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秀珍菇的栽培基质及利用该栽培基质进行富硒秀珍菇栽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861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1 22:30
一种富硒秀珍菇的栽培基质及利用该栽培基质进行富硒秀珍菇栽培的方法,属于菌菇培养技术领域。该栽培基质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棉籽壳30‑60%、玉米芯5‑10%、桑枝粉20‑40%、麸皮5‑15%、亚硒酸钠0.01‑0.03%、石灰0.05%‑0.1%、富硒荷叶残枝5‑1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富硒秀珍菇的栽培基质原料来源方便,栽培操作简便,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秀珍菇子子实体硒含量比对照提高了60‑90倍,子实体硒含量为35.12‑60.89mg/Kg,氨基酸含量比对照提高了12%以上,多糖含量比对照提高了16%以上。

A Culture Substrate of Selenium-enriched Pleurotus ostreatus and the Method of Cultivating Selenium-enriched Pleurotus ostreatus with this Culture Substrat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elenium-rich cultivation medium of Pleurotus edulis and a method for cultivating Pleurotus edulis using the cultivation medium,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leurotus edulis cultivation. The cultivation medium consisted of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cottonseed hull 30 60%, corn cob 5 10%, mulberry branch powder 20 40%, bran 5 15%, sodium selenite 0.01 0.03%, lime 0.05 0.1%, selenium-rich lotus leaf residue 5 10%. The selenium-enriched Pleurotus ostreatus cultivation matrix of the invention has convenient source of raw materials and simple cultivation operation. The selenium content of fruiting body of the Pleurotus ostreatus obtained by the invention is 60 to 9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selenium content of fruiting body is 35.12 to 60.89mg/Kg, the amino acid content is more than 12 percent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nd the polysaccharide content is more than 16 percent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硒秀珍菇的栽培基质及利用该栽培基质进行富硒秀珍菇栽培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菌菇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富硒秀珍菇的栽培基质及利用该栽培基质进行富硒秀珍菇栽培的方法。
技术介绍
食用菌作为我国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在地方政府扶持支持三农政策和保障“菜蓝子”市场需求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秀珍菇(PleurotusgeesteranusSinger)是一种被大众喜爱的重要珍稀食用菌。秀珍菇系20世纪90年代初由中国台湾农试所通过改进栽培工艺而开发成商品化生产,1998年,福州日胜食品有限公司从中国台湾引进秀珍菇并成功建立规模化基地以来,生产基地辐射浙江、江苏、河南、上海、天津、四川等10多个省市。目前,国内生产的秀珍菇远销至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和东南亚市场,十分畅销。由于其栽培原料来源广泛,产量较高,国际市场空间巨大,产业前景看好。国外食用菌生产发展主要以荷兰为代表的双袍蘑菇食用菌生产和以日韩为代表的木腐菌生产,但均以机械化代替人工,产品优质,生产高效,周年均衡供应,已经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跨入了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而秀珍菇国外可查到的文献研究较少,有报道日本有生产豆芽菜的食品企业,利用豆芽菜收成后将要丢弃的绿豆皮渣种植秀珍菇,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颇含营养的绿豆皮渣也能让秀珍菇更加肥美,产品成为了市场的抢手货。目前,有些华侨正在致力于在美国发展秀珍菇生产,从我国进口菌棒,海运到美国旧金山的菇棚内出菇。但目前加拿大已经禁止菌棒进口。鉴于北美市场的紧密相关性,出口菌棒到美国出菇的这种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此外,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及原材料、能源价格逐年提高,目前美国本土生产菌棒的成本已经和中国持平,因而再从美国进口中国菌棒已无经济优势。我国珍稀秀珍菇产业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秀珍菇是国际市场上新出现的食用菌品种,在东南亚和日本十分畅销,其除了鲜销,还可加工成罐头产品,潜力巨大。秀珍菇栽培原料主要是棉籽壳、麸皮及杂木屑,这些原料来源丰富,秀珍菇栽培生物转化率高,出产量高,种植成本较低,受到菇农热宠。且秀珍菇栽培废料可全部用于花卉、果树、作物栽培作有机肥料,与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目标吻合。秀珍菇除作蔬菜食用外,还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如降低人体胆固醇和血脂浓度,增强免疫、抑制肿瘤等医药保健作用,备受消费者青睐。秀珍菇栽培模式已由千家万户分散种植发展成为集约化规模栽培及设施化栽培,栽培季节由原来的秋冬季节栽培发展到现在秋冬和春夏并举的周年栽培。例如,福建罗源县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秀珍菇生产基地,产量占全省的70%以上,现已向浙江、上海、江西、江苏等地辐射推广。秀珍菇是一种具有巨大市场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的食用菌,然而秀珍菇生产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和瓶颈。