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卡车及其变速器换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542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包括用以传递换挡力以实现换挡的拨叉轴以及与拨叉轴配合连接、用以支撑并限位拨叉轴的拨叉轴孔,还包括设于拨叉轴与拨叉轴孔之间、用于当换挡时减缓拨叉轴与拨叉轴孔的磨损的轴承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变速器换挡机构的重载卡车。当变速器执行换挡操作时,轴承部件能够降低拨叉轴与拨叉轴孔之间的摩擦力以减缓二者的磨损,从而可以提高换挡品质和换挡稳定性,使司机获得更好的换挡操纵感。

A Heavy-duty Truck and Its Transmission Shift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ear shifting mechanism of a transmission, which comprises a fork shaft used to transfer the shift force to realize the shift, a fork shaft connected with the fork shaft, a fork shaft hole used to support and limit the fork shaft, and a bearing component arranged between the fork shaft and the fork shaft hole to alleviate the wear of the fork shaft and the fork shaft hole when shifting.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heavy-duty truck including the transmission shift mechanism. When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s shift operation, the bearing components can reduce the friction force between the fork shaft and the fork shaft hole to reduce the wear of both, thus improving the shift quality and shift stability, so that the driver can get a better shift control sen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载卡车及其变速器换挡机构
本技术涉及变速器装配
,特别涉及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变速器换挡机构的重载卡车。
技术介绍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起步、停车、低速或高速行驶、加速、减速、爬坡和倒车等,这都要求车辆的驱动力和车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为了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同时使发动机在有利的工况下(功率较高、油耗较低)工作,在传动系统中设置了变速器。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拨叉轴与拨叉轴孔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变速器是通过外加换挡力推动拨叉轴01前后移动来拨动同步器从而实现换挡的。拨叉轴01是安装在拨叉轴孔02内的,轴孔起到支撑轴和限制轴自由度的作用。在现有市场上,拨叉轴01普遍是通过间隙配合直接安装在拨叉轴孔02内的。在变速器频繁换挡的情况下,由于拨叉轴01和拨叉轴孔02之间较大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增加了外加换挡力,降低了换挡品质。同时,由于拨叉轴01端部经过高频淬火,具有较高硬度,而拨叉轴孔02硬度较低,在受较大摩擦力的作用下,轴和轴孔会产生较大的磨损,影响换挡性能的稳定性。因此,如何避免由于拨叉轴和拨叉轴孔之间较大的滑动摩擦力而导致换挡稳定性的降低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该机构可以减小拨叉轴与拨叉轴孔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缓二者的磨损速度并提高换挡品质和换挡稳定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变速器换挡机构的重载卡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包括用以传递换挡力以实现换挡的拨叉轴以及与所述拨叉轴配合连接、用以支撑并限位所述拨叉轴的拨叉轴孔,还包括设于所述拨叉轴与所述拨叉轴孔之间、用于当换挡时减缓所述拨叉轴与所述拨叉轴孔的磨损的轴承部件。优选地,所述拨叉轴孔的内侧壁设有用以当所述轴承部件装入所述拨叉轴孔时与所述轴承部件的端面相抵以限位所述轴承部件的台阶面。优选地,所述轴承部件包括用以与所述拨叉轴孔配合连接的外圈以及设于所述外圈的内侧壁、用以当所述拨叉轴沿所述拨叉轴孔轴向移动时与所述拨叉轴接触配合的内圈,并且所述外圈与所述拨叉轴孔通过过盈配合连接,所述内圈与所述拨叉轴通过间隙配合连接。优选地,所述轴承部件具体为滑动轴承。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轴承部件、用以保持润滑的润滑剂。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拨叉轴孔外周的壳体,位于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壳体配合连接、用以保证密封性的油封。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用以固定安装所述油封的油封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重载卡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换挡机构。