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953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和车辆,变速器包括:壳体;拨叉,可移动地与壳体相连接;叉轴,与拨叉相连接;其中,在换档过程中,叉轴带动拨叉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拨叉可移动地固定在壳体上,一方面可以使拨叉的固定点至同步器之间的跨度得以缩小,缩减了拨叉的大小,从而使拨叉的装配结构更加紧凑,制造成本更低;另一方面使拨叉可以在拆卸过程中直接装配至壳体上或由壳体上拆卸下来,从而可以在不拆卸叉轴的情况下完成拨叉的更换,进而大幅度降低拨叉的拆装难度和维护难度,进而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器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速器和车辆。
技术介绍
传统换档转换机构一般在换档轴上加装换档拨块,其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一般地,换档拨叉固定在叉轴上,换档拨叉随叉轴一同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以拨动同步器,但是叉轴位于同步器上方,且叉轴至同步器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导致拨叉需具有足够长的跨度才能套在同步器上并拨动同步器,并且在拆装拨叉时,须将叉轴拆卸下来才能拆卸拨叉,从而产生了结构紧凑性差、拨叉成本高、拆装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变速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车辆。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包括:壳体;拨叉,可移动地与壳体相连接;叉轴,与拨叉相连接;其中,在换档过程中,叉轴带动拨叉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器,壳体为变速器的保护结构,用于保护变速器内部的其余结构稳定可靠的工作。拨叉为变速器内的换档转换结构,通过将拨叉可移动地与壳体相连接使拨叉可以固定在壳体上,并相对壳体运动。叉轴为拨叉的驱动结构,通过将拨叉与叉轴连接在一起,使得叉轴可以在换档过程中带动拨叉一同运动。具体换档过程中,在用户推动换档手柄,换档手柄带动叉轴运动,叉轴在运动过程中推动拨叉在壳体上相对壳体运动,进而通过拨叉推动变速器内的同步器变换啮合位置以实现换档。具体地,一般的变速器中,换档拨叉固定在叉轴上,换档拨叉随叉轴一同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以拨动同步器,但是叉轴位于同步器上方,且叉轴至同步器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导致拨叉需具有足够长的跨度才能套在同步器上并拨动同步器,并且在拆装拨叉时,须将叉轴拆卸下来才能拆卸拨叉,从而产生了结构紧凑性差、拨叉成本高、拆装难度大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拨叉可移动地固定在壳体上,一方面可以使拨叉的固定点至同步器之间的跨度得以缩小,缩减了拨叉的大小,从而使拨叉的装配结构更加紧凑,制造成本更低;另一方面使拨叉可以在拆卸过程中直接装配至壳体上或由壳体上拆卸下来,从而可以在不拆卸叉轴的情况下完成拨叉的更换,进而大幅度降低拨叉的拆装难度和维护难度,进而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变速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器还包括:定位孔,设置于拨叉上;螺栓,螺栓的一端与壳体相连接,螺栓的另一端与定位孔配合相连;其中,在换档过程中,叉轴带动拨叉在螺栓上转动。在该技术方案中,定位孔和螺栓为拨叉的定位结构,通过在拨叉上设置定位孔并设置一端与壳体相连另一端与定位孔配合相连的螺栓,使得拨叉可以借助螺栓固定在壳体上。同时,该定位孔为光孔,螺栓和定位孔可以相对转动,从而使得拨叉整体可以沿螺栓的轴线相对转动,以通过拨叉的转动拨动同步器实现换档,并且拨叉在转动过程中空间需求较小,将拨叉的运动方式设置为转动可以使换档结构更加紧凑可靠,进而实现了优化变速器换档结构,提升产品结构稳定性,降低产品空间需求,缩减生产成本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器,还包括:凹槽,设置于叉轴上;连接部,设置于拨叉上,连接部卡入凹槽中并与叉轴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凹槽为叉轴上的定位结构,叉轴为拨叉上的连接结构。通过在叉轴上设置凹槽,使得连接部可以卡入该凹槽中并在凹槽内执行相对运动,从而使得叉轴在运动过程中可以通过该连接将动力传递至拨叉上,以使拨叉在螺栓上相对壳体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拨动同步器实现换档,进而实现了优化变速器换档结构,提升拨叉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器还包括:第一销孔,设置于连接部上;第二销孔,设置于凹槽上;销轴,穿设于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内。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连接部上设置第一销孔并在凹槽上设置与其对应的第二销孔,使得连接部和销轴可以通过穿设于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中的销轴完成转动连接。