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9369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使用两根拨叉轴和四个拨叉实现八个挡位的换挡,简化了结构,减少了零部件数量,提高变速器的匹配灵活性。并且四个换挡拨分别两两空套于两根拨叉轴,便于变速器的拆装和修理。换挡拨叉通过轴承在拨叉轴上通过滚动摩擦方式实现移动,能够减小换挡拨叉和拨叉轴之间的机械磨损,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换挡效率。换挡拨叉上设置有自定位钢球M槽,保证换挡拨叉的自锁定位精度。

Shifting mechanism of dual clutc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hift mechanism of a dual clutc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which uses two fork shafts and four forks to realize eight shifts, simplifies the structure, reduces the number of parts and improves the matching flexibility of the transmission. Four shifting gears are separately sleeved on two shifting fork shafts, which facilitates the disassembly, assembly and repair of transmission. The shifting fork can move on the shifting fork shaft by rolling friction of bearings, which can reduce the mechanical wear between the shifting fork and the shifting fork shaft,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parts and improve the shifting efficiency. A self-positioning steel ball M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shift fork to ensure the self-locking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shift f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器换挡机构,具体涉及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
技术介绍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在手动变速器的基础上,继承了手动变速器的传动效率高,运行空间紧凑,价格便宜等优点,通过两个离合器之间的切换,使发动机的动力始终可以传递到车轮,车辆能够在动力不间断的情况下完成换挡,保证换挡品质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动力性和安全性。现有技术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其轴系结构均为中间一轴和中间二轴同时处于输入轴和差速器之间布置,要实现拨叉叉口汇集到一起就只能是换挡机构环抱输入轴。以七挡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为例,8个挡位的同步器均布置在中间一轴和中间二轴上,现有换挡机构大多采用4个独立拨叉轴,每个拨叉轴上固定相应同步器的拨叉,延伸各自拨叉叉口汇集到同一处。该换挡结构零部件繁多,结构不紧凑,占用大量变速器内部空间。同时通过拨叉轴的上下移动带动拨叉进行换挡,必将导致变速器箱体留有拨叉轴运动空间,既使箱体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换挡机构复杂,耗费变速器空间的问题,提出满足换挡机构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达到结构紧凑、降低成本的换挡机构。