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发动机尾气排放后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尾气处理
,具体涉及到一种发动机尾气排放后处理装置,更具体的是一种便于安装的发动机尾气排放后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尾气排放后处理装置是一种在发动机运作产生废气之后,对其所产生的废气进行后续处理的一种装置,其能有效的将发动机产生的废气中有害气体成分催化氧化成无毒无害气体,再排出到空气当中,是一种较为环保的装置,发动机尾气排放后处理装置基本上由催化器、尿素罐和尿素泵等组成,在使用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相信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现有的发动机尾气排放后处理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发动机尾气排放后处理装置的尿素泵和尿素罐基本上都是独立安装的,这使得整个装置在安装起来较为繁琐,且发动机尾气排放后处理装置在安装之后,不具备较好的对催化处理箱进行散热的结构,长期使用会对催化处理箱造成影响,此外尿素罐内的尿素液在进行喷洒之后,需要经过电加热,导致装置的节能效果一般,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发动机尾气排放后处理装置,本技术通过设置余热收集管,余热收集管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的发动机尾气排放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催化处理箱(1),所述催化处理箱(1)的前表面安装有焊接架(2),且焊接架(2)的上表面安装有尿素罐(3)和尿素泵(4),所述尿素罐(3)位于尿素泵(4)的一侧,所述催化处理箱(1)的下表面设置有散热支架(5),且催化处理箱(1)的一侧表面安装有出气管(6),所述催化处理箱(1)的另一侧表面安装有排气歧管(7),所述排气歧管(7)包括气缸连接件(8)和余热收集管(10),所述气缸连接件(8)位于排气歧管(7)的一侧,且贯穿气缸连接件(8)的外表面平行设置有三组气缸接口(9),所述余热收集管(10)位于排气歧管(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发动机尾气排放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催化处理箱(1),所述催化处理箱(1)的前表面安装有焊接架(2),且焊接架(2)的上表面安装有尿素罐(3)和尿素泵(4),所述尿素罐(3)位于尿素泵(4)的一侧,所述催化处理箱(1)的下表面设置有散热支架(5),且催化处理箱(1)的一侧表面安装有出气管(6),所述催化处理箱(1)的另一侧表面安装有排气歧管(7),所述排气歧管(7)包括气缸连接件(8)和余热收集管(10),所述气缸连接件(8)位于排气歧管(7)的一侧,且贯穿气缸连接件(8)的外表面平行设置有三组气缸接口(9),所述余热收集管(10)位于排气歧管(7)的另一侧;所述催化处理箱(1)的内部水平方向依次安装有催化剂载体(11)、衬垫(12)、绝热夹层(13)和活性炭层(14),且催化处理箱(1)的内表面一侧开设有导气孔(15);所述余热收集管(10)的内部设置有导气管(16)和真空夹层(17),所述导气管(16)位于余热收集管(10)的内部底端,所述真空夹层(17)的内部上端和内部下端之间设置有两组集热板(18),且两组集热板(18)之间设置有尿素导管(19),所述尿素导管(19)的下端表面连接有雾化喷头(20);所述散热支架(5)包括竖向支架(21)和横向支架(22),所述竖向支架(21)的前表面安装有限位块(23)和第一散热铝板(25),且第一散热铝板(25)位于限位块(23)的下方,所述竖向支架(21)的上表面安装有安装板(24),所述横向支架(22)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散热铝板(26),且第二散热铝板(26)的上表面和第一散热铝板(25)的前表面均安装有凹型支架(28),所述竖向支架(21)和横向支架(22)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组导热槽(27);所述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詹桉,郭培忠,李佳,董作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