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针对变速器的不同要求,改进了换挡机构,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拨叉轴与拨叉轴孔的连接结构,拨叉轴与拨叉轴孔之间不再直接通过间隙装配,而是通过在拨叉轴与拨叉轴孔之间设置轴承部件。在变速器频繁换挡的情况下,由于拨叉轴和拨叉轴孔之间较大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增加了外加换挡力,降低了换挡品质。同时,由于拨叉轴端部经过高频淬火,具有较高硬度,而拨叉轴孔硬度较低,在受较大摩擦力的作用下,轴和轴孔会产生较大的磨损,影响换挡的稳定性。因此,拨叉轴与拨叉轴孔之间设置一种降低轴和轴孔之间的摩擦力以减缓磨损并提高换挡稳定性的轴承部件很有必要。具体地说,变速器换挡机构包括拨叉轴与拨叉轴孔,其中,拨叉轴能够传递外加的换挡力,从而实现换挡,拨叉轴是安装在拨叉轴孔内的,拨叉轴孔起到支撑拨叉轴和限位拨叉轴的作用,变速器换挡机构通过拨叉轴在拨叉轴孔中沿其轴向移动来实现换挡作用;变速器换挡机构还包括轴承部件,轴承部件设置于拨叉轴与拨叉轴孔之间;这样一来,当变速器执行换挡操作时,轴承部件能够降低拨叉轴与拨叉轴孔之间的摩擦力以减缓二者的磨损,从而可以提高换挡品质和换挡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拨叉轴与拨叉轴孔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部件与拨叉轴孔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拨叉轴、轴承部件以及拨叉轴孔三者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该机构可以减小拨叉轴与拨叉轴孔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缓二者的磨损速度并提高换挡品质和换挡稳定性。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变速器换挡机构的重载卡车。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所述的“左侧、右侧”等方位词都是基于说明书附图所定义的。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部件与拨叉轴孔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拨叉轴、轴承部件以及拨叉轴孔三者装配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变速器换挡机构,包括拨叉轴1与拨叉轴孔2,其中,拨叉轴1是换挡操纵的机械元件,它与拨叉、叉口等元件共同组成换挡机构,变速器通过外加换挡力推动拨叉轴1沿其轴向的移动来拨动同步器从而实现换挡,也就是说,拨叉轴1能够将外加的换挡力传递给同步器,从而实现换挡;拨叉轴1是安装在拨叉轴孔2内的,拨叉轴孔2是用于支撑拨叉轴1和限制拨叉轴1自由度的壳体结构,变速器换挡机构通过拨叉轴1在拨叉轴孔2中的左右移动来实现换挡作用。变速器换挡机构还包括轴承部件3,轴承部件3设置于拨叉轴1与拨叉轴孔2之间,当变速器执行换挡操作时,轴承部件3能够降低拨叉轴1与拨叉轴孔2之间的摩擦力,此时可以使得外加换挡力减小,也就是说,只需要很小的换挡力即可完成换挡,同时轴承部件3能够有效减缓拨叉轴1与拨叉轴孔2的磨损,从而可以提高换挡品质和换挡稳定性,使司机获得更好的换挡操纵感。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对拨叉轴1与轴承部件3配合的端部进行高频的淬火处理,从而可以提高拨叉轴端部的硬度,这样一来,新的连接结构由于轴承部件3与拨叉轴端部均具有较高的硬度,抗磨损性能较好,可以减缓磨损速度。在本实施例中,拨叉轴孔2的内侧壁设有台阶面,该台阶面具体为环形台阶面,当轴承部件3与拨叉轴孔2装配并进入拨叉轴孔2内部时,台阶面能够与轴承部件3的左侧端面接触并相抵,从而达到限位轴承部件3的目的。具体地说,由于变速器是通过外加换挡力推动拨叉轴1在拨叉轴孔2左右移动来拨动同步器,从而实现换挡操作的,因此,当拨叉轴1沿其轴向在拨叉轴孔2中移动时,轴承部件3势必会受到来自拨叉轴1的轴向载荷作用,通过在拨叉轴孔2的内侧壁设置台阶面能够有效保证轴承部件3与拨叉轴孔2连接的稳定性,从而可以提高换挡品质。更加具体地说,轴承部件3包括外圈与内圈,其中,外圈的外侧壁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包括用以传递换挡力以实现换挡的拨叉轴(1)以及与所述拨叉轴(1)配合连接、用以支撑并限位所述拨叉轴(1)的拨叉轴孔(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拨叉轴(1)与所述拨叉轴孔(2)之间、用于当换挡时减缓所述拨叉轴(1)与所述拨叉轴孔(2)的磨损的轴承部件(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包括用以传递换挡力以实现换挡的拨叉轴(1)以及与所述拨叉轴(1)配合连接、用以支撑并限位所述拨叉轴(1)的拨叉轴孔(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拨叉轴(1)与所述拨叉轴孔(2)之间、用于当换挡时减缓所述拨叉轴(1)与所述拨叉轴孔(2)的磨损的轴承部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轴孔(2)的内侧壁设有用以当所述轴承部件(3)装入所述拨叉轴孔(2)时与所述轴承部件(3)的端面相抵以限位所述轴承部件(3)的台阶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部件(3)包括用以与所述拨叉轴孔(2)配合连接的外圈以及设于所述外圈的内侧壁、用以当所述拨叉轴(1)沿所述拨叉轴孔(2)轴向移动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林涛张林李存辉石兆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索达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