具体连接过程中,将连接部卡入凹槽内,并将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对齐,其后将销轴穿过并固定于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中,从而完成连接。工作过程中,当销轴带动拨叉转动时,连接部和销轴间可以相对转动,从而保证销轴和拨叉之间的传动稳定可靠,进而实现优化变速器换档结构,提升传动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器还包括:换档拨块,与拨叉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拨叉上设置换档拨块,使得拨叉在转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换档拨块拨动同步器运动,使同步器切换至预定的配合位置,以实现换档。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器还包括:同步器,换档拨块在拨叉转动过程中接触并推动同步器运动以实现换档。在该技术方案中,同步器为变速器中的换档切换结构,同步器在不同配合位置分别与变速器箱体中的不同变速齿轮相啮合。具体工作过程中,用户操作换档手柄,换档手柄带动叉轴运动,运动中的叉轴带动拨叉在螺栓上转动,转动过程中拨叉上的换档拨块接触并推动同步器从当前配合位置移动至另一个配合位置上,从而实现变速器档位间的切换,进而实现了优化变速器换档结构,提升变速器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拨叉上设置有两个叉脚。在该技术方案中,拨叉上设置有两个叉脚,两个叉脚分别设置在拨叉的两侧,使拨叉呈U字形结构。通过设置两个叉脚,使得拨叉的左右两端可以延伸至同步器的两侧,从而保证拨叉在运动过程中与同步器之间具备足够的接触面积,以保证拨叉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准确可靠的将同步器推动至预定配合位置处,进而实现了优化变速器换档结构,提升变速器换档精准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定位孔为两个,两个定位孔对应设置在两个叉脚上。在该技术方案中,定位孔为两个,两个定位孔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叉脚上,且两个定位孔共用同一条轴线,装配过程中两个定位孔内均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螺栓。通过在两个叉脚上对应设置两个同轴线的定位孔,一方面可以使拨叉可以沿定位孔的轴线转动,以保证拨叉的转动轨迹固定且可靠;另一方面拨叉两端的定位孔和螺栓可以保证拨叉不会从单独一侧的螺栓上脱出,从而提升拨叉的定位可靠性和配合精准性,进而实现优化变速器换档结构,提升变速器换档精准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加强筋,设置于叉脚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叉脚上设置加强筋,有效提升了叉脚的结构强度,使叉脚可以在频繁的配合工作过程中不被外力损坏,从而避免出现因叉脚断裂所引起的换档失灵问题,进而实现了提升换档结构的强度,提升变速器换档可靠性,提升产品安全性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含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变速器,所述车辆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变速器的全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主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右视图。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变速器,10拨叉,102定位孔,104连接部,106叉脚,20叉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拨叉,可移动地与所述壳体相连接;叉轴,与所述拨叉相连接;其中,在换档过程中,所述叉轴带动所述拨叉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拨叉,可移动地与所述壳体相连接;叉轴,与所述拨叉相连接;其中,在换档过程中,所述叉轴带动所述拨叉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孔,设置于所述拨叉上;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螺栓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相连;其中,在换档过程中,所述叉轴带动所述拨叉在所述螺栓上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凹槽,设置于所述叉轴上;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拨叉上,所述连接部卡入所述凹槽中并与所述叉轴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销孔,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第二销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卫权章卫英徐万洪胡楚金黄轶明俞方盛进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