜作为罚分项,对乘员的最终得分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大车企也针对这一问题增加了后排防下潜机构。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目前市面上车型所使用的后排防下潜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后地板上安装“几”字型的防潜支架;一种是采用坐盆式防潜,即将后地板做成前高后低的形状来进行防潜。采用这两种防下潜机构若刚度不够就会出现塌陷变形,影响防下潜作用,若刚度过大,又会导致乘员骤然的停止向前,上肢甩动过大从而影响乘员的腰部和颈部得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小防潜机构对乘员的伤害,使得在较小作用力下能够保证防潜装置不变形,在大的作用力下能够充分缓冲吸能,使得作用在乘员上的力均匀、稳定,避免约束过度,在起到防潜作用的同时,保证其他部位乘员伤害最小的汽车后排防下潜缓冲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后排防下潜缓冲装置,具有:安装板;挡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缓冲块,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缓冲块第一侧与所述挡板连接;推块,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缓冲块第二侧与所述推块连接;所述推块与所述缓冲块第二侧的连接面为阶梯面;所述推块底部的局部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缓冲块第二侧有一个台阶,缓冲块第二侧包括第三接触面、第四接触面、第五接触面;所述推块连接面上包括第六接触面、第七接触面、第八接触面,所述第三接触面、第四接触面、第五接触面分别与所述第六接触面、第七接触面、第八接触面连接。所述缓冲块为一系列盒体构成。所述挡板为楔形,挡板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挡板底部、缓冲块底部、推块底部通过粘合剂与安装板连接;所述缓冲块与所述挡板、推块胶结。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减小防潜机构对乘员的伤害,使得在较小作用力下能够保证防潜装置不变形,在大的作用力下能够充分缓冲吸能,使得作用在乘员上的力均匀、稳定,避免约束过度,在起到防潜作用的同时,保证其他部位乘员伤害最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汽车后排防下潜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防下潜装置俯视图;图3为防下潜装置的挡块主视图;图4为防下潜装置的挡块俯视图;图5为防下潜装置的缓冲块蛋盒式结构主视图;图6为防下潜装置的缓冲块蛋盒式结构左视图;图7防下潜装置的缓冲块蛋盒式结构截面图;图8为防下潜装置的推块主视图;图9为防下潜装置的推块左视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安装板,2、挡板,3、缓冲块,4、推块,2-1、第一接触面,3-1、第二接触面,3-2、第三接触面,3-3、第四接触面,3-4、第五接触面,4-1、台阶形,4-2、第六接触面,4-3、第七接触面,4-4、第八接触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1-9,一种汽车后排防下潜缓冲装置,具有:安装板;挡板,安装在安装板上;缓冲块,安装在安装板上,缓冲块第一侧与挡板连接;推块,安装在安装板上,缓冲块第二侧与推块连接;推块与缓冲块第二侧的连接面为阶梯面;推块底部的局部与安装板连接。缓冲块第二侧有一个台阶,缓冲块第二侧包括第三接触面、第四接触面、第五接触面;推块连接面上包括第六接触面、第七接触面、第八接触面,第三接触面、第四接触面、第五接触面分别与第六接触面、第七接触面、第八接触面连接。缓冲块为一系列盒体构成。挡板为楔形,挡板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挡板底部、缓冲块底部、推块底部通过粘合剂与安装板连接;缓冲块与挡板、推块胶结。挡板装置用来阻止缓冲块的前移,推块装置则可以挤压缓冲块3,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缓冲块发生压溃形变,并能承受恒定的压溃力。装置之间的连接方式表述如下,装置中的安装板可选择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在后地板上,前挡板底部、缓冲块底部、推块底部通过粘合剂与安装板连接,其中与前挡板的连接必须确保固连,而推块底部的连接应该为局部连接,可使得推块在受到一定值的力之后,可以脱离安装板的连接,同时挡板的第一接触面与缓冲块的第二接触面胶接,缓冲块的第三接触面与推块第六接触面胶接,缓冲块的第四接触面与推块第七接触面胶接,缓冲块的第五接触面与推块第八接触面胶接。各装置的结构和选取的材料如下,安装板为普通的冲压薄板,挡板为楔形,材料可选择轻量化的材料,如铝块,复合材料;缓冲块为蛋盒式吸能结构,如图7的截面图所示,蛋盒式吸能结构具有质量轻(甚至比蜂窝式结构质量更小),加工简单,且能够压溃稳定,并形成恒定的压溃力的特点,且ω角越大,吸能效率越高。缓冲块为三维蛋盒结构,每层蛋盒之间通过焊接连接,该结构可以是各种合金材料,只需要有较好的成形性就行;推块为台阶形,为了增大与缓冲块的接触面积,材料可选择轻量化的材料,如铝块,复合材料。下面详细介绍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如图1该装置主视图所示,当发生汽车碰撞时,后排乘员会往前运动,如碰撞过程的加速度较小时,该防潜装置就如同常规的防下潜机构一样,当乘员臀部运动与防下潜机构接触后,在固定的位置与安全带共同作用,阻止乘员继续向前运动;但若碰撞时力超过了推块所能承受的限值,此时由于推块与安装板之间是局部连接,那么当力达到某一程度,推块就会脱离安装板的连接,拥有向前推动的惯性力,就会向前推动推块,而与此同时,由于缓冲块又受到前部挡板的约束,此时缓冲块将在这两种相反力的作用下进行溃缩,直至这种作用力与缓冲块的溃缩力的限值,缓冲块的蛋盒式结构能够在过程中不断吸收碰撞所产生的能量,变形可控,稳定,同时配合安全带的约束使得乘员的臀部停止运动,从而避免了约束过度而导致的乘员腰部损伤过大的情况。需要强调的是本装置只有在力超过推块所能承受的限值后才会发生形变,保证装置具有一定的强度,因此也避免了本装置在较低的力的作用下就发生形变,影响防下潜效果。采用上述的结构后,减小防潜机构对乘员的伤害,使得在较小作用力下能够保证防潜装置不变形,在大的作用力下能够充分缓冲吸能,使得作用在乘员上的力均匀、稳定,避免约束过度,在起到防潜作用的同时,保证其他部位乘员伤害最小。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排防下潜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板;挡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缓冲块,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缓冲块第一侧与所述挡板连接;推块,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缓冲块第二侧与所述推块连接;所述推块与所述缓冲块第二侧的连接面为阶梯面;所述推块底部的局部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排防下潜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板;挡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缓冲块,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缓冲块第一侧与所述挡板连接;推块,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缓冲块第二侧与所述推块连接;所述推块与所述缓冲块第二侧的连接面为阶梯面;所述推块底部的局部与所述安装板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防下潜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第二侧有一个台阶,缓冲块第二侧包括第三接触面、第四接触面、第五接触面;所述推块连接面上包括第六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妍鑫管成成陈焱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