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器和用于控制感应加热器的过热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44619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感应加热器和用于控制感应加热器的过热的方法,并且涉及感应加热器,该感应加热器通过使用感应加热方法对加热元件进行加热,并且被形成为使得:冷却水从其下侧流入,在与加热元件接触的同时在向上方向上流动,并且被排放到其上侧,并且因而提高了冷却水的气泡排放效率,由此使得能够防止加热元件的过热。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感应加热器和用于控制感应加热器的过热的方法,所述感应加热器具有能够感测加热元件的过热的电流感测装置和/或温度感测装置,使用电流感测装置和/或温度感测装置以确定加热元件是否过热,并且能够执行控制以便根据确定结果来连接或阻断连接至感应线圈的电源,由此使得能够防止因过热而引起的感应加热器的损坏或火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感应加热器和用于控制感应加热器的过热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感应加热器和用于控制感应加热器的过热的方法,所述感应加热器和所述方法能够提高冷却剂的气泡排放性能并且防止感应加热器中的加热元件、感应线圈等过热,其中,该加热元件是以感应加热方式加热的。
技术介绍
目前,具有使用汽油、柴油等作为能源的发动机作为驱动源的车辆是最常见类型的车辆。然而,由于诸如石油储量减少等的各种原因以及与这种车辆能源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导致对新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目前,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燃料电池车辆等已经被投入实际使用或已经被开发出。然而,与使用石油作为能源的根据相关技术的车辆不同,在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和燃料电池车辆中,可不使用利用冷却剂的加热系统,或者难以使用利用冷却剂的加热系统。也就是说,在具有使用石油作为能源的发动机作为驱动源的根据相关技术的车辆中,在发动机中产生大量的热,设置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剂循环系统,并且使用由冷却剂从发动机吸收的热对车辆的内部进行加热。然而,由于在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和燃料电池车辆的驱动源中没有产生如在发动机中产生的大量热,因此在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和燃料电池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应加热器,该感应加热器包括:主体(100);外壳(200),该外壳联接至所述主体(100)的侧表面;顶盖(400)和底座(500),该顶盖和该底座设置在通过所述主体(100)和所述外壳(200)之间的联接而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分别布置在所述内部空间的上端和下端处以便在高度方向上彼此分隔开,并且联接至所述主体(100)和所述外壳(200)中的一个或更多者;线轴(600),该线轴形成为圆柱形形状并且具有分别联接至所述顶盖(400)和所述底座(500)并且被所述顶盖(400)和所述底座(500)支撑的敞口的两个端部;感应线圈(300),该感应线圈缠绕所述线轴(600);以及加热元件(31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7.06 KR 10-2016-0085463;2016.07.06 KR 10-2011.一种感应加热器,该感应加热器包括:主体(100);外壳(200),该外壳联接至所述主体(100)的侧表面;顶盖(400)和底座(500),该顶盖和该底座设置在通过所述主体(100)和所述外壳(200)之间的联接而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分别布置在所述内部空间的上端和下端处以便在高度方向上彼此分隔开,并且联接至所述主体(100)和所述外壳(200)中的一个或更多者;线轴(600),该线轴形成为圆柱形形状并且具有分别联接至所述顶盖(400)和所述底座(500)并且被所述顶盖(400)和所述底座(500)支撑的敞口的两个端部;感应线圈(300),该感应线圈缠绕所述线轴(600);以及加热元件(310),该加热元件形成为圆柱形形状,具有分别联接至所述顶盖(400)和所述底座(500)并且被所述顶盖(400)和所述底座(500)支撑的敞口的两个端部,并且布置在所述线轴(600)内以便与所述线轴(600)分隔开,其中,引入形成在所述外壳(200)的下侧处的入口管(210)中的冷却剂顺序地穿过所述底座(500)的下侧、所述底座(500)的冷却剂引入孔(510)、所述加热元件(310)和所述线轴(600)之间的空间、所述顶盖(400)的冷却剂排放孔(410)以及所述顶盖(400)的上侧,然后通过形成在所述外壳(200)的上侧处的出口管(220)进行排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器,其中,在所述主体(100)的凹形内表面中在水平方向上凹入形成有引导槽(110),并且所述顶盖(400)和所述底座(500)沿着所述引导槽(110)被插入并且联接至所述引导槽(1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器,其中,在所述外壳(200)的凹形内表面中在水平方向上凹入形成有固定槽(230),并且所述顶盖(400)和所述底座(500)沿着所述固定槽(230)插入并且联接到所述固定槽(230)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器,其中,当从上或从下观察时,形成在所述顶盖(400)中的所述冷却剂排放孔(410)和形成在所述底座(500)中的所述冷却剂引入孔(510)形成在所述线轴(600)内部,并且被形成为直至所述加热元件(310)的外周表面,或者相对于与所述线轴(600)分隔开的位置在径向向内方向上超过所述加热元件(310)的所述外周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器,其中,当从上或从下观察时,形成在所述顶盖(400)中的所述冷却剂排放孔(410)和形成在所述底座(500)中的所述冷却剂引入孔(510)形成在所述加热元件(310)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器,其中,在所述顶盖(400)和所述底座(500)中分别形成有流量调节部分(430)和(530),当从上或从下观察时,所述流量调节部分闭合所述加热元件(310)的内部区域的一些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器,其中,所述线轴(600)包括线圈支撑部分(620),所述线圈支撑部分(620)在圆柱形部分(610)的竖直方向上的两端处在径向向外上从所述圆柱形部分(610)的外周表面形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加热器,其中,所述线轴(600)包括在所述高度方向上从所述线圈支撑部分(620)突出的突出部分(630),并且所述突出部分(630)被插入并且联接到分别形成在所述顶盖(400)和所述底座(500)中的线轴联接孔(440,540)中。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加热器,其中,在所述顶盖(400)和所述底座(500)的彼此面对的表面中分别形成有线轴安置槽(450,550),所述线轴(600)的所述线圈支撑部分(620)被插入并安置到所述线轴安置槽(450,550)中。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器,其中,在所述顶盖(400)和所述底座(500)的彼此面对的表面中分别形成有加热元件联接槽(460,560),所述加热元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俊洙吴东勋
申请(专利权)人: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