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包括相互独立的中间一轴换挡机构1、中间二轴换挡机构2和换挡换位机构3;所述中间一轴换挡机构包括中间一轴拨叉轴、第一奇数挡拔叉、第一偶数挡拔叉、第一奇数挡自锁机构和第一偶数挡自锁机构;所述第一奇数挡拨叉与第一偶数挡拨叉空套在中间一轴拨叉轴上,第一奇数挡拨叉延伸出第一奇数挡拔叉叉口,第一偶数挡拔叉延伸出第一偶数挡拔叉叉口,第一奇数挡自锁机构通过锁定拨叉套筒外表面实现第一奇数挡拔叉自锁,第一偶数挡自锁机构通过锁定拨叉套筒外表面实现第一偶数挡拔叉自锁;所述中间二轴换挡机构2包括中间二轴拨叉轴、第二奇数挡拔叉、第二偶数挡拔叉、第二奇数挡自锁机构和第二偶数挡自锁机构;所述第二奇数挡拨叉与第二偶数挡拨叉空套在中间二轴拨叉轴上,第二奇数挡拨叉延伸出第二奇数挡拔叉叉口,第二偶数挡拔叉延伸出第二偶数挡拔叉叉口,第二奇数挡自锁机构通过锁定拨叉套筒外表面实现第二奇数挡拨叉自锁,第二偶数挡自锁机构通过锁定拨叉套筒外表面实现第二偶数挡拨叉自锁;换挡换位机构上设置第一互锁结构和第二互锁结构;第一奇数挡拨叉叉口与第二奇数挡拨叉叉口延伸至一处,由第一互锁结构上的拨头转动拨动一个拨叉上下移动,另一个拨叉由第一互锁结构上的互锁定位面卷筒弧面固定限制,实现挡位互锁;第一偶数挡拨叉叉口与第二偶数挡拨叉叉口延伸至一处,由第二互锁结构上的拨头转动拨动一个拨叉上下移动,另一个拨叉由第二互锁结构上的互锁定位面卷筒弧面固定限制,实现挡位互锁。进一步地,第一互锁结构上的拨头与第二互锁结构上的拨头的转动时序设置为当其中一个拨头拨动其对应的拨叉在挡时,另一个拨头拨动其对应的拨叉预挂挡或退挡。进一步地,第一奇数挡拔叉为一挡五挡拨叉、第一偶数挡拔叉为四挡倒挡拨叉、第二奇数挡拨叉为三挡七挡拨叉、第二偶数挡拨叉为二挡六挡拨叉。进一步地,第一奇数挡、第一偶数挡、第二奇数挡及第二偶数挡自锁机构均包含:自定位钢球M槽、自锁销和定位钢球;所述自定位钢球M槽焊接固定在拨叉套筒外表面,自锁销固定在变速器箱体上,所述自锁销的弹簧推动定位钢球顶死在自定位钢球M槽表面实现拨叉自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奇数挡拨叉或第一偶数挡拨叉或第二奇数挡拨叉或第二偶数挡拨叉的拨叉本体与中间一轴拨叉轴或者中间二轴拨叉轴的本体通过轴承实现滚动摩擦,轴承与拨叉本体过盈配合,通过拨叉本体内部的台阶轴向定位。本专利技术有益技术效果为:1)使用两根拨叉轴和四个拨叉实现八个挡位的换挡,简化了结构,减少了零部件数量,提高变速器的匹配灵活性。并且四个换挡拨分别两两空套于两根拨叉轴,便于变速器的拆装和修理。2)换挡拨叉通过轴承在拨叉轴上通过滚动摩擦方式实现移动,能够减小换挡拨叉和拨叉轴之间的机械磨损,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换挡效率。3)换挡拨叉上设置有自定位钢球M槽,证换挡拨叉的自锁定位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自锁机构剖面图;图3为拨头与互锁定位面卷筒弧面的工作示意图;图4为另一角度拨头与互锁定位面卷筒弧面的工作示意图;图5为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工作示意图;图6为各挡位拨叉及其套装的拨叉轴结构图。其中,中间一轴换挡机构-1、中间一轴拨叉轴-11、一挡五挡拨叉-13、四挡倒挡拨叉-12、一挡五挡自锁机构-14、四挡倒挡自锁机构-15、一挡五挡拨叉叉口-16、四挡倒挡拨叉叉口-17、中间二轴换挡机构-2、中间二轴拨叉轴-21、三挡七挡拨叉-22、二挡六挡拨叉-23、三挡七挡自锁机构-24、二挡六挡自锁机构-25、三挡七挡拨叉叉口-26、二挡六挡拨叉叉口-27、轴承-28、自定位钢球M槽-241、自锁销-242、定位钢球-243、换挡换位机构-3、互锁定位面卷筒-31、拨头-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6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包括相互独立的中间一轴换挡机构1、中间二轴换挡机构2和换挡换位机构3。中间一轴换挡机构1包括中间一轴拨叉轴11、第一奇数挡拔叉、第一偶数挡拔叉、第一奇数挡自锁机构和第一偶数挡自锁机构。一种方式是:第一奇数挡拨叉为一挡五挡拨叉13,第一偶数挡拨叉为四挡倒挡拨叉12,第一奇数挡自锁机构为一挡五挡自锁机构14、第一偶数挡自锁机构为四挡倒挡自锁机构15。