首先,栽培管理比较粗放,多以家庭小规模种植为主,设备相对简陋,技术含量不高;其次,病虫害问题比较严重,因秀珍菇栽培管理粗放,容易发生病虫害,病虫害防控方法有待提高;此外,秀珍菇品种选育和深加工技术也有待提升。我国福建、上海、浙江、广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也都有较大面积栽培。目前,秀珍菇以设施大棚栽培为主,我国南方秀珍菇栽培方式多采用竹木结构大棚,而在北方则推广使用速生林下栽培秀珍菇技术。在市场销售上,仍然以初级产品为主,并逐步加大对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但总体而言,秀珍菇产业发展迅速,逐步从单一生产经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近年来,国内秀珍菇研究者主要开展了秀珍菇生物学特性和种质资源选育、栽培基质和技术等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秀珍菇生物学特性和种质资源选育研究本世纪初,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系统报道了秀珍菇生物分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遗传特点及DNA差异、商品特性、栽培方法,为厘清秀珍菇的种质资源分类奠定了基础。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杭州市农科院等科研单位通过多年努力,研究了秀珍菇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照、酸碱度等条件要求,为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杭州市农科院生物所在秀珍菇上建立了EST-SSR标记,成功形成了一套秀珍菇新型分子标记鉴定技术,建立了我国首套秀珍菇DNA指纹图谱,为秀珍菇杂交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富含功能因子秀珍菇新菌种的选育方面,目前国内研究不多。福建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成功开发出富硒秀珍菇菌株XJ-1,试验明确了3-5ug/mL为该菌株最佳硒营养转化的亚硒酸钠添加水平,该项研究申请了国家专利。王正荣等研究分析了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后秀珍菇的各类氨基酸效应的变化。2、秀珍菇生产栽培基质与栽培技术研究秀珍菇栽培基质多元化是该菌较好利用的主要特点。秀珍菇是一种木腐菌,对纤维素、木质素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因此适宜栽培秀珍菇的原料很丰富。2001年,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上,首次公开了秀珍菇栽培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等研究。目前国内外菇农主要是用杂木屑和棉籽壳作为秀珍菇的栽培原料。另外木薯杆、毛豆壳、板栗苞壳、圆叶决明、木薯渣、醋渣、芦苇末、沼渣、沼液、水葫芦、山核桃壳、黄酒糟、茭白叶、桑枝条等也成为木屑和棉籽壳新兴的替代原料。秀珍菇栽培技术方面,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差刺激、栽培设施化、自动化等方面。黄良水报道了秀珍菇设施化栽培的出菇管理技术,通过采取低温处理、温差刺激法、催蕾护蕾、补水增养等关键技术措施,解决了高温、干旱季节栽培秀珍菇的技术问题。吴加全等采取把成熟菌袋或转潮菌袋装入冷冻库进行6-12h的温差刺激等措施,促使秀珍菇生物转化率提高到80%-100%。有研究者开发了秀珍菇固体专用菌种液化生产、自动接种和出菇管理技术。福建、浙江等地部分菇场对将移动式制冷机组搬入菇棚内直接进行低温刺激催蕾的新模式做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3、富硒资源利用和对富硒产品的开发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硒是动物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们正常生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硒缺乏会导致身体异常,缺硒的重要表现是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其还会引起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病、哮喘、肝病等多种疾病的患病率提高。资料表明,我国除了西南地区、江浙部分地区和陕西等外,大部分地区属于缺硒地区,硒的严重缺乏迫使人们去寻找有效的富集资源。人们对富硒资源的利用和对富硒产品的开发,使该领域成为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目前在粮食作物方面的富硒研究比较成熟,但存在富硒效率相对较低、富硒方式较为单一、周期较长、成本高等问题。食用菌与粮食作物不同,富硒方式多样,富硒效率相对较高。富硒剂的添加浓度因食用菌种类、添加方式等的不同而有着很大的差异。食用菌本身具有很高的营养、经济价值,通过富硒培养可兼具其自身和硒两大优点,因此富硒食用菌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目前富硒食用菌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多种食用菌的富硒栽培方式、富硒栽培料的选择、营养成分的分析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使用的富硒剂较为单一,多为无机富硒剂,而有机富硒剂,特别是天然富硒剂的使用较少。天然富硒剂富硒效果比无机富硒剂理想,所以开发使用天然富硒剂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富硒秀珍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硒秀珍菇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棉籽壳30‑60%、玉米芯5‑10%、桑枝粉20‑40%、麸皮5‑15%、亚硒酸钠0.01‑0.03%、石灰0.05%‑0.1%、富硒荷叶残枝5‑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硒秀珍菇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棉籽壳30-60%、玉米芯5-10%、桑枝粉20-40%、麸皮5-15%、亚硒酸钠0.01-0.03%、石灰0.05%-0.1%、富硒荷叶残枝5-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秀珍菇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棉籽壳40-55%、玉米芯6-8%、桑枝粉25-35%、麸皮8-10%、亚硒酸钠0.02-0.03%、石灰0.06%-0.08%、富硒荷叶残枝6-8%。3.利用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栽培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俊冲楼坚柳永龚金炎楚秉泉蔡俊亮刘士旺
申请(专利权)人:缙云县珍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浙江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