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副车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8653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3:25
本公开涉及一种后副车架和车辆,包括:前横梁(1)、后横梁(3)以及设置在所述前横梁(1)和所述后横梁(3)之间的一对纵梁(2),其中,所述后横梁(3)形成为U型梁,所述U型梁内连接有加强板(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增加了副车架的强度和刚度,并提高了副车架的一阶扭转与一阶弯曲模态频率,改善了整车的NVH性能。

Rear subframe and vehicle

The present disclosure relates to a rear subframe and a vehicle, including a front crossbeam (1), a rear crossbeam (3) and a pair of longitudinal beams (2)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crossbeam (1) and the rear crossbeam (3), wherein the rear crossbeam (3) is formed as a U-shaped beam, and the U-shaped beam is connected with a reinforcing plate (4). Through the above technical scheme, the present disclosure increases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the sub-frame, improves the first-order torsion and first-order bending mode frequency of the sub-frame, and improves the NVH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副车架和车辆
本公开涉及汽车结构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后副车架和车辆。
技术介绍
现在大多数乘用车为简化车身结构,降低成本,多采用承载式车身设计,去掉了独立车架。原来安装在独立车架上的系统和零件,则安装在前后副车架上,有的直接安装在车身上。后副车架主要用于连接后悬架与车身,四驱车辆后副车架还安装后主减速器等装置。四驱传动系统的激励,后悬架的激励都会引起后副车架的振动,后副车架的振动也会传递给车身,从而影响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性。提高后副车架的一阶扭转和一阶弯曲模态频率,将极大降低由四驱传动系统和后主减速器等激励导致后副车架的模态被激发的风险,引起后副车架的振动,从而传递给车身和方向盘,降低整车NVH性能。现有技术中后副车架的前横梁、后横梁、纵梁均为一体冲压成型,使得其结构强度难以提升。其中,现有技术中一体冲压成型的后横梁,对后横梁的成型工艺和材料延展性能要求很高,并且这种后横梁一体式结构导致其强度较低,容易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副车架,该后副车架能够显著提高后副车架的一阶扭转和一阶弯曲模态频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后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以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副车架,所述后副车架包括:前横梁(1)、后横梁(3)以及设置在所述前横梁(1)和所述后横梁(3)之间的一对纵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3)形成为U型梁,所述U型梁内连接有加强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副车架,所述后副车架包括:前横梁(1)、后横梁(3)以及设置在所述前横梁(1)和所述后横梁(3)之间的一对纵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3)形成为U型梁,所述U型梁内连接有加强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梁包括围成U型结构的底壁和两个侧壁,所述加强板(4)连接在所述底壁和所述两个侧壁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梁的开口方向为远离所述前横梁(1)、所述纵梁(2)和所述后横梁(3)所组成平面的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梁包括两个弯折位置,在所述U型梁的弯折位置分别设置有加强板(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4)为冲压成型的弯板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彩
申请(专利权)人: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