一挡五挡拨叉13与四挡倒挡拨叉12通过轴承28实现滚动摩擦式空套在中间一轴拨叉轴11上,轴承28与拨叉本体过盈配合,通过拨叉本体内部的台阶轴向定位,一挡五挡拨叉13延伸出一挡五挡拨叉叉口16、四挡倒挡拨叉12延伸出四挡倒挡拨叉叉口17,一挡五挡自锁机构14通过锁定拨叉套筒外表面实现一挡五挡拨叉13自锁,四挡倒挡自锁机构15通过锁定拨叉套筒外表面实现四挡倒挡拨叉12自锁。中间二轴换挡机构2包括中间二轴拨叉轴21、第二奇数挡拨叉、第二偶数挡拨叉、第二奇数挡自锁机构和第二偶数挡自锁机构。一种方式是:第二奇数挡拨叉为三挡七挡拨叉22,第二偶数挡拨叉为二挡六挡拨叉23,第二奇数挡自锁机构为三挡七挡自锁机构24,第二偶数挡自锁机构为二挡六挡自锁机构25。三挡七挡拨叉22与二挡六挡拨叉23通过轴承28实现滚动摩擦式空套在中间二轴拨叉轴21上,轴承28与拨叉本体过盈配合,通过拨叉本体内部的台阶轴向定位,三挡七挡拨叉22延伸出三挡七挡拨叉叉口26,二挡六挡拨叉23延伸出二挡六挡拨叉叉口27,三挡七挡自锁机构24通过锁定拨叉套筒外表面实现三挡七挡拨叉22自锁,二挡六挡自锁机构25通过锁定拨叉套筒外表面实现二挡六挡拨叉23自锁。换挡换位机构3上设置第一互锁结构和第二互锁结构;一挡五挡拨叉叉口16与三挡七挡拨叉叉口26延伸至一处,由第一互锁结构上的拨头32转动拨动一个拨叉上下移动,另一个拨叉由第一互锁结构上的互锁定位面卷筒31弧面固定限制,实现挡位互锁。四挡倒挡拨叉叉口17与二挡六挡拨叉叉口27延伸至一处,由第二互锁结构上的拨头32转动拨动一个拨叉上下移动,另一个拨叉由第二互锁结构上的互锁定位面卷筒31弧面固定限制,实现挡位互锁。第一互锁结构上的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独立的中间一轴换挡机构(1)、中间二轴换挡机构(2)和换挡换位机构(3);所述中间一轴换挡机构(1)包括中间一轴拨叉轴(11)、第一奇数挡拔叉、第一偶数挡拔叉、第一奇数挡自锁机构和第一偶数挡自锁机构;所述第一奇数挡拨叉与第一偶数挡拨叉空套在中间一轴拨叉轴(11)上,第一奇数挡拨叉延伸出第一奇数挡拔叉叉口,第一偶数挡拔叉延伸出第一偶数挡拔叉叉口,第一奇数挡自锁机构通过锁定拨叉套筒外表面实现第一奇数挡拔叉自锁,第一偶数挡自锁机构通过锁定拨叉套筒外表面实现第一偶数挡拔叉自锁;所述中间二轴换挡机构(2)包括中间二轴拨叉轴(21)、第二奇数挡拔叉、第二偶数挡拔叉、第二奇数挡自锁机构和第二偶数挡自锁机构;所述第二奇数挡拨叉与第二偶数挡拨叉空套在中间二轴拨叉轴上,第二奇数挡拨叉延伸出第二奇数挡拔叉叉口,第二偶数挡拔叉延伸出第二偶数挡拔叉叉口,第二奇数挡自锁机构通过锁定拨叉套筒外表面实现第二奇数挡拔叉自锁,第二偶数挡自锁机构通过锁定拨叉套筒外表面实现第二偶数挡拔叉自锁;换挡换位机构(3)的轴体上设置第一互锁结构和第二互锁结构;第一奇数挡拨叉叉口与第二奇数挡拨叉叉口延伸至一处,由第一互锁结构上的拨头(32)转动拨动一个拨叉上下移动,另一个拨叉由第一互锁结构上的互锁定位面卷筒(31)弧面固定限制,实现挡位互锁;第一偶数挡拨叉叉口与第二偶数挡拨叉叉口延伸至一处,由第二互锁结构上的拨头(32)转动拨动一个拨叉上下移动,另一个拨叉由第二互锁结构上的互锁定位面卷筒(31)弧面固定限制,实现挡位互锁。...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独立的中间一轴换挡机构(1)、中间二轴换挡机构(2)和换挡换位机构(3);所述中间一轴换挡机构(1)包括中间一轴拨叉轴(11)、第一奇数挡拔叉、第一偶数挡拔叉、第一奇数挡自锁机构和第一偶数挡自锁机构;所述第一奇数挡拨叉与第一偶数挡拨叉空套在中间一轴拨叉轴(11)上,第一奇数挡拨叉延伸出第一奇数挡拔叉叉口,第一偶数挡拔叉延伸出第一偶数挡拔叉叉口,第一奇数挡自锁机构通过锁定拨叉套筒外表面实现第一奇数挡拔叉自锁,第一偶数挡自锁机构通过锁定拨叉套筒外表面实现第一偶数挡拔叉自锁;所述中间二轴换挡机构(2)包括中间二轴拨叉轴(21)、第二奇数挡拔叉、第二偶数挡拔叉、第二奇数挡自锁机构和第二偶数挡自锁机构;所述第二奇数挡拨叉与第二偶数挡拨叉空套在中间二轴拨叉轴上,第二奇数挡拨叉延伸出第二奇数挡拔叉叉口,第二偶数挡拔叉延伸出第二偶数挡拔叉叉口,第二奇数挡自锁机构通过锁定拨叉套筒外表面实现第二奇数挡拔叉自锁,第二偶数挡自锁机构通过锁定拨叉套筒外表面实现第二偶数挡拔叉自锁;换挡换位机构(3)的轴体上设置第一互锁结构和第二互锁结构;第一奇数挡拨叉叉口与第二奇数挡拨叉叉口延伸至一处,由第一互锁结构上的拨头(32)转动拨动一个拨叉上下移动,另一个拨叉由第一互锁结构上的互锁定位面卷筒(31)弧面固定限制,实现挡位互锁;第一偶数挡拨叉叉口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宁王鑫吴志友陈君严博徐朝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