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3028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所述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用于采集热量至乘员舱以提高所述乘员舱的温度,包括第一管路;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管路中;增程式发动机,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组成第一循环回路;动力发动机,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组成第二循环回路;第二管路,与部分所述第一管路连通组成第三循环回路,且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部分所述第一管路中;加热器,位于所述第三循环回路中;和水泵,位于所述第三循环回路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相应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集成度高,能够有效减少加热系统在车辆中占据的空间,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A Heat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dditiona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动力车辆常使用发动机余热作为采暖来源以提高乘员舱温度,电动汽车则使用加热器作为采暖来源以提高乘员舱温度。对于拥有2个内燃机和1套电池系统,能实现纯电行驶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来说,为满足不同运行模式下的采暖需求,需在发动机工作时采集发动机余热作为采暖来源,而在电池系统提供动力时使用加热器作为采暖来源。然而,在上述不同运行模式下采集热量时,其采暖回路是分离的,即在发动机工作时通过其中一条采暖回路来采集热量,而在电池系统提供动力时通过其中另一条采暖回路来采集热量。因此,在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中,其管路设计复杂,零部件多,因而极大占据了车辆的空间,同时也由于较多的零部件而使制造成本飙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集成度高,能够有效减少加热系统在车辆中占据的空间。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加热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所述方法能够充分利用车辆能量,提高能量利用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用于采集热量至乘员舱以提高所述乘员舱的温度,包括:第一管路;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管路中;增程式发动机,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组成第一循环回路;动力发动机,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组成第二循环回路;第二管路,与部分所述第一管路连通组成第三循环回路,且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部分所述第一管路中;加热器,位于所述第三循环回路中;和水泵,位于所述第三循环回路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由所述第一管路依次连通的第一电磁阀、第一截止阀、第一三通、第二三通、第二截止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三通和所述第二三通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增程式发动机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口之间,所述动力发动机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口之间。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截止阀,位于所述第二管路中,且所述第一三通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三截止阀与所述第二三通的第一端口由所述第二管路依次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加热器的出水口端,以采集所述加热器的出水口处的水温。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管路、第三电磁阀、第三三通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三管路中,所述第三管路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三三通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三三通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第一三通与所述第三电磁阀之间,所述水泵位于所述第二三通与所述第三三通之间。进一步地,还包括溢水罐,分别与所述增程式发动机、所述动力发动机和所述水泵通过管道连接,以向所述增程式发动机、所述动力发动机和所述水泵加注和/或补充冷却液。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水泵位于所述第二管路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为暖风芯体,所述第二换热器为电池加热板式换热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上述所述的加热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当所述动力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且其水温高于第一预定温度时,所述第二循环回路采集所述动力发动机散发出的余热以加热所述乘员舱;当所述增程式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且其水温高于第一预定温度时,所述第一循环回路采集所述增程式发动机散发出的余热以加热所述乘员舱;当所述动力发动机与所述增程式发动机均不工作时,所述加热器产生热量,所述第三循环回路采集所述热量以加热所述乘员舱;当所述动力发动机与所述增程式发动机均处于工作状态,且所述动力发动机与所述增程式发动机的水温均低于第一预定温度时,所述加热器产生热量,所述第三循环回路采集所述热量以加热所述乘员舱;其中,所述加热器为非高压加热器;其中,所述增程式发动机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冷起动时,所述动力发动机与所述增程式发动机所在管路连通,连通的所述管路采集所述动力发动机散发出的余热以加热所述增程式发动机。进一步地,当所述动力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循环回路采集所述动力发动机散发出的余热以加热所述乘员舱;当所述增程式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循环回路采集所述增程式发动机散发出的余热以加热所述乘员舱;当所述动力发动机与所述增程式发动机均不工作,且车辆的动力电池的温度高于第二预定温度时,所述加热器产生热量,所述第三循环回路采集所述热量以加热所述乘员舱;当所述动力发动机与所述增程式发动机均不工作,且车辆的动力电池的温度低于第二预定温度时,启动所述增程式发动机,所述第一循环回路采集所述增程式发动机散发出的热量以加热所述乘员舱;其中,所述加热器为高压加热器;其中,所述增程式发动机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冷起动时,所述动力发动机与所述增程式发动机所在管路连通,连通的所述管路采集所述动力发动机散发出的余热以加热所述增程式发动机。本专利技术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共用第一管路,第三循环回路使用部分第一管路,因此,有效提高了加热系统各管路的集成度,从而极大简化了加热系统的管路复杂度,因此能够有效减少加热系统在车辆中占据的空间。同时,由于高度集成的加热系统各管路,因此,也有效减少了相关零部件的数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此外,当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在发动机工作时,采用第一循环回路或第二循环回路来采集发动机的余热供乘员舱取暖使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能够有效降低能耗。进一步地,通过增程式发动机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口之间,所述动力发动机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口之间,当将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连通、将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连通,所述增程式发动机与所述动力发动机所在管路连通,因此,可以采用动力发动机产生的余热来预热增程式发动机,从而使得增程式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能够顺利冷起动。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原理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原理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使用非高压加热器时加热系统的采暖控制逻辑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使用高压加热器时加热系统的采暖控制逻辑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所述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用于采集热量至乘员舱以提高所述乘员舱的温度。其可以包括第一管路1、第一换热器2、增程式发动机3、动力发动机4、第二管路5、加热器6和水泵7。所述第一换热器2位于所述第一管路1中。所述增程式发动机3与所述第一管路1连通组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动力发动机4与所述第一管路1连通组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二管路5与部分所述第一管路1连通组成第三循环回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用于采集热量至乘员舱以提高所述乘员舱的温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路;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管路中;增程式发动机,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组成第一循环回路;动力发动机,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组成第二循环回路;第二管路,与部分所述第一管路连通组成第三循环回路,且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部分所述第一管路中;加热器,位于所述第三循环回路中;和水泵,位于所述第三循环回路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加热系统,用于采集热量至乘员舱以提高所述乘员舱的温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路;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管路中;增程式发动机,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组成第一循环回路;动力发动机,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组成第二循环回路;第二管路,与部分所述第一管路连通组成第三循环回路,且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部分所述第一管路中;加热器,位于所述第三循环回路中;和水泵,位于所述第三循环回路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所述第一管路依次连通的第一电磁阀、第一截止阀、第一三通、第二三通、第二截止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三通和所述第二三通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式发动机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口之间,所述动力发动机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口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截止阀,位于所述第二管路中,且所述第一三通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三截止阀与所述第二三通的第一端口由所述第二管路依次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加热器的出水口端,以采集所述加热器的出水口处的水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管路、第三电磁阀、第三三通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三管路中,所述第三管路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三三通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三三通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第一三通与所述第三电磁阀之间,所述水泵位于所述第二三通与所述第三三通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水罐,分别与所述增程式发动机、所述动力发动机和所述水泵通过管道连接,以向所述增程式发动机、所述动力发动机和所述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磊国举强